深山孤岛中,他带领医疗队员冒死前行;瓦砾废墟里,他指挥医疗队员紧急施救;手术台上,他为重伤人员驱走死神;堰塞湖下,他给受灾群众送去急需药品……受灾群众说,有他在,我们就有安全感。
他,就是广州军区赴灾区抗震救灾医疗队队长浦金辉。
紧急出征:始终把指挥部设在最艰苦的地方
5月13日1时,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会议室灯火通明。
“灾区群众正在生死线上挣扎,我作为院长在家坐得住吗?”浦金辉主动请缨赴抗震一线。
13日天一亮,浦金辉背起行囊,率领90名医疗队员飞赴灾区。
“哪里最艰苦,我的指挥部就设在哪里!”浦金辉把指挥部设在什邡市最偏远、最艰苦的红白镇。
红白镇,离震中汶川仅一山之隔,直线距离仅25公里。地震发生后,交通、通信、电力中断,水和食物紧缺。特别是一个化工厂因地震发生氨气泄漏,浓烟滚滚,令人窒息。
医疗队前脚刚到,红白镇木瓜坪村受灾群众蔡海英的亲人后脚找到医疗队请求救援。浦金辉立即带领医疗队员,冒着余震不断的危险向木瓜坪村强行开进,到现场后立即将蔡海英抬上担架。蔡海英左脚踝关节以下变黑坏死,伤口溃烂,恶臭扑鼻。如不及时手术,将引发败血症而危及生命。
天色已晚,缺乏人手抬运伤员,浦金辉马上与一名医疗队员抬起担架。“决不能让一条生命在我们手中延误!”浦金辉带领队员紧急将蔡海英护送到什邡市人民医院后发现,那里伤员太多,医护人员忙不过来,医院不能及时手术。
“病人不能再等!给我们一张病床,我给病人做手术!” 浦金辉说。
简易的帐篷里,浦金辉带着医疗队员紧急展开手术。
当天晚上,他成功完成了10台手术。
屡创奇迹:始终保持冲锋的姿态
这是一场与死神争夺生命的搏斗。
野战手术车及野战手术帐篷内,2台手术同时展开,浦金辉带领8名医生争分夺秒……
在修理厂空地,灯光架支撑起犹如天网的输液线,浦金辉带领队员们为一名名伤病员实施救治……
浦金辉带领的三支医疗队分布在两县三镇,直线距离200多公里,每天都要随空降兵某部重点搜救废墟中遇困人员。
5月17日2时许,被困了107个小时的李克诚在医院里醒来,看着挽救了自己生命的浦金辉,两眼被泪水打湿。
就在几个小时前,浦金辉带急救医疗小组,在红白中学办公楼废墟内发现了生命迹象,立即展开营救工作。为了保证李克诚的生命,他指挥营救人员采用了五个不同方案。
“我们分别在李克诚被埋处的前后左右四个方位进行尝试,但由于余震不断、废墟内结构复杂,几次努力都没有成功。”浦金辉说。
浦金辉指挥队员们曾在办公楼侧面挖开了一个通道,已经和李克诚对上话,但几分钟后的一次余震震塌了通道。
浦金辉不得不决定从废墟上方打探洞。压在李克诚上方的水泥板被逐层打穿。探洞打到5米深处,营救人员已能再次与李克诚直接对话。但一次强烈的余震把救援通道从40厘米缩小至20厘米。医疗队员们透过缝隙给他递进矿泉水……17日1时左右,李克诚被成功救出。
拯救生命的纪录不断被刷新,一个个生命奇迹不断出现,令人动容。
——震后124小时,在什邡市蓥华镇蓥华实业公司的废墟中,35岁的女工被浦金辉带领的医疗二组救治后,送往后方医院;
——震后196小时,在绵竹市金华镇响水沟磷矿和城墙岩磷矿,被困的3名矿工,55岁的陈永平、50岁的赖运平(音)、37岁的黄伯明被浦金辉带领的医疗三组救出;
——震后216小时,在红白镇金河一级电站,38岁的女工崔昌会被浦金辉带领的医疗一组救出……
进村入户:始终出现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
离红白镇10余公里有一个因山体滑坡形成的堰塞湖,水位猛涨,随时都有溃堤的危险。下游松林村、木瓜坪等村民生命受到严重威胁。浦金辉率领医疗队徒步9个小时赶到这里,为百余名村民送医送药。
5月19日傍晚,了解到有伤员被困大木瓜坪村,浦金辉立即找到空降兵某部,问明情况,决定联手营救。
大木瓜坪离红白镇30公里,山高路远,加上地震造成山体滑坡,此前没有一支部队上去过。浦金辉率两名医疗队员带上急救药品,随空降兵某部突击队向木瓜坪奔去。
队伍在峡谷中艰难前行。突然,大地一阵颤抖,山顶一块巨石轰隆隆滚下,正好砸在医疗小分队队员中间。队员们惊出一身冷汗。
碎石、浮土滚落,使原本只能容一人通过的山路很快被乱石所掩埋。医疗队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这时,浦金辉大吼一声:“冲过去!”医疗队员们冒着随时可能被滚石砸中的危险,向前冲去……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艰难爬行,医疗队赶到木瓜坪。现场被困群众48人,不少人伤口严重感染,发高烧。浦金辉和队员们一起动手,把床板当作手术台,用手电照明,现场进行手术。直到深夜把所有重伤员都进行了清创、消毒、包扎固定,并注射了抗菌素。
行动是无声的动员。分散在两县三镇的医疗队立即分成50支医疗小分队进村入户,送医送药,先后救治重伤员2806人,带出受困群众1000余人。
一辈子没有出过山的73岁的刘大年激动地说:“我受了伤,知道很难出去,打算就在这里等死,没想到你们解放军能找到这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