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完么仁增(一人一校 他坚守大山30载)

  “春天,春天,春风,春风……”半山腰的村庄里,不时传来朗朗的读书声,这里是青海省循化县来塘村来塘小学,一所只有几名学生的学校。

  完么仁增,是校长,也是所有课程的老师,更是学校大小事务的操办者。他从1990年执教至今,一直默默坚守在来塘小学的三尺讲台上,用担当和爱心谱写了教书育人的感人故事。

  来塘村海拔不高,但山路崎岖且常有塌方。来塘小学是镇里最偏的小学,当初只有两间平房、一间厕所。

  “以前去来塘村只有一条人走出来的很窄的土路,雨雪天很难走,现在有水泥路了,车都可以走了。”完么仁增说,过去条件很差,两间教室是土木结构的羊棚改造的,老师没有宿舍。在他去教书以前,老师们只能来回步行,加上道路实在崎岖难行,少有教师愿在此任教。

  1990年,完么仁增的初中老师李加知道他一直在家待业后,便介绍他到来塘学校任教。4月,完么仁增来到来塘学校,以民办教师的身份当上了来塘学校里唯一的一名教师。

  那时,学校只有一间“土担梁”的教室,夏季雨天漏雨,冬季寒冷漏风。完么仁增站在学校往东眺望,自己的家就在对面的一座山上。看上去两个村庄并不远,但道路不通,没有交通工具,他每天都需要步行往返于家和学校,12年来风雨无阻。

  “走路走了12年,骑摩托骑了14年,近几年才买了一辆二手代步车用来上下班。”完么仁增说,走路那几年,不管春夏秋冬、无论刮风下雪,他都每天早上7点准时出发,步行至学校。为了节省走路的时间,他还“开辟”出了一条“捷径”,按村民的说法,那是一条专属于“老师的路”。

  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村民们纷纷外迁。30年间,学生换了一批又一批,每年所接收的孩子也一年比一年少,而完么仁增依然默默坚守在岗位上。

  “我要是走了,孩子们怎么办,只要这个学校还有1名学生,我都会教下去,直到我退休的那天。”面对一些人的“劝退”,完么仁增这样说道。

  走进来塘小学教室,你会发现这里的黑板永远分为两半,两个年级各用一半,有时半个黑板上写着语文课的板书,几十分钟后另一半又写满了数学课的公式。为了不耽误孩子们的课程,完么仁增选择了这种“复式教学”的模式。不管是语文,还是数学、品德、音乐和体育,都是完么仁增任课。

  来塘村是一个撒拉族聚集的村落,村民平时都是用撒拉语交流。由于村里的语言环境,村里很多孩子不会讲普通话,有些甚至都听不懂普通话,所以完么仁增讲课的时候会选择先用普通话讲一遍,再用撒拉语解释。“这样讲课,孩子们既有一个过渡时间,同时他们也可以慢慢适应,慢慢学着讲普通话。”完么仁增说。

  其实,身为藏族的完么仁增并不是一开始就会讲撒拉语。他刚到来塘小学时,只会讲普通话和藏语。此后,他开始苦练撒拉语,一边给学生们教授汉语,一边学习撒拉族的日常习惯和习俗,就是为了能和孩子们更好地沟通。

  “30年间,我学生的子女也成了我的学生,同时我也教出了好几个大学生。我希望这个村能培养出更多的知识分子,来为家乡做贡献,来改变来塘村落后的面貌。”完么仁增说。

 

  孩子们的学习固然重要,他们的生活也同样让完么仁增挂念。他刚到学校的时候,从不会空手来给孩子们上课,有时会从家里背一桶牛奶,有时会提上点糌粑和酥油,带给孩子们吃。有一次他骑摩托车来上课时摔倒受伤了,因为害怕耽误孩子们的课程,就举着拐棍,一瘸一拐地忍着病痛坚持讲课。

  2018年夏天,来塘村因大雨引发了严重的山体滑坡,受灾最严重的是完么仁增的学生马美兰家。完么仁增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向村里申请,让马美兰一家人暂时搬到村卫生室居住,并经常去看望他们,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

  完么仁增多年的付出,让村民和孩子们都喜欢上了这位藏族老师。“他们开斋节的时候会叫我去吃饭,我们过春节的时候他们也会来给我拜年,我们就像亲人一样相处。”完么仁增说。

  几年前,完么仁增的家人生病,希望他能换个地方工作,更好地照顾家里,可是完么仁增思索再三,还是坚持留下来。“我对这个村庄有着特殊的感情,几天不见孩子们心里就会特别难受。”

  30年的无怨无悔,让家人充分理解了他的内心,他的小女儿也继承了父亲的志愿,成为了白庄镇的一名乡村教师,继续书写着对这片土地的爱与奉献……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完么仁增  大山  大山词条  一人  一人词条  坚守  坚守词条  完么仁增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