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来来,抓牢了,慢慢举起来!”“稳住稳住!……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胥坝中心学校的举重练习室里,体育教师王守文带着22名学生练习挺举、抓举,不停地重复各种动作要领,每个人都汗湿了衣襟。这样的场景在暑期的每一天都会上演。虽然暑假刚刚过去,但王守文依然利用课余时间,义务帮助学生们练习。
胥坝乡,有着“举重之乡”的美誉。20世纪90年代,这里曾走出陶月强、陶玉强、马中、程昌胜等十余位全国和省举重冠军。正是在他们的影响下,王守文苦练举重,并于1995年考入安徽省体育运动学校,成为省举重队运动员,曾获得省运动会59公斤级举重冠军。2007年8月退役后,王守文满怀着对家乡的深情和厚爱,毅然决然地放弃了留在城市的机会,回到家乡成为一名体育教师。
“既然回来了,就要把自己的特长发挥出来!”在担任胥坝中心小学体育教师的日子里,王守文一边按时按质完成一年级到六年级的体育课,一边留心观察三年级至五年级的举重苗子。2008年1月,深思熟虑后,他主动向校领导提出创建一支二十余人的小学生举重队,他要发挥自己的举重专长,利用业余时间和寒暑假,义务进行培训,为“举重之乡”培育举重幼苗。
由于学校条件有限,加上家长对举重这一体育项目抱有偏见,这支举重队组建得并不顺利:学生被选中后,不但家长不同意,连学生本人也不愿意干。为了得到学生和家长们的支持与配合,王守文利用晚上时间进行家访。一村又一村,一户又一户,他反反复复地向学生和家长宣传让孩子参加小小举重队的种种好处,同时,他郑重承诺,培训全是义务的,不收学生一分钱,并且培训时间都在课后,不耽误学生文化课的学习。就这样,他的真诚与坚持,让一位位家长打开了自己的家门和迟疑的心结。2008年2月,由20名小学生组成的安徽省首个“胥坝小小举重队”正式成立。
举重队建起来了,但困难又接踵而至。学校经费不足,买不起专业器材。怎么办?想到当初给孩子和家长的承诺,王守文告诉自己无论如何也不能放弃。没有杠铃,他就自己动手,用钢管来制作;没有举重深蹲架,他就买来钢材,切割、焊接、打磨,不知道熬了多少个夜晚,也不知手上划了多少道血口子,简易的器材终于可以投入使用了。
为了培养孩子们对举重的兴趣,他大量阅读有关书籍和资料,制定适宜孩子们的训练计划和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为了不耽误孩子们的正常学习,他就把训练时间安排在下午放学之后。每次训练完,遇到恶劣天气,他还会挨个儿把孩子们送回家。对家庭生活困难的学生,王守文总是满怀爱心,想方设法帮助他们,只为自己当初的一句承诺。
每年寒暑假期间,王守文更是放弃休息,每天早晨7时从义安城区出发,赶乘8时的过江轮渡到学校指导学生训练。在训练中,他仔细观察每个队员,看着他们扎好腰带、双手擦满防滑粉、双脚微微叉开站稳、双手抓起杠铃、调整好呼吸,发力将杠铃举过头顶,随后将杠铃放下。这套完整的抓举动作,他们每天要重复几十次。王守文对动作不到位的队员会进行指导,在动作细节上一遍遍纠正。
“一旦选择,终生不悔。”12年来,为了“小小举重队”,王守文无私奉献了自己六千多个小时的业余时间,先后为省、市青少年举重运动队输送50多名优秀运动员,他所输送和带队参赛的小运动员,共摘得省赛20金11银10铜,全国赛1金2银的好成绩。
在荣誉面前,王守文很淡然:“我选择在家乡农村学校当教师,无怨无悔,只要能发挥我的举重专长,托起家乡孩子的冠军梦,就是我最大的幸福。”他说,这是自己身为教师的初心,也是自己的责任。
一声承诺,12年坚守。放弃城市工作,毅然坚守农村。从自掏腰包成立“小小举重队”,到培养多个重量级比赛冠亚军,王守文用诚信之德托举起农村孩子的“冠军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