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黄春萍(一生只做绣娘梦)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汉绣传承人、民间文化守望者,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得主……54岁的汉绣大师黄春萍,凭借对汉绣艺术的坚持和传承,让汉绣成就了她,也让汉绣走向了世界。

  

  黄春萍是土生土长的武汉人,自幼受到祖母和母亲的感染与熏陶,十分喜欢刺绣、美术和书法。

  10岁时,黄春萍第一次创作汉绣《花鸟》,需要用到16种针法,但幼年的她并未具备这样的技能。为此,黄春萍专门找到汉口大兴路绣花街韩家绣坊的韩辉、武昌白沙洲绣铺的项珍珍拜师学艺。

  学艺的日子里,黄春萍每天苦练12小时以上,手指常被刺破,直到麻木。后来,黄春萍如愿进入武汉一家绣品公司从事汉绣设计。在公司里,黄春萍对机绣方法进行创新改良,最终创作出“机仿手”的新方法,让机器绣出来的作品,如同人工绣品一样逼真、灵动。她研发的产品一经推出即获得市场青睐,大量出口订单为公司带来了不菲收益。

  但在黄春萍看来,虽然机绣确实比手绣更快,产量也更高,但传统的汉绣却更有生命力,也是机绣无法取代的。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大地震,黄春萍决心用汉绣表达对灾区人民的支持。她开始创作汉绣作品《屹立的国旗》,这幅近一平方米的作品,黄春萍绣了568万针,用色线800余种,耗时整整一年。凭借该幅作品,黄春萍获得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项——山花奖。

  

  2008年,黄春萍在武汉徐东古玩市场租了个小门面,用自己多年积攒的200多副作品,成立了她的第一家汉绣工作室“锦绣坊”。

  多年后,回忆起当年的创业,黄春萍说:

  秉承这种宗旨,她的工作室除了经营汉绣作品,还不断招收学员,对他们进行系统培训。经过多年的辛苦耕耘,黄春萍的汉绣工作室已从一个店面发展到多个店面,累计招收学员超过7000人,包括大学生、中专生、小学生,还有残联、妇联等部门举办的培训班学员,也有来自外省的爱好者。

  黄春萍还将自己40多年来的汉绣经验一一梳理总结,编写成一套图文并茂的教材。黄春萍说。

  在各种场合,黄春萍都积极向外界介绍汉绣艺术的魅力。在她的推广下,湖北省现在已经有12所高校、5所小学开设了汉绣课程。她多次参与汉绣赴法国、俄罗斯、西班牙、美国、新西兰、尼日利亚等地开展的交流活动;在西北湖广场、黄鹤楼、东湖梅园等地,多场“百名绣娘秀汉绣”活动都留下了她和徒弟们的身影。

  

  2010年,武汉市妇联在全市举办“武汉市十大巾帼巧娘”和“武汉市十大妇女手工项目”的评选活动,黄春萍积极地带着自己的汉绣作品参赛。

  评选过程中,黄春萍的作品赢得了评委们的高度评价,她对汉绣的热爱也让评委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仅获得了“巾帼巧娘”称号,也顺利入选“武汉市十大妇女手工项目”。

  此后,“锦绣坊”和黄春萍的汉绣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并在武汉市妇联的平台上得到大力的宣传和推广。

  2018年,武汉巾帼园内成立了武汉巾帼手工创意联盟,38家成员单位在弘扬传统民族文化、服饰文化、助力脱贫攻坚中贡献突出,黄春萍也成为了该联盟的副会长。

  感于妇联组织和全社会对自己创业给与的帮助,黄春萍也时刻不忘对其他有需要的人施以援手。她经常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培训学员,或者免费教残疾人学生学习汉绣。

  从2010年至今,黄春萍一共带出了600多位残疾人徒弟,不收任何学费,还全力从技能、心理全方位扶持她们。

  传承汉绣40余年,黄春萍从一名普通的绣女,逐渐成长为一位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如今的黄春萍依然对汉绣这门传统的手工技艺热情不减,甚至越来越炽热。

  黄春萍说,

  

  

  一双巧手,绣出锦绣人生;一颗赤心,诠释授人以渔;一份热忱,用余生的光彩照亮汉绣传承。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黄春萍  黄春  黄春词条  一生  一生词条  黄春萍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