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下午,正在广西柳州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专程来到柳州螺蛳粉生产集聚区,详细了解螺蛳粉特色产业促进就业、带动农民增收等情况。在柳州,闻起来不香但吃起来很香的螺蛳粉,正在上演着从“小米粉”做成“大产业”、从传统特色产品蝶变为“网红食品”的传奇。一碗普通寻常的螺蛳粉,折射着特色产业发展的广阔前景和十足后劲,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无尽的潜力和活力。
“小”中释放大能量。民以食为天,食以美味传。近年来,倍受吃货追捧的“网红”产品,除了遍布大街小巷的柳州螺蛳粉,还有山西大同的“黄花”、陕西柞水的“木耳”,以及沙县小吃的“四大金刚”——拌面、扁肉、蒸饺、炖罐。无论是藏于深山的小小木耳,还是闻起来并不招人待见的螺蛳粉,在前几年并不引人注目,而一旦从“深闺”走向市场,从名不见经传成为“网红”,“小”中就蕴藏着无穷“大”的发展商机和产业前景,仿佛自带流量、自带光芒,令人欲罢不能。以螺蛳粉为例:柳州螺蛳粉从上游的竹笋、豆角、螺蛳、腐竹等原材料生产,中游的食品加工、包装,到下游的商超、电商、物流,再到周边的文旅体验等,带动了一条完整产业链的发展。因为产业链完整,就能带动就业,带动消费,扩大市场,创造价值。去年,柳州螺蛳粉销售收入达110亿元,配套及衍生产品销售收入超130亿元,袋装柳州螺蛳粉仅在网上就卖出了11亿袋。
“独”中蕴藏大文章。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孕育一方风物。与广西柳州的螺蛳粉相仿,山西大同特产黄花,种植历史600多年,从明朝起就有“黄花之乡”的美誉。然而600年来,大同的黄花依然待字闺中、不温不火。直到2011年,云州区委、区政府将黄花产业确定为“一区一业”主导产业,并开启了“硬核”政策:每栽种一亩黄花补贴500元,集中连片200亩以上的黄花种植园全部配套水、电、路,全区中小学操场、有硬化场地的单位为黄花晾晒腾地让路。此后,短短几年,云州区黄花种植面积从2011年的2万亩发展到如今的17万亩。他们围绕黄花产业,深挖潜力,研制开发了不同系列的黄花产品:黄花菜品、冰鲜黄花、黄花系列饮料、黄花真空冷冻、黄花提纯、黄花洁颜面膜……一时间,黄花深加工和延伸产品纷纷面世。黄花又名“忘忧草”,“大同黄花”以其独特发展模式,让当地农民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入选全国产业扶贫典型案例。
“新”中孕育大发展。创新在于突破,突破推动发展。走创新之路如同挖一眼深井,只有一揪接着一锹挖,挖到一定深度就能水到井成。“螺蛳粉”的特色产业发展实践、工业化发展创新,正是如此。2014年,首家袋装柳州螺蛳粉生产企业诞生;2019年,“柳州螺蛳粉”电子商务产业园开园;2020年,“柳州螺蛳粉产业学院”成立。柳州螺蛳粉成为饮食界“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代表,螺蛳粉“网红”的背后,是满足年轻一代舌尖上需要的必然,也是推动产业专业化发展、品牌现代化创新的必然:柳南区河西高新区中小企业孵化园内,目前已有34家螺蛳粉生产及配套企业入驻,就业人员近3000人,日产螺蛳粉约150万袋。小产品推动大发展,小创新挖掘大商机。时代发展风起云涌,市场规律推陈出新,面对新时代的发展步伐,“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推动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应当成为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者的共识。紧紧抓住一方水土孕育出来的一方风物,推动特色产业插上现代化创新翅膀,让小产品飞入寻常百姓家,就能实现发展一方、带富一方的奋斗梦想。
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路南街道办事处 方文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