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读一本书——《红色家书》,书的封面是让人醒目的鲜红色,就像书中家书中的文字都凝结着革命者的心血,每一句都让人情难自禁、潸然泪下,这些共产党人的家国情怀、手足深情让人久久动容。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们没有惶恐不安、栗栗危惧,而是心怀理想、慷慨赴死。他们留下的一封封红色家书,传承了自己至死追寻的远大志向和革命意志。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抗争史。在中国面临内忧外患时,有这样一群青年,他们“开眼看世界”。为了振兴中华,他们投身革命事业,以生命为国奋战。这些家书中有对父母表述志向的真切话语,有对伴侣表达爱意的铁血柔情,有对子女寄予厚望的谆谆教导,亦有探讨时事见解的简洁话语。但,无一不诚恳真挚、饱含深情。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共对峙、抗日战争时期,青年们勇立潮头,用行动撰写自己的理想篇章,他们不怕困苦、不怕牺牲。很多家书的主题都是围绕着共产主义事业,寄托着对国家未来的希冀。钟志申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陪毛泽东回韶山考察农民运动。1928年被出卖、杀害,年仅35岁。在他留给哥哥的遗书中写道:“我认定,共产党一定会胜利,革命一定会成功。我牺牲生命,把一切贡献给革命,是为了寻找自由,为了全国人民解放。”时代造就英雄,而英雄开创了未来,他们为了人民而死,他们挑起了时代责任。共产党人吉鸿昌在家书中写道:“是为时代而牺牲”。无数的共产党人为了人类解放而奋斗,为了时代而牺牲,他们前仆后继,理想之火不断延伸。他们将手中革命的火种代代相传,身虽死、希望在。
落叶始终要归根,最难相忘是乡愁。再英勇强大的战士也不过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他们的内心深处都有自己割舍不掉的一份柔情。很多烈士的家书中,都表达了对家乡的牵挂、对父母的思念、对子女的关心。也许仅是平常的嘘寒问暖,却是最让人动容的真情。熊亨瀚在信中写道:“追思家庭间父子兄弟骨肉手足之情,暨与汝十五年结婚之好,宁不凄怆伤心也耶!”生命的最后放不下的是年迈的父母,是年幼的子女,是尚未成熟的弟弟,是相濡以沫的妻子。孙炳文在德国旁听课程时,写下一封家书。信中写道:“此间长夏时犹作嫩寒,回忆故乡风物,不禁怅然!时艰,万万珍重!”身虽不在故乡,却惦念着故乡的情况,想到彼时中国的困难境地,千思万绪只化作四个字“万万珍重”。不管身在何处,心中的归宿永远是故乡。
劝勉后代当自强,传承遗志振中华。革命的成功不是仅靠一个人、一时间就能获得的,而要靠一群人长久的坚持才能得到。一代代共产党人传承前人伟大志向,接过希望的火种,最终点亮中国的未来。邓发在留给堂弟的信中说:“国家未来大伟大前途都寄托在你们青年一辈的身上。”经历过抗战的邓发深知国家的未来需要青年一代去奋斗,他告诫堂弟好好学习念书,秉承国家大志。共产党人向警予在给侄女的心中写道:“发奋作一改造社会之人,有思想有伐力。”时代正在经历社会大革命,需要有志青年实际从事。而青年人只有努力开拓眼界、思维,将自己置身于时代大环境中,将所学运用,才能成为有用之人。
虽是一封封红色家书,却给我们揭开百年岁月的面纱。我们看到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世道艰难,更看到了共产党人的钢铁意志、满腔柔情,感知到峥嵘岁月的坎坷和温情。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财政局 杭玥 肖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