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有云:“玉不琢,不成器。”意思是玉不经过加工,不成器皿,人不经过历练,不能成才。习近平总书记曾以玉比喻青年,希望青年干部要“琢玉精雕”。细细品味,笔者发现“琢玉成器”的过程与新时代组工干部成长的过程有异曲同工之妙。
“选料”取材。汉代王充在《论衡·累害》就精辟地指出:开采玉石的人,要劈开石头才能获得美玉。玉藏于石,若要觅得美玉,须得有能识玉的火眼金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政治标准是衡量能者、优者的‘第一标尺’”,首关不过,余关莫论。“选”人亦是如此,组织部门肩负着管党员的党员、管干部的干部,须有识人的慧眼,讲政治和顾大局是基本素质,要看干部政治上清醒不清醒,意志上坚定不坚定,是否严守政治标准的“硬杠杠”,是否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选准”用好干部的同时抓好党的科学理论“铸魂”工作,坚决把政治上的“两面人”筛选出来、挡在门外。
“美工”设计。原材料选好后,设计师便在玉料上绘图形,经粗绘、细绘两道工序后,最大限度地发挥质地及颜色美,使其舒适、流畅、受人喜爱。组织部门综合干部的品德个性、能力才干等,按照好干部标准,细致地做好分析工作,逐条进行对照,重点分析其政治表现、履职绩效、工作作风、社会评价等情况,同时对干部的发展潜质、知识经验、兴趣爱好、缺点不足等方面进行提炼,结合岗位的匹配度、测评满意度等因素,经过横纵对比,采用个性化的语言予以描绘,勾勒出一幅完美“特色”作品,最终让合适的人在合适的岗位上,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有效性。
“琢磨”塑形。一件玉器不仅重玉质,还要在艺术构思上突出玉石的美,在雕琢上突出它的灵。“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好玉尚需精雕细琢方能体现其价值,干部也需精心淬炼才能成为国之栋梁。这就要求组工干部要常怀“工匠精神”,在基层历练上“雕琢”、在苦练本领上“追琢”、在真抓实干上“细琢”,要勇当“热锅上的蚂蚁”,努力练就能思会想的“脑功”、心无旁骛的“心功”、明辨是非的“眼功”、能文能武的“手功”和常下基层的“脚功”,在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等实战中锤炼本领,积累经验。
“抛光”增亮。抛光打蜡是制作玉器中最后的环节,抛光首先是除去表面的糙面,将其磨得很细后再用抛光粉打亮,最后过油、上蜡,以增加玉器的亮度和光洁度。而作为新时代的组工干部也是如此,要坚持“吾日三省吾身”,拂去思想“灰尘”,而廉洁自律就是一层“保护剂”,要慎重对待手中权力,拒腐防变必须防微杜渐,要学会“限制自己”,善于“克制自己”,重视“小事”、留心“小处”,提高自身的“免疫力”,给权力涂上“防腐剂”、戴上“紧箍咒”,堂堂正正为人,踏踏实实做事,干干净净做官,最终成为名副其实的“清官”“廉官”,如玉器一样闪耀出人生的光华。
培养组工干部,使之德才兼备,成长为可靠接班人,当有“琢玉”精神,才能不负组织所托、不负百姓所望、不负青春芳华。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瓦提县委组织部 王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