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年前,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来自东方的一声“巨响”,成为核武器发展历程中的一座“丰碑”,见证彰显了我国科技实力、经济实力和国防实力,成为民族的骄傲、历史的骄傲、人民的骄傲。
功勋背后是平凡,23位科技专家是“隐姓埋名的人”,干着“惊天动地的事”,谱写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华美乐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融汇交织,赓续传承的民族精神谱系激励鼓舞了几代人,真正把引领发展、勇立潮头的“国之利器”握在手中、用在当下。
“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大国英者永恒闪耀爱国心。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正是当年数十万大国英者用生命心血换来的“功勋章”,让中国摆脱了日夜叫嚣着的“核大棒”,也让新时代14亿中华儿女的腰杆子硬起来,底气更足、步伐更稳。“1人能抵5个师兵力”的钱学森院士、“再生仍选择中国”的邓稼先院士……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在1999年9月18日被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授予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中国的“核盾牌”发展壮大至今,无不凝聚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国为民的鼓劲呐喊,汇聚着亿万中华儿女为国尽忠的坚定意志、为民效力的拼搏情怀,验证着“敢于战斗、敢于胜利”的斗争实践。
“天助自助者。”——时代楷模深情诉说强国志。我们党从诞生、发展到壮大经历近百年,啃“硬骨头”、跨“娄山关”、越“腊子口”已成常态。在第四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25位科技工作者代表的回信中说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是战胜困难的有力武器。若有战、召必回,能在一次次攻坚克难获得胜利,靠的是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凝聚起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中国力量,彰显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显著优势,是慎终如始的忠诚之心、艰苦奋斗的担当之责,才能凝聚铸就成铜墙铁壁的磅礴之力。
“一辈子就干一件事。”——大国工匠矢志融入报国行。把小事做好,把好事做精,真抓实干、专注笃行是大国工匠的精髓要义。科技工作者“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从“紧跟”时代到“勇立”潮头,靠的是“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刚勇坚毅,靠的是初心如磐、使命在肩的生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曾说,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一代代大国工匠用他们“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的团结协作、连日攻关,“汲汲骎骎,月异日新”的工匠信仰走出一条“我们没有更多选择,非走自主创新道路不可”的道路。在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让“国之利器”彪炳千古,大国工匠专注于思、专业于行,矢志不渝走向辉煌航天路。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新时代“两弹一星”精神谱写出不忘初心、厚积薄发的齐鸣合奏曲,书写出重任在肩、踌躇满志的发展新篇章,激励着中华儿女慎终如始、砥砺前行。
安徽省淮南市大通区委办公室 陈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