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写好文章切记“百闻”不如“一见”

  打开学习强国,被首页的“一见”专栏吸引眼球,开宗明义,原来“一见”的内涵是第一见证、第一见闻、第一见解、第一见识,细细研读,竟读出了写好文章的法宝,今天就“借题发挥”,谈谈为什么我认为“百闻不如一见”也适用于文稿写作这门学问。

  “百闻不如一见”语出《汉书·赵充国传》:“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隃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意思是指听别人说多少遍,也不如自己亲自看一下,表示多听不如亲见的可靠。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写文章也是一样,“身入”“心至”“手勤”一个环节都不能少。

  “百闻”不如第一见证。对于刚接触材料的写手来说,写文章的第一步肯定是从“百闻”开始,旁征博引,浏览借鉴好文章、好模板,将写作的基本“套路”熟记于心,但“百闻”固然好,“一见”更重要,想要“下笔如有神”,不能只看不动手,更不能“闭门造车”,写稿全靠发挥“主观能动性”,想象现场的实况,再套上通用信息报道模板,东拼西凑,这样能写出经得起推敲的好文章吗?“眼见”才能让文章“为实”,只有善于成为第一见证人,走在前,写在前,把从材料中提炼材料的方式转变为亲身参与、见证现场、所感所悟跃然纸上,才能写出有血有肉的好文章,才能突破“不会写”“写不会”的瓶颈。

  “百闻”不如第一见闻。“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们写文章总是容易陷入从材料中挖掘材料,从下面报上来的汇报中写汇报的怪圈,但真正的好文章应当充盈着第一见闻,从细节入手,在第一现场亲自见闻,在田间地头挖掘素材、挖掘数据,将生活中鲜活的好事例通过写作转换成为自己的东西,才能算是好文章。刚工作时候,领导让写一篇关于人才助力乡村发展的调研报告,写初稿的时候我搜索各种好文章、各级的讲话和指示精神寻找灵感,当写出来拿给领导时全篇除了标题基本都被否定了,领导说,“不下去调研怎么能写好调研报告?这样的调研报告无血无肉无数据”,之后领导带着我下乡,走访调研20余个嘎查村,了解到民富村能人党员带头领办乡村企业,将农家面粉远销北上广,为村集体经济创收20余万元;华西村“90后”党员回乡创业,开办特色养殖场,通过网店将好产品销往全国各地等鲜活饱满的例子,这些都是靠我“百闻”无法获得的素材,最终成稿的调研报告被市级专版刊发,方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百闻”不如第一见解。“过于重视眼睛必然会荒废心灵”,写文章要从能写好他人想表达的意思到能写出自己的解读分析与看法思考中实现升华,我们每天阅读大量优秀文稿,总是不自觉地去模仿优秀作者的风格,但要想成为优秀的作者、优秀的“笔杆子”,有自己的想法与见解至关重要,不论是写作风格、遣词造句抑或是中心思想,都要自成体系与逻辑,不论是评论时事热点、方针政策或是交流先进经验、汇报工作进展都要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加以自己的观点看法,文章见人见事见思想才能达到入木三分的境界。

  最近《从一个“为”字看“小白”的公文修炼路》《从公文修炼路看年轻干部成长路》等文章引发各位优秀作者纷纷围绕文稿写作这门学问各抒己见,作为写作“小白”,我认为只有紧盯“百闻”勤学习,做实“一见”经常走村入户、调查研究,这样才能实现写作“小白”的进阶式成长飞跃。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委组织部 薛茹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百闻  百闻词条  一见  一见词条  切记  切记词条  不如  不如词条  文章  文章词条  
文汇

 @基层干部:总有一场雪 为你而来

 一大早,拉开窗帘,便看到一个银装素裹的世界,原来昨晚下雪了。雪,总在不经意间,轻轻地,悄然而至,带来一份不约而至的惊喜……亲爱的基层干部们,你们是否也为不经意...(展开)

文汇

 最美“活雷锋” 守护新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参观辽宁抚顺市雷锋纪念馆时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更多时代楷模。我们既要学习雷锋的精神,也要学习雷锋的做法,把崇高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追...(展开)

文汇

 感清明之思 悟为人之道

 梨花风起正清明。又是一年气清景明之时,梨花风、杏花雨唤醒了绿枝柳。在二十四节气里,唯独清明兼具节日的意义,最富自然与人文的气息。小时候,对清明节的直观印象是出...(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