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照见古今,书香温暖人心。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好读书、多读书、读好书,可以开视野、长才智,能够强逻辑、启智慧,让人养正气、砺品性。作为健康且有情怀的生活方式,阅读有着荡涤铅华、守护宁静、丰盈心灵的力量。
中华民族历来酷爱阅读,从“头悬梁、锥刺股”的苦读到“枕上、马上、厕上”的惜读,从“子不学,断机杼”的家风故事到“凿壁偷光”“囊萤映雪”等典故,从“数间茅屋闲临水,一盏秋灯夜读书”的淡然到“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的自得,先贤们对阅读的迷恋和推崇让人敬畏。人生的单向旅途,唯有让阅读之花相伴左右,才能真正领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意境,让生命更加丰厚。
乐在其中,上下求索,让兴趣之花镌刻“乐知者”的足迹。“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某个事物感兴趣,才会主动去求知、探索、验证,并在这个过程中产生愉悦情绪、收获美妙体验,进而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但阅读兴趣不会凭空产生,需要循序渐进的培养。首先,要在阅读内容上有所抉择,不必纠结于阅读某本书有没有用,随心随性选择自己“看得进去、静得下来”的文学作品开展阅读,摒弃“功利心”突出“功能性”。其次,要在阅读时间上有所保障,少刷几个短视频,推掉无谓的应酬,固定时段安心阅读,培养专注与耐心。最后,要在阅读范围上有所突破,从自己喜欢读的内容延伸开来,由此及彼、触类旁通、举一反三,逐步扩大阅读半径,养成爱上阅读、乐于阅读的良好习惯。
学贵知疑,疑则有进,以思考之花标注“善思者”的智慧。喜欢阅读是态度,而善于阅读则是智慧。移动互联时代,信息如裂变般更新迭代,各类书刊鱼龙混杂,尤须切准阅读“脉搏”。人各有心,心各有见,同一本书籍,不同的人读来就会呈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差异化认知。名著、经典往往凝聚着民族文化的精髓和气质,各种“缩略版”“解读版”,固然能够帮助理解,但就像是“别人嚼过的馍”,打上了他人的印记,不经意间桎梏着自己的感受,少了几分味道。既要俯下身子品读经典原文,也要在阅读时精心思考,保持清醒头脑,理性判断甄别,敢于反刍质疑,多问上几个“为什么”,将前人学问融会贯通,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在此基础上博览百家之言,从不同的角度深化观点认识,掌握主动思考、终生思考的思维方法。
知易行难,行胜于言,用实践之花书写“笃行者”的精彩。阅读的意义和价值在于“改变”。以阅读为友、以实践为师,则是实现“改变”的“必由之路”。崇尚实干、呼唤奋斗的时代,只知道“读死书、死读书”的“书呆子”和自诩超脱、坐而论道的“清谈客”,最终必然会沦为“自身难保”的“泥菩萨”。学政治理论,就要掌握和运用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补足精神之钙、筑牢信仰之基、把稳思想之舵;学业务知识,就要补足能力短板,提高履职尽责、担当作为的本领;学人文知识,就要孕育鸿鹄志、提振精气神,修身律己,校准人生航向。不断将精神洗礼化作锐意进取的前行动力,把灵魂触动转为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推动文字与生活对接融合,让知识在实践中落地生根。
每个人本是弱小个体,却因阅读能够遇见无数生命,见证万千气象;你我他人生虽然短暂,却因阅读有幸窥得文明永恒,直面世事沧桑。就在此时此刻,手翻一页书卷,轻抚心间柔软,任它渔舟唱晚,还以岁月缱绻。
重庆市江津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蒋代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