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不经意间,春节就要来了,回家的路上早已挂满了灯笼,走在路上便能闻到过年的烟火气,“年味”似乎越来越浓。自古以来,“年味”一直是大家追寻的温暖,它饱含着欢愉的心情,对过往的追忆,以及对来年的祝福和期待。年关将至,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只紧不松,党员干部们要切记,有这样一些“年味”不可寻。
崇礼不尚廉的“年味”不可寻。古人云:“来而不往非礼也。”年关往往是同事、亲友相互联络感情之际,你来我往,人情总是必不可少,而这浓浓的人情味也是对党员干部“廉洁关”的一种考验。虽然适度的人情也在情理之中,但是“为所欲为”的礼尚往来实不可取。不久前,中央纪委公开曝光6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其中有2起涉及违规收送礼品礼金,在礼品方面收送名烟名酒最为普遍,而礼金方面则是违规酒席和红包最为集中。几千年来,廉洁奉公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党员干部们万万不能有提前“过大年”的心态,私下违规送礼。要知道,以年关为由大送钱物的行为不仅是对党纪法规的漠视,也是在变相葬送自己的前途。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扎实推进,尚廉尚洁的党风政风来之不易。党员干部们要做到心中“尺”,手上有“度”,不让违规送礼的“年味”破坏这风清气正的过年氛围。
吃喝不尚俭的“年味”不可寻。习总书记曾在新华社《网民呼吁遏制餐饮环节“舌尖上的浪费”》材料上批示:“广大干部群众对餐饮浪费等各种浪费行为特别是公款浪费行为反映强烈。联想到我国还有为数众多的困难群众,各种浪费现象的严重存在令人十分痛心。浪费之风务必狠刹!”国人素有爱面子的传统,过年之际,宴席上“好酒好菜”已经逐渐异化为“热情、重视、地位”的代名词,且不说酒菜有多贵,有的饭菜甚至都没吃几口就被倒掉,实在是让人痛心。过年之际,宴请和接待也逐渐多了起来,对党员干部来说,这不仅是一道“面子关”,更是一道“纪律关”。为此,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勤照“节俭”之镜,行节俭之事。无论是从公务接待还是私人宴请的角度,都不能因“好面子”而铺张浪费,要不为面子所累,做到吃喝有底,办事有理。
戒律不入脑的“年味”不可寻。近日,央视播出的中纪委反腐专题片中,王晓光一案令人震惊,难以想象一名党员干部已经贪腐到把茅台酒倒入下水道销赃。其妻子的一句“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发人深省。是啊,茅台倒不尽,节操碎满地。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个人理想信念的缺失,纪律意识的淡薄,才导致其不收敛、不收手。虽然过年氛围浓郁,但思想不能松懈。这便要求党员干部们要做到懂法纪、明规矩、知敬畏、存戒惧。有道是:“其心不正,所动悉邪。”只有时刻以初心作伴,以戒律为枕,以不法为耻,方能时刻保持心中的清明,做一名廉洁自爱的好干部。在这新年到来之际,党员干部们还需把戒律放在脑海中,时刻保持清醒,即使不在岗位上,也要坚持在戒律中寻找“年味”。
干事不走心的“年味”不可寻。一到年关,请假的请假,回家的回家,但有的行业和岗位却还在坚守。在这快乐祥和的氛围里,这份坚守变得愈发沉重,因为要肩负着大多数人的快乐,也要肩负着非常时期的责任。越是在这样的时刻,对党员干部思想的考验就越严格,在过节氛围的冲击下,如果消极怠工,敷衍做事,不仅违背了为民服务的初心,也极容易损害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在工作上,党员干部们应当身先士卒,一方面要深入走访群众,及时排除安全隐患,为群众之乐绷紧“安全过年”的弦;另一方面也要自觉遵守纪律,压实工作责任,时刻保持在岗状态,争取事事冲在最前面。“年味”往往来之不易,它表面上带给大家欢愉,但背后也隐藏着无数人默默的付出和坚守,这样的“年味”它值得我们找寻和珍惜。
从严治党,关键在“严”。这“严”是要严设思想防线,让党员干部们心中有“戒”;这“严”是要严抓纪律规矩,让党员干部言行不犯“戒”;这严更是要严格执纪执法,让一切不良作风无处遁形。我坚信,只要党员干部们在寻“年味”中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每一个新春佳节都能够清风长拂。
重庆市潼南区塘坝镇人民政府 冉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