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给你讲讲陈若克的故事。
也许你没听说过这个名字,但如果你到山东孟良崮烈士陵园,在一排排方阵列队般的无名烈士墓里,有一方小小的坟茔,里面就埋葬着年仅22岁的陈若克和她出生不足20天的女儿。
陈若克幼时家境贫寒,父亲早亡,没上几天学便随母亲去工厂做工,生活的艰苦,磨炼出她坚强的意志和品格,也让她积极主动地参加到反压迫斗争中。1936年,17岁的陈若克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抗日的硝烟烽火中,她曾任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妇委会委员,山东省妇女救国联合会常务委员、执行委员等职务,积极发动妇女参加抗日救国会、识字班和姐妹剧团,组织编写妇女刊物,培养、选拔妇女干部,极大推动了当时山东的妇女工作,也在革命工作中,收获了志同道合的爱人。
然而在战争年代,幸福和甜蜜总是一闪而过。1941年深秋,日伪军大举进逼沂蒙山区,当时已经怀孕八个多月的陈若克由于行动不便,不幸被俘,产下一个女婴。在押往宪兵司令部的途中,马夫把刚生产完的虚弱的陈若克绑到马背上,把她的手脚用绳子拴在马鞍上,把刚出生的婴儿扔进了马料袋中,孩子被马草扎得拼命哭喊,那声嘶力竭的哭声像刀一样一声声绞痛了陈若克的心,母女俩就这样颠簸了一百多里路。
在狱中,陈若克经历了严刑拷打,饱受身体和精神的折磨,却不肯吐露一点党的秘密。据狱友回忆,日军知道她没有奶水喂养孩子,便送进来一瓶牛奶,企图引诱她:“我们已经知道你是八路,你很坚强。可你也是孩子的母亲,难道你一点都不疼爱自己的孩子吗?”
天底下哪有不疼爱孩子的母亲!但陈若克没有屈服,她把日军送来的奶瓶打落在地,自知时日无多的她,咬破了自己的手指,将鲜血喂进了孩子的口中。“孩子,你来到世上,没有吃妈妈一口奶,就要和妈妈一起离开这个世界了,你就吸一口妈妈的血吧……”
1941年11月26日,22岁的陈若克和她出生不足20天的孩子一同壮烈牺牲。
时间流逝,如今已是78年。重新翻读陈若克的故事,我依然有无数的问题想问她:面对敌人手中通红的烙铁,难道不疼吗?面对严刑拷打,皮开肉绽难道没有感觉吗?面对嗷嗷待哺的女儿,难道不心痛吗?面对冰冷的刺刀,难道不害怕吗?
但我也知道,不必问。
因为她是一位母亲,更是一名战士。
因为真的猛士,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陈若克虽殒身不恤,却足以证明中华儿女的勇毅坚强,为了无穷的远方传来的哭声,为了无尽的深陷水深火热的人们,为了民族光明的未来,他们慷慨赴义、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甘愿牺牲。他们如同盗火的普罗米修斯,付出鲜血甚至生命的代价,就是希冀有一天胜利的号角能够吹遍神州大地,人人都得到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就是希望能早一日实现伟大的共产主义理想。他们在极度恶劣的情况下却能生生不息,就是因为他们在时时刻刻点亮着信仰的光明,而那黑暗的世界,也需要光明。
人死了,但信仰不会消失。
真的猛士,也将继续在奋然中前行。
1942年,陈若克的丈夫朱瑞在《悼陈若克同志》一文中写到,“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以血还血,以肉还肉,让我们心里永联结着亲爱与仇恨一直斗争到最后的胜利吧!我们的一切流血牺牲,都将在最后胜利中取偿!”他是这么写的,也是这么做的,7年后,朱瑞将军也牺牲在辽沈战役中,将名字永远镌刻在共和国的丰碑上。
据不完全统计,从党成立之日算起,全国为革命牺牲的共产党人和仁人志士超过两千万人,在我的家乡——山东临沂这片红色土地,也发生过孟良崮战役、大青山突围、渊子崖保卫战等无数激烈的战斗,诞生了沂蒙六姐妹、沂蒙母亲、沂蒙红嫂等无数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一代代共产党人的前赴后继、接续奋斗,已让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如胎儿萌动于母腹、曙光跳跃于山巅。
习近平总书记曾饱含深情地指出:“对一切为国家、为民族、为和平付出宝贵生命的人们,不管时代怎样变化,我们都要永远铭记他们的牺牲和奉献。”当五星红旗迎着朝阳冉冉升起,我们决不能忘了,这旗帜为何如此鲜红,这五星为何如此闪亮。新时代的共产党人将牢记初心,赓续使命,继承革命传统,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让理想之光永不灭,让信仰之光永不灭,以不懈努力投身伟大事业,以无私奉献照亮伟大征程,以共同奋斗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告慰无数和陈若克同志一样勇毅的革命先烈、人民英雄!
在陈若克同志牺牲78周年之际
向陈若克同志致敬!
向无数的革命先烈致敬!
向不朽的人民英雄致敬!
山东省莒南县委组织部 徐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