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选调生的“淡妆浓抹总相宜”

  “待入尘寰,与众悲欢,始信丛中另有天”,是习近平七年知青生涯的感悟,作为选调生,怀揣着最朴素的理想和最真挚的情怀,肩负着厚重的国家信任与百姓期许,应当坚持“淡妆浓抹总相宜”原则,待人接物既要“淡妆”,又应“浓抹”。对名利权钱“淡然处之”,对人民群众“浓情厚意”,面对自身利益时“轻描淡写”,处理突发事件“举重若轻”,在责任和担当上“浓墨重彩”,坚持“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从而“浓”“淡”调和,内外兼修,处处“总相宜”。

  淡忘身份,淡泊名利,“素面朝天”为人,平心静气做事。“淡妆”是沉静的价值取向,不加雕饰、返璞归真,代表着真实、诚挚、朴素,与人不争不抢,于己沉稳淡然。

  一是“放下”架子,融入群众。忘记“选调生”“干部”身份,抛开“大学生”的自傲,俯下身、低下头、伸下手,挽起裤腿下地,撸起袖子干活,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拜群众为师,视群众为亲人,设身处地站在群众角度思考问题,倾听群众所遇、所思、所盼,化解群众所愁、所忧、所急,“接地气”、察民情、办实事,谦虚笃行。

  二是淡泊名利,宁静致远。“不纵纤毫之欲,不移清廉寸心”,选调生在基层,应保持沉稳清廉的作风,克己复礼,时刻警钟长鸣,不接受宴请,不收受财物,不贪图蝇头小利,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追求进步、竞争荣誉时应不骄不躁、踏实做事、公平竞争,得之坦然,失之淡然,争其必然,顺其自然。

  三是干净做事,真诚待人。君子之交淡如水,选调生扎根基层,是人民群众的孩子,面对家人,应拒绝伪装,“素颜”待人,诚心、潜心、净心,愿意和群众说掏心窝子的真话,积极帮村民解决路灯、自来水等燃眉之急的实事,有条不紊开展医疗社保、扶贫助残、计生孕优、环保督察、矛盾协调等工作,不套路、不敷衍,不摆花架子,不做面子工程。

  浓绘蓝图,重拳出击,“深情厚意”服务,鞠躬尽瘁奉献。“浓抹”是进取的人生态度,敢于亮相、勇于发力,代表着斗志满满与自信张扬,初心为民情意浓,责任担当抓实干。

  一是落实责任,担当底色绘制“浓”。选调生是基层最新鲜的血液,有着旺盛的精力和蓬勃的活力,应强化意识,明确责任,提升政治站位,坚持担当作为,科学规划工作,绘“浓”基层蓝图,做好先锋模范带头作用,遇事敢于毛遂自荐、主动请缨,争当基层服务群体中的“领头雁”“排头兵”“桥头堡”。

  二是愈挫愈勇,冲锋陷阵意气“浓”。基层工作面对的群体老龄化严重,文化水平参差不全,接受新事物能力差,一些工作往往开展与推进较为困难。秸秆禁烧屡禁不止,拆迁工作“钉子户”集体抵抗,城管执法队与违规建设村民、环保污染厂主冲突时有发生……选调生应迎难而上、勇挑重担,树立愈挫愈勇精神,敢于尝试、乐于试错,树立“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勇气,多向村干部、老党员、乡贤“取经”,坚持到村入户进家做工作,尽量取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任何工作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要学会在风浪中起伏,在颠簸中成长。

  三是鞠躬尽瘁,为民服务情意“浓”。选调生成长于基层,根植于群众之中,应与村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理想的追光者,更是发光体。广西选调生、第一书记黄文秀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坚守初心、无私奉献生命,患白血病的选调村官张广秀在习总书记复信后坚持“病好了,我还要回去当村官”,无数普通一线选调生们坚持在点滴中做实事——为贫困学生上学咨询办理,到田间地埂守着草垛防燃烧,联系市医院为村民提供免费健康查体,“利奇马”全天24小时轮值巡逻……“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这一点一滴的付出换回的是村东婶娘的鞋垫、隔壁大姐的饺子,以及,走在路上群众那一张张热情的笑脸,一声声亲近的招呼,一个个温暖的拥抱。选调生群众,鱼水情深意更浓。

  广阔的农村大地,培育了一代又一代选调生们,这其间的时光,是苦难与困境的锤炼,是意志与信念的筑基,是滋养是财富,更是勇毅的力量,塑造出对外柔内刚、对群众更加饱含深情的基层干部。事物张弛有序,绘画疏密得当,选调生学会兼顾“淡妆”与“浓抹”,才能做好基层工作这一“得宜”文章。

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相公街道办事处 杨晓宇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选调生的“淡妆浓抹总相宜”  淡妆浓抹  淡妆浓抹词条  选调生  选调生词条  相宜  相宜词条  
文汇

 写给“她”的诗

 在妇女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妇女积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以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情和努力,起到了‘半边天’的重要作用。”  ——题记  人...(展开)

文汇

 把握好选人用人“三个纬度”

 今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作文题是关于齐桓公和管仲、鲍叔的一则材料。管鲍之交历来为人称道,齐桓公从善如流,听从鲍叔意见,知人善任,重用有一箭之仇的管仲,终成一代霸业...(展开)

文汇

 公文写作切莫“三纸无驴”

 《颜氏家训·勉学》中,记载一则笑话“博士买驴,书券三纸,未有驴字”。后众人常用“三纸无驴”形容写文章或讲话不得要领。习近平总书记曾援引郑板桥的对联“删繁就简三...(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