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随着各地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纷纷出炉,31个省区市陆续披露了各地2022年经济增长的数据以及2023年的目标。从各省份公布的数据之中,可以大致看到国内整体宏观经济的表现和未来发展的趋势。在安邦智库(ANBOUND)的研究人员看来,这反映出国内宏观整体经济形势普遍不乐观,一方面,各地2022年经济增长普遍低于此前的目标;另一方面,地方对2023年的经济预期也低于2022年设定的目标。地方带有普遍性的目标下调,意味着2023年国内实现稳增长仍面临较大的压力,已经经不起“折腾”了。
从2022年的情况来看,目前普遍的看法是疫情的持续冲击,加上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等因素,使得2022年中国经济增长将低于年初设定的5.5%的目标。目前31个省份公布的数据显示,24个公布2022年GDP实际增速情况的省份,均实现正增长,除北京市、海南省只指出“正增长”的趋势外,其余22个省市公布了具体数值,范围在2%至5%,均低于2022年初设定的预期目标。同时,实际增速在4.5%以上的6个省份均为中西部省份,东南部沿海发达地区普遍增速较低。就总量排名前四的经济大省而言,广东预计全年GDP增长2%左右,达12.8万亿元,连续34年居全国首位。江苏2022年GDP预计突破12万亿元。山东预计2022年GDP增长4%左右,达到8.7万亿元左右。浙江预计2022年GDP增长3%左右。在四座直辖市中,上海因受到疫情冲击,预计2022年GDP达到4.45万亿元,同比增长3%,而这一增速仍在直辖市中排名首位。北京称能实现正增长,但未公布增速。天津2022年GDP为1.6万亿元,增长1.9%左右,重庆市GDP增速为2%左右。这些总量基础较强、作为经济“挑大梁”的省市,其增长态势普遍偏低,直接反映出中国2022年的经济形势十分严峻。
从2023年的目标来看,大部分省市均较上年的GDP目标有所调低,反映出各地方对未来的预期均表现的相当谨慎。据媒体统计,半数以上的省份将2023年增长目标定在5.5%以上。其中,海南设定的GDP目标为9.5%,排名第一;西藏以8%排名第二,江西和新疆以7%并列第三。河南省、天津市、浙江省、北京市、江苏省、广东省等21个省份调低了预期增速,幅度为0.5个至1个百分点;吉林省、湖南省、江西省等6个省份维持不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庆市等4个省份上调了预期增速,幅度为0.5个至1个百分点。国金证券的研究称,2023年地方GDP增速目标平均为5.9%,较2022年的6.3%平均目标下调0.4个百分点。如果考虑一般情况下,各地的目标普遍会高于全国,由此可以推断,2023年全国GDP实际增长目标,应维持在5%左右,预计会低于2022年5.5%的增长目标预期。当然,IMF等一些国际机构对中国的预期大部分仍低于5%,对中国经济恢复看法并不乐观。
图片来源:国金证券研究所。
对于2023年经济如何恢复,从地方来看,基本都围绕投资和消费做文章。国金证券的报告称,2023年地方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目标平均为8.4%,产业转型升级、基建超前布局等是地方重点工作。地方扩大有效投资主要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基础设施等,符合二十大、以及中央财经工作会议提出的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要求。如果考虑2021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4.9%;2022年前11个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5.3%,在新的一年,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更强,以“促投资”实现“稳增长”的目标更为明确。但如果考虑2022年各地方普遍面临的财政收支压力增大,地方债务负担加大的因素,新的一年,只依靠积极财政政策推动政府性投资可能会出现“力所不逮”的情况,更需要全社会层面能够释放市场空间,推动民间投资的恢复。
根据国金证券的报告,截至1月15日,20省市设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目标,平均为7.9%;其中,福建等6省市2023年社零增速目标较2022年上调,天津等9省市社零目标下调,湖北等3省市社零目标持平。政府工作报告中,多地把扩内需、促消费放在优先位置,但即使如此,从各地目标的分化来看,消费恢复的难度并不小,各地除了发放消费券鼓励短期消费外,主要还是围绕消费环境、提升供给质量,以及提高居民收入等长期因素做文章,因而短期恐难以直接见效。就总体而言,地方把投资和消费作为主要工作,也表明了在外部需求增长普遍不被看好的情况下,地方把主要精力已经放在稳定和扩大内部需求上。
各地2022年实际经济增长表现和2023年目标的调整,直接反映出,疫情三年对中国经济带来的重创。而且在地方经济和财政普遍艰难的情况下,新的一年目标实际推动起来的难度可能很大,对困难要做足准备。对于2023年经济增长的趋势,以及经济增长目标如何设定,安邦智库的研究人员认为,在疫情之后,经济恢复是个休养生息的过程,如果要谈新的一年重点工作,休养生息就是重点。而且此次中国经济已经伤筋动骨,复苏是个中长期过程,切不可急功近利,为配合五年计划而设定过高的目标。在2023年,整体目标应该是休养生息下的有限复苏。大病未愈的人,不要“瞎折腾”。
对于休养生息的重点,还是要围绕市场经济和市场化做文章,重视和聚焦发展民营企业。毕竟“国民经济”事关民生,最终需要民营企业解决问题。特别是,过去多年的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也是借债来发展。经过几年“折腾”下来,经济增速持续下滑的情况下,现在的政策资源很有限。资源配置和使用的方向就很重要,不要因为几个国家级的大项目,就把有限的资源给“折腾”光了。因此,未来资源使用的方向,在安邦智库的研究人员看来,一是要重视民生和兜底,保基本稳定;二是注意引导和推动市场化改革,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让市场主体逐步活跃、强健起来,为未来经济长期可持续增长打下基础。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各地2022年实际经济增长表现和2023年目标的调整,直接反映出疫情三年对中国经济带来的重创。经济和财政的“透支”,使得一向“大胆”乐观的地方政府对于未来发展变得谨慎小心。这实际上表明中国经济恢复将是一个长期过程,目前更需要的是休养生息下的合理复苏,切不可为了短期增长而设定不切实际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