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1]“要下大功夫总结和运用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2]本文拟对改革开放四十年历程、经验、理论贡献和发展前景进行分析探讨。
一、改革开放的历程
关于改革开放的历程,有“两阶段说”[3]、“四段说”,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高尚全的“四阶段说”:“这一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目标探索’,‘框架构建’、‘体制完善’和‘新的探索’四个阶段”[4]。笔者认为:不同的阶段划分有着不同的标志和依据,具有不同的意义,阶段划分要同分析研究的目的结合起来;依据改革开放过程“质”的变化,最基本的阶段划分,应是“五阶段说”:
1、改革开放启动和全面展开阶段(1978——1987)
这一阶段,以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为标志,又可分为前后相连的两个亚阶段:前阶段改革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开展试点,积累经验,逐步推广;后阶段改革的的重点逐渐从农村转向城市,以搞活国有企业为中心环节全面展开。
2、波折总结和目标确定阶段(1987——1992)
从1987年到1992年,改革开放经历波折进入反思总结和目标确定阶段。在改革从农村扩展到城市之后,随着价格“双轨制”、物价上涨和一些腐败现象的出现,加之人们当初对改革的承受能力的限制等复杂的原因,改革开放出现了波折。1989年之后,人们开始反思和总结,出现了不同倾向的社会思潮。面对国际国内的复杂形势,1992年春天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秋季召开了党的十四大,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初步建立阶段(1992——2002)
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和目标之后,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进一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内容。按照党的十四大和十四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和基本途径,不懈努力,到200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初步建立。这一阶段,在基本经济制度方面,党的“十五大”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完善阶段(2002——2012)
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到2020年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对建设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做出全面部署。自此,我国改革开放进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阶段。
5、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新时代(2012——)
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选举产生了党的新一届领导核心。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开创和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党的十九大向世人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与此同时,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也进入了全面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这种划分,更有利于显示改革启动和目标探索的分野,显示“体制完善”的复杂性和长期性,显示改革开放进入了新时代。
二、改革开放的经验启示
梳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革开放四十年经验的论述,以下三个方面值得高度重视:(1)关于“主题”。他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全党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5](2)关于“力量”。他提出改革开放过程中的三大力量:思想引领的强大力量、制度保障的强大力量、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强大力量。“中国人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相互激荡、观念创新和实践探索相互促进,充分显示了思想引领的强大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中国人民勇于自我革命、自我革新,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革除阻碍发展的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充分显示了制度保障的强大力量。”“中国人民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空前高涨,充分显示了13亿多人民作为国家主人和真正英雄推动历史前进的强大力量。”[6] (3)关于“历史前进逻辑与时代发展潮流”。他指出:“中国40年改革开放给人们提供了许多弥足珍贵的启示,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7]
理论界关于改革开放四十年宝贵经验的认识主要有:(1)“三条经验启示说”:观念转换、思想解放、理论创新——改革开放成功的关键;以民为本、顺民意、正民心——改革开放成功的根本;循序渐进、由点到面、上下联动——改革开放成功的保障。[8](2)“四经验两启示说”。经验:一是不断解放思想,推进理论创新。二是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不动摇。三是灵活运用改革方法,既先行先试、先易后难,又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四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启示:一是改革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改革的成果由人民共享。二是坚守市场经济主体平等的理念。[9](3)“五条经验启示说”:一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二是理论先导、坚定方向。三是先行先试、蹄疾步稳。四是尊重人民、尊重实践。五是加强党的领导、强化制度保障。[10](4)“六必须说”: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必须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坚持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必须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11]
笔者认为:(1)上述宝贵经验的概括有好多共同之处,同时又各有千秋,源于总结的角度和方法不同。(2)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革开放“主题”、“力量”、“历史前进逻辑与时代发展潮流”等论述,给我们总结经验指明了方向。(3)党的十九大提出并确定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的概括,包含和体现了对改革开放近四十年的宝贵经验的总结。据此,可将改革开放四十年的经验启示概括为以下十条,即“十大经验启示说”:
1、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12]。要处理好坚持和发展的关系,首先要坚持,同时要发展,在发展中坚持,在坚持中发展。
2、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总任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3]。要把伟大复兴和现代化统一起来。
3、体现思想引领的强大力量,勇于观念转换、思想解放、理论创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总结国内成功做法,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14]。处理好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首先要接受先进思想理论的指导,践行改革开放新思想新理念;同时要解放思想,不断在改革开放实践中大胆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
4、体现制度保障的强大力量,处理好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关系,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方向不动摇。“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15]最重要的是,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确保改革正确方向。
5、体现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强大力量,以民为本、顺民意、正民心,尊重人民,尊重实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6]。处理好改革开放依靠人民与改革开放利益人民共享的关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6、在改革开放的路径上,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处理好经济体制改革与其它体制改革的关系,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配套推进,系统、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7、在改革开放的战略上,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正确处理改革与开放的关系,正确处理改革开放与发展、稳定的关系。改革开放是为发展松绑和释放动力,稳定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的环境保障,发展是改革开放和稳定的目的。
8、在改革开放的方法上,“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17]循序渐进、由点到面、上下联动,既先行先试、先易后难,又统筹兼顾、协调推进。
9、在改革开放事业的政治保障上,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确保改革正确方向”。[18]“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完善坚持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19]
10、在改革开放的根本遵循上,处理好一般规律与中国特色的关系,“中国40年改革开放给人们提供了许多弥足珍贵的启示,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20]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实际出发,尊重和遵循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和商品市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性。
三、改革开放的理论贡献
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伟大实践,孕育了伟大的理论创新。同时,四十年改革开放每前进一步,都离不开思想解放和理论创新的指导。这里,主要从广义政治经济学的角度进行考察,起码实现了以下十大理论创新: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创新
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突破了市场经济只能建立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传统理论和偏狭认识,实现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创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辩证法、两点论,继续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上下功夫,把两方面优势都发挥好。”[21]为此,必须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二)经济运行和调控的理论创新
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突破了政府与市场关系难以协调的传统理论,强调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实现了政府与市场的优势互补。进一步说,让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是任何市场经济都要遵循的一般规律;而作为后发的发展中国家,要在尊重、发挥市场决定作用的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在中国改革开放早期,政府通过策动、引导多种方式方法,积极培育和建立市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基本建立之后,不断完善市场体系。通过区分公共领域和竞争性领域,使政府作用和市场决定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在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美国金融危机时,有效进行宏观调控,为稳定亚洲和世界经济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些都是对经济运行和调控理论的创新和贡献。
(三)发展理念的理论创新
改革开放四十年,实际上也是发展理念不断创新、发展的四十年。从早期主要侧重经济增长特别是经济总量的增加,进而注重包含结构优化的经济发展,再到追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是对发展内涵、发展要义、发展本质的进一步深化,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是对发展理念的重大理论创新。
(四)发展布局的理论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在发展布局不断探索和创新。由最初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发展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发展,再到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直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发展布局理论得到不断创新与发展。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过程中,推进改革开放事业不断前进和深化,这是对发展布局理论的重大创新。
(五)渐进式改革的理论创新
转型国家如何顺利通过改革过程实现体制转型,是过渡经济学的一大难题。中国的“渐进式改革”由易到难、由农村到城市逐步推开,与前苏联、东欧国家的“休克疗法”相比较,更加富有成效,特别是能够适应中国的实际情况。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一直走的渐进式道路,实践证明,渐进式改革比较适合中国国情,为广大群众所拥护,因而在实践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今后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仍将主要采取渐进式改革,力求在付出较低的社会成本逐步推进改革的同时,保持国民经济的较高速增长。毋容置疑,渐进式改革,丰富和创新了过渡经济学理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项重大理论创新。
(六)开放经济新机制的理论创新
如何认识和应对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学的重大课题。中国改革开放实践突破了西方经济学的开放理论和经济全球化理论,形成了适合世情、国情的开放理论。在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突破传统国际经济学比较优势理论的局限,形成了将引进外资同引进技术相结合,从而发挥劳动力禀赋优势的新机制。从早期的特区和经济开发区实施“三为主”、“两头在外”,到后来的自贸区、自贸港建设,全方位开放不断深入和发展。中国反对经济全球化中的霸权主义、强权主义、冷战思维,推动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而把对外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理论提升到新高度。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就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实践。它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深化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推动中国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促进参与国家共同繁荣发展。这些,对于丰富和创新国际经济学、世界经济学和开放理论,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七)现代化“起飞”和发展阶段的理论创新
中国现代化的历程可简要地概括为两句话:一是醒得早、起得晚:1840年后觉醒,直到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起飞。现代化道路曲折,准备时期漫长。二是厚积薄发、一发而不可收: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国经济发展实现了年均9%以上的高速增长。到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0万亿美元,占世界经济的比重提高到13.3%,2017年进一步提高到15%左右。[22]中国的改革开放实践,将传统“工业化起飞”理论发展为“现代化起飞”理论: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由于后发,多方面因素决定了工业化迟迟没有实现起飞,当工业化起飞之时,全球信息化方兴未艾,不得不将工业化与信息化结合进行。后起的发展中国家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一般要经历过四个阶段:起飞前的准备阶段、起飞和高速增长阶段、整合升级阶段、高质量发展和正常周期阶段。如果再用工业化思维去思考工业化信息化相结合的现代化起飞,显然是不够恰当的。
(八)“四化同步”发展的理论创新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的要求,这是对中国改革开放实践的总结和概括。回顾改革开放四十年历程,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呈现出鲜明的“后发”特征:从生产力角度考察,发达国家先工业化再信息化,我们是工业化和信息化结合;从生产关系的角度考察,发达国家是先商品化再市场化,我们是商品化和市场化结合。城镇化是现代化的空间表现,农业现代化是现代化在农业上的部门表现。当前,中国正处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的时代。“四化同步”发展的理论,是对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中走出的现代化道路的理论概括,是中国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的理论指导,突破了西方经济学的经济发展理论和现代化理论,是重大的理论创新和贡献。
(九)发展战略的理论创新
发展经济学有“双缺口”、“进口替代”、“出口替代”等诸多支撑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理论,而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突破了这些理论。中国通过积极引进外资,投资拉动,成功实现了“双顺差”、“双剩余”,再加上国际并购,正在努力实现转型升级。改革开放初期,中国通过经济特区的试验进而全面推广,大力实施对外开放战略,积极引进外资。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又适时地提出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构建创新型国家;坚持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努力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绿色发展战略,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等等。这些发展战略的提出和实施,丰富和创新了经济发展战略理论,具有重要理论价值。
(十)扶贫脱贫的理论创新
反贫困一直是古今中外治国理政的大事。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一直带领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扶贫脱贫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扶贫开发进入脱贫攻坚新阶段,“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六千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百分之十点二下降到百分之四以下”[23]。脱贫攻坚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重大贡献,国际社会高度评价中国脱贫攻坚取得的成果,赞赏中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的基层落地经验。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称赞“中国已实现数亿人脱贫,中国的经验可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有益借鉴”[24]。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关于扶贫脱贫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作出了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形成了内涵丰富、思想深刻、体系完整的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中国脱贫攻坚的成就证明,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核心的中国贫困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在实践中呈现出了突出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充分体现了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统一、战略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的方法论。这些创新的理论、思想和做法,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反贫困理论,在发展经济学和现代化理论方面,具有重大的理论创新意义。
四、改革开放的发展前景
“当前,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前景十分光明,挑战也十分严峻。”[25]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迎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光明前景!这一光明前景,主要体现为以下十大发展趋势:
(一)中国将进一步“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26],改革开放得到进一步坚持和深化,改革开放的大门将越开越大。“中国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中国一定会有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27]改革开放的质量和水平将不断提高。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中国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创造更全面、更深入、更多元的对外开放格局。
(二)中国特色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日趋完善和发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日益现代化。“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得到进一步发展,“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28]
(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逐步实现,国家日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改善。到二〇二〇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那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29]
(四)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得到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得到践行和发展,中国改革开放的政治保障和思想引领不断增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确保改革取得成功。”[30]“打铁还需自身硬。要肩负起这个使命,中国共产党就必须加强自身建设,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不断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更好为人民服务。”[3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32]
(五)基本经济制度得到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国有经济治理更加现代化、民营经济更加有活力、外资经济更加有动力。“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国家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33]营商环境将不断改善,不同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融合发展。
(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不断增强,政府作用得到更好发挥。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逐步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得以建立,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大大提高。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政府不进行不当干预。政府职能得到切实转变,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得到进一步创新和完善,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正确发挥,财政、货币、产业、区域等经济政策协调机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七)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事业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得到全面深化。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程序化积极稳妥推进。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得到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作用进一步发挥,依法治国实践、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得到进一步激发。文化管理体制不断完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建立健全,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得到发展。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得以构建和完善,文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事业改革进一步加快,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得到深化,促进就业创业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得以形成,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公平和可持续,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社会治理体制得到创新发展,平安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得以形成。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得以形成。
(八)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的发展水平和协调度进一步提升,有力支撑国家现代化。“现代化指工业革命以来随着科学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广泛应用由此导致的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以及社会结构的根本转变。”[34]工业化、信息化是现代化过程先后继起的轴心,城镇化、国际化是现代化的空间表现,商品化、市场化是现代化在体制机制上的要求,农业现代化是现代化在农业领域的体现。中国当前“四化同步”发展方兴未艾,未来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所释放的动力和活力,会集中体现为现代化事业的突飞猛进,“四化同步”发展的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高。具体表现在信息化的引领作用进一步彰显,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促进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如虎添翼,焕发新的生机;农业现代化有了引领和支撑,对整个现代化的基础作用更加增强;城镇化与产业现代化良性互动、相互协调,持续城镇化将进一步提高家庭的生活水平,创造就业,并继续成为增长的重要因素。
(九)从中国改革开放整个系统自身的演化趋势来看,将出现“三个更加趋于”、“六个进一步”。“三个更加趋于”是:国家将更加趋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将更加趋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个人将更加趋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益深入人心。“六个进一步”:一是发展环境将进一步公平竞争,二是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将进一步增强,三是政府效率和效能将进一步提高,四是社会公平正义将进一步实现,五是社会和谐稳定将进一步促进,六是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将进一步提高。
(十)从中国改革开放外部环境因素的发展趋势看,起码出现“六个进一步”。一是将进一步融入全球化大潮,在全球治理和国际秩序变革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二是将进一步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三是将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大开放推进力度。“为进一步扩大开放,中国将在以下几方面加大推进力度。第一,激发进口潜力。第二,持续放宽市场准入。第三,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第四,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第五,推动多边和双边合作深入发展。”[35]四是将进一步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五是中国将进一步支持多边贸易体制,促进自由贸易区建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六是将进一步推动人的对外开放,“一个国家对外开放,必须首先推进人的对外开放,特别是人才的对外开放。如果人思想禁锢、心胸封闭,那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对外开放。因此,对外开放要着眼于人、着力于人,推动人们在眼界上、思想上、知识上、技术上走向开放,通过学习和应用世界先进知识和技术,进而不断把整个对外开放提高到新的水平。”[36]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开放共创繁荣 创新引领未来》,2018年,人民出版社。
[2] 人民日报评论部:调研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2013年07月26日 05 版,人民日报 。
[3] 章百家:如何认识中国的改革开放历程,2016年08月11日07:55,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4] 高尚全: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经验和启示,原载于《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干部学习读本·总序》。来源:中改研究(ID:gaigegc)。
[5] 习近平:2017年7月26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2017年08月08日16:52,来源:人民网。
[6] 习近平:《开放共创繁荣 创新引领未来》,2018年,人民出版社。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6年07月02日05:42,人民网-人民日报。
[7] 习近平:《开放共创繁荣 创新引领未来》,2018年,人民出版社。
[8] 改革开放40年的若干经验与启示,2018-10-09 21:34,人民论坛网。
[9] 高尚全: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经验和启示,原载于《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干部学习读本·总序》。来源:中改研究(ID:gaigegc)。
[10] 胡敏:改革开放40周年的宝贵经验和重要启示,2018年10月30日 09:44,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11] 改革开放40年的几点宝贵经验,2018-09-20 15:25:07,中国日报网。
[12]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来源:新华社。
[13]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第19页。2017年10月,人民出版社。
[14] 人民日报在头版整版刊登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2013年11月13日05:00 ,人民网-人民日报。
[15]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
[16] 人民日报在头版整版刊登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2013年11月13日05:00 人民网-人民日报。
[17] 人民日报在头版整版刊登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2013年11月13日05:00 人民网-人民日报。
[18] 人民日报在头版整版刊登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2013年11月13日05:00,人民网-人民日报 。
[19]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第20-21页。2017年10月,人民出版社。
[20] 习近平:《开放共创繁荣 创新引领未来》,2018年,人民出版社。
[21] 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并讲话,2015-11-25 07:00:00,来源:中国广播网。
[22] 黄泰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传承与创新,2018年07月16日08:0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3]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第5页。2017年10月,人民出版社。
[24] 黄承伟:中国脱贫攻坚经验国际化意义重大,2017-12-19,中国扶贫。
[25]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第2页。2017年10月,人民出版社。
[26] 习近平:《开放共创繁荣 创新引领未来》,2018年,人民出版社。
[27]习近平谈改革开放,2018年11月14日05:08,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28]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央政府门户网站www.gov.cn,2013年11月15日 18时57分,来源:新华社。
[29]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第29页。2017年10月,人民出版社。
[30]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央政府门户网站www.gov.cn,2013年11月15日 18时57分,来源:新华社。
[31] 2013年3月19日,习近平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强调。见:《这五年,习近平这样论述党的领导》,2017年08月05日 18:41:35,来源:中国日报网。
[32]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第20页。2017年10月,人民出版社。
[33]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3年11月15日 18时57分,来源:新华社。
[34] 丁文锋 《经济现代化模式研究》,第3页,2000年,经济科学出版社。
[35] 2018年11月5日,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共建创新包容的开放型世界经济》。见:习近平谈改革开放,2018年11月14日05:08,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36] 2014年5月22日,在上海同外国专家座谈时指出。见:习近平谈改革开放,2018年11月14日05:08,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教授 丁文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