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安邦智库8月28日战略预测:从投资社会转向消费社会是中国经济的长期趋势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中国经济发展至今,却在一些大是大非问题上变得踌躇。比如中国是否坚持改革开放,是否继续搞市场经济,如何对待民营企业……虽然中央文件从未否定这些过去赖以成功发展的基本原则和方向,但在近几年的中国社会舆论中,这些问题居然都再度变成了“有争议的问题”。

近期,安邦智库(ANBOUND)的研究人员注意到,中国经济从“投资社会”转向“消费社会”,这一发展阶段的转型居然也成为引发争议的问题,甚至有人上纲上线,将消费社会描述为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病态发展形态。还有人认为,鼓励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是一种浪费,与中国发展为世界领先的工业和技术强国的目标不符。不能不说,这些看法显示出,国内仍有一些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认知出现混淆,对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认识不清。如果类似看法影响到了公共政策,对未来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不一定是什么好事。

中国加入WTO后,中国经济深度参与全球化进程,迅速奠定了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这一时期的中国经济,从需求角度来看是“投资社会”,从生产与消费关系来看则是“生产社会”。随着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中国社会的财富积累显著增加,城市中的中等收入阶层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个人资产也在增多。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将会从“投资社会”、“生产社会”向“消费社会”转型发展。

数年之前,安邦的研究人员预判到这种发展逻辑。在2016年,安邦即发表了中国从“投资社会”转向“消费社会”的研究(“从投资转向消费是一场革命”,安邦《战略观察》,2016年6月7日)。我们在相关研究中指出,在未来的消费社会,中国社会经济系统的“主驱动轴”将发生切换,经济增长的动力将主要来自消费,而不是来自于投资。在消费社会,政府和市场的角色将会有很大调整。全能型、主导型的政府角色将会有很大变化,“政府说了算”将让位于“市场说了算”,政府将从经济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变成服务提供者和环境维护者。同时,政府对资源配置的掌控将会弱化,市场对经济资源配置将起到决定性作用。在消费社会,需要建立一个相对完善、保障水平较高的社会保障体系,成为消费社会的基础保障制度。在消费社会,现行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需要调整,保护消费活动、尊重消费者权益、严厉惩处市场违规者等,将成为法律体系关注的重点。从投资社会迈向消费社会,这种转变对中国的意义不亚于一场革命!如果能顺利实现这一转变,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将踏上一个新台阶。

实际上,从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来看,消费早已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在新冠疫情爆发前的2019年,中国的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7.8%,截至2019年,消费已连续六年保持经济增长第一拉动力。2020年,因新冠疫情爆发带来的冲击,中国消费急剧萎缩,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和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2%、94.1%和28%。2021年,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5.4%、13.7%、20.9%,消费再度成为经济增长第一拉动力。2022年,疫情冲击再度加大,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2.8%、50.1%、17.1%,消费贡献率低于投资贡献率。2023年上半年,中国放开疫情管控后,消费增长迅速反弹。消费、投资、净出口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7.2%、33.6%、-10.8%,消费再度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

图:三大需求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变化

来源:国家统计局。制图:安邦智库。

安邦智库的追踪显示,从2000年至2022年的23年中,最终消费有14年都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投资在其余9年里的贡献率超过消费。值得一提的是,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消费的年份,大部分都是中国经济遭遇内外部冲击,中国政府出重手以投资拉动经济之时。当中国的政经形势处于正常状态时,消费会立刻回归中国经济的第一拉动力。我们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消费将会越来越稳定地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这是经济发展的规律使然,也是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使然。作为政策制定者,应该了解和认识这种规律,尊重规律之下的经济变化,并在经济政策中体现出中国向消费社会的转型。

认识并理解中国经济向消费社会的转型过程,还需要澄清两个误解或者错误的看法,否则容易在中国引发政策争议和混淆。一种错误的看法是,将中国发展消费社会与发展制造业相对立,认为中国向消费社会转型就是放弃发展以制造业为核心的现代工业,甚至认为中国放弃科技产业发展。在我们看来,这种看法是完全错误的,消费社会的发展与新型工业化的建设完全相融。当今世界大多数的发达国家,都是发达的消费与现代工业二者兼具,美国、日本、德国、法国等都是如此。

另一种错误看法是,将消费社会与主张奢侈消费、过度消费的“消费主义”划上等号。这种看法在中国社会产生的杀伤力特别大。一方面,“消费主义”与中国强调勤俭的传统文化不符;另一方面,“消费主义”与当前中国政府倡导的抵制和打击奢靡之风的政策导向相违背。我们要特别澄清的是,消费社会与“消费主义”完全不是一回事,消费社会承认正常的社会消费需求,以消费需求为动力发展相关的产业,它是在“生产社会”之后必然出现的发展阶段。消费社会与放纵物质消费欲望、主张奢靡的“消费主义”完全不同,不能混为一谈。

最终分析结论:

这两种错误的看法在当前的中国都有不小的市场。如果作为一种社会观点,这种观点的存在无可厚非。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这种错误的看法影响到公共政策的制定,则有可能带来政策的偏差甚至错误。我们必须意识到,从“投资社会”“生产社会”向“消费社会”转型,这是中国经济必然经历的长期趋势。我们应该顺应这种趋势,而不是人为地扭曲或对抗它。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安邦  安邦词条  社会  社会词条  中国经济  中国经济词条  转向  转向词条  趋势  趋势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