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亚太区域合作的新变化与中日韩合作

一、亚太区域合作面临国际经济格局转变的新背景

新世纪以来,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若干前所未有的变化。

(一)西方经济模式受到挑战和质疑

金融危机之后的世界经济发生重大变化之一就是西方经济制度受到种种质疑, 主要是西方国家难以从2008年经济危机中吸取足够的教训,已有的经济制度对债务危机等新风险显得有些无能为力,导致经济再次陷入危险境地。这次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西方债务危机至今已有7年,危机覆盖面积之广、程度之深均是西方经济史上所罕见的。截至目前,危机不但没有减缓,在欧洲的表现是愈演愈烈。

美国通过调高债务上限逃脱违约、“借新债还旧债”、自我“缓刑”,以致美国主权信用被“降级”,英国《金融时报》指美国此举为“自我毁灭”。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持续发酵,正在从外围国家向欧洲核心国家蔓延,即使作为欧洲核心国家的法国和德国也难“独善其身”,2012年欧洲经济已经再次陷入衰退之中。

日本的财政赤字也已达到本国GDP的两倍以上。债务危机成为制约当前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本轮全球经济危机已成为发达国家政府债务持续上升的“导火索”。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截至2018年,发达国家经济将一直受到债务问题的困扰,如果这些国家不能采取有效削减政府开支、增加税收、提高竞争能力等措施,西方债务困局可能将拖至2025年。

(二)新兴经济体在全球经济中的作用显著上升

新世纪以来,世界经济的突出特征之一就是新兴经济体的群体崛起,一是新兴经济体在全球经济中的权重不断上升,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增加。2011年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GDP(汇率法)占全球GDP的36.23%,高于欧盟27国的25.23%,也已成为不可忽视的新兴国际经济力量。[1]在经济增长方面,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等新兴大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领头羊,尤其在本次国际金融危机期间这一特点得到了充分体现。

据IMF2012年10月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显示,2012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为3.3%。其中,发达国家增长率为1.5%,新兴市场国家增长率为5.6%。[2]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新兴经济体在全球事务中的地位和参与引导力不断提高,它们积极参与到应对经济危机、全球治理、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等重要的国际协调工作中,推动了全球经济向着更加公平公正的可持续发展方向前进。

近年来,新兴经济体在参与全球治理当中的话语权、影响力都得到了相应的提升,世界经济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

(三)世界经济中心正在向太平洋转移

在全球经济进入转型过程中,新兴国家的快速崛起冲击着以美国为首的全球力量架构,世界经济重心从大西洋向太平洋转移势头更加明显,使国际力量重心由发达经济向新兴经济加速转移。一方面,亚洲国家经济规模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亚洲开发银行金融经济学家赤松范隆预测认为,到2050年,亚洲国家GDP总量在世界GDP总量的比重将从目前的27%上升至52%。[3]而亚洲国家的人均GDP将可能翻6倍。另一方面也表现在全球财富分配向“东”转移。多数新兴市场贸易持续顺差,使其外汇储备不断增加,由此积累大量外汇储备,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的外汇储备大国。

据权威机构统计,到2011年底,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的外汇储备达到7万亿美元。

结果,国际资本出现逆向流动,即国际资本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流动,这是世界经济史上前所未有的反常现象。另外,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使新兴经济体的财政状况逐年改善,政府债务占GDP 比重连年下降至30%-40%,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好的状态,与发达国家债务持续恶化的状况形成鲜明对照。

二、美、日、东盟国家区域合作政策新变化及其意图

(一)美国高调推进TPP,其主要战略意图是以全新“规制”驾驭亚太合作进程。TPP 作为美国“重返亚太”的经济载体,其首要目的是要以此参与东亚地区经济上升势头,扩大美国对亚太地区出口。

过去几十年来,亚太地区特别是东亚国家是全球经济中最有活力的地区,相关国家在该地区的经济增长中得到了繁荣和发展,尤其是中国、印度不仅是国际经济发展中的佼佼者,而且在全球经济危机中中国也成为发动机发挥引领世界经济的引擎作用。

为此,美国认识到,在未来世界经济发展中,如果美国被排斥在该地区经济合作之外,如果美国失去对亚太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导能力,那么对美国全球战略都将受到难以想象的冲击。

另外,美国主流经济学家认为,提出世界经济再平衡理论,主张今后美国要降低消费水平,提高工业制成品出口能力,减少贸易逆差;同时要求中国等贸易顺差国减少出口,把产品销售市场转向本国。

在这一理论的驱使下,奥巴马政权高调推进TPP,推出重返亚太大旗,以增加美国对亚洲出口,为实现美国提出的“国家出口计划”创造条件。美国加入TPP的另外一个战略意图是试图以全新“规制”设计合作框架,规范东亚合作进程,对中国形成必要的牵制。

上个世纪末期,由于美国并不认为东亚合作会形成“气候”,因而对东亚合作进程并未十分重视,近年来,随着东亚地区一体化进程取得不同层次的成果,使得美国认识到如果再不介入可能中国将在这一地区成为主导力量,加上中国近年的不断崛起也使美国开始有一定的危机感。然而,对东亚地区现有的所有框架而言,美国都将是后来者,其影响力都将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而美国身在其中的APEC运行几十年并未达成既定目标,且前景看淡。“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本是亚太几个小国倡导的低水平的FTA,虽有雏形,但无实质性内容。

美国以此“借壳上市”,再拉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参加,轻而易举使 TPP 受到热捧并为自己树立了主动者地位。所以对美国而言,热捧TPP是一举三得。不仅是增加美国对亚洲出口,还扭转了美国在东亚一体化进程中的被动局面,更重要的是对在该地区影响力日趋扩大的中国形成必要的牵制,使亚太区域合作发展趋势服从于美国的全球布局的总体战略。

目前的TPP已经与当初太平洋四国主张的TPP发生了完全不同的变化,它将是一个全方位、多领域、高标准的自由贸易区安排,不仅像其他FTA一样把降低或消除关税作为政策目标,也将包括安全标准、技术壁垒、卫生检疫、知识产权、政府采购、争端解决等内容,甚至还包括有关劳工和环境保护的规定。

美国希望在此框架内建立一个超WTO、高于亚太现存所有框架的高端FTA,以凌驾于亚太区域合作现有框架之上。然而,由于亚太地区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经济结构的差异等原因,TPP 的运作和实现未必像美国所期待的那样一帆风顺。

(二)日本在TPP和CJK“两头下注”,希望维持其在亚太区域合作中的主动地位一方面,日本野田内阁在国内分歧很大的情况下,坚持参加TPP谈判,另一方面,日本对东北亚地区合作尤其是中日韩FTA谈判态度发生积极变化。这也是近年来日本在东北亚地区合作问题上的突出变化。

日本两头下注的主要原因是:首先,要希望通过参加TPP,强化日美同盟关系。面临中国崛起,以及亚地区的紧张局势,日本非常欢迎美国重返亚洲,一方面希望通过加入TPP修复鸠山时代因重视亚洲外交而对日美关系的“偏离”,重新强化日美同盟。另一方面,多年来日本一直试探与美国的FTA谈判,但始终没有得到美国的回应。加入TPP谈判,很可能给日本带来与美国缔结FTA的机会,实现日本多年的宿愿。

其次,中韩两国是日本近邻,中国是日本最大贸易伙伴,韩国也有日本经济“后院”之称,中日韩三国经贸关系密切,已是相互依存的伙伴关系,三国近年来频频举行首脑会议,在经济合作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进展,而且近年来日本在对华对韩经济合作中所得到的经济利益是有目共睹的。

而TPP作为一种高端的FTA,目前还仅仅是一种自由贸易的理想状态,并不具有现实可能性。何况,仅从农业来说,TPP一旦得以实现,日本的农业将陷入崩溃的可能性。为此日本可以把TPP作为长远目标,而把中日韩之间的FTA作为现实目标两头兼顾。第三,日本希望以此改变其在亚太区域合作中的被动局面。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的不断崛起,中国在东亚区域一体化进程中的影响不断扩大,尤其是中国与东盟FTA的正式启动,以及大陆与中国台湾地区之间ECFA的签署都大大刺激了日本。加之中国与新西兰、澳大利亚之间的FTA谈判也在进行中。

而日本近年来在东亚地区经济合作中的作用相对出现下降势头。本来在中国国民生产总值超越日本之后,日本的心理就有相当的不适之感。所以,日本希望借TPP框架,改变其在地区经济合作中的被动地位。

当然,日本“两头下注”的另外一个原因是不愿在地区合作问题上与中国正面形成冲撞。美国“热捧”TPP的举措显然是要通过建立高水平FTA规范亚太区域合作方向,也希望在TPP规则制定之后再邀请中国加入,显然中国在这一框架形成过程中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日本希望启动中日韩FTA谈判,以缓和在TPP问题上追随美国而引发中国的种种担忧,避免在区域合作问题上与中国形成对抗态势。由于日本国内政局动荡,执政党和在野党在是否加入TPP问题上意见分歧较大,不管新政府谁来执政,要想正式启动TPP谈判也都将付出较大努力。

(三)东盟国家推出“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希望继续发挥其在亚太地区合作中的主导作用

2011年初,东盟国家在第十八次东盟经济部长会议上,提出了组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草案,并在当年东盟峰会上得到东盟10国领导人正式批准。同年8月,在“10+6”经济部长会议上原则同意组建RCEP,并于11月20日在金边举行的“10+6”部长会议上宣布正式启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谈判。这将是一个拥有世界50%以上人口,GDP占全球1/3的区域合作组织。它不仅将消除16国之间贸易壁垒,创造更加完善的投资环境,扩大服务贸易份额,还将在知识产权保护、协调竞争政策等方面进行合作

其自由化程度将高于现有16国之间的FTA。东盟国家力推RCEP主要目的:首先是要巩固和加强它在亚太区域合作进程中的主要地位,近年来,在东亚区域合作过程中,东盟国家始终处于该地区合作主导者,在其进程中发挥着领导者的作用,但TPP扩大范围之后,对东亚区域合作进程带来一定干扰,东盟希望启动RCEP巩固期在这一问题上的传统地位和作用。 其次是整合和提升该地区现有的FTA。

迄今为止,东盟国家已分别与中、日、韩等国签署了双边FTA,但均属东盟与单个国家之间签署的协议,出现规则过多、操作繁杂的情况,有必要重新规划,进一步提升自贸区水准。 第三是通过RCEP进一步密切东盟内部的经济联系,以增加凝聚力。

东盟内部已经面临许多现实挑战和困境,只要加强东盟各国深化政治互信和加强经贸往来才能减轻疑虑,以应对亚太区域合作的上述变化对现有合作框架的冲击。尽管RCEP有较好的合作基础,也具有“门槛”适中和东盟主导地位相对稳固等优势,但毕竟这些国家之间还存在一些利益冲突,短期内看不到解决这些利益冲突的“出口”,因而RCEP的运行也未必一帆风顺。

三、中日韩FTA谈判启动在即,发展趋势向好

(一)中日韩合作突破性进展,FTA谈判启动在即

首先,2012年3月,中日韩三国签署了投资保护协定,这是三国自2007年启动谈判以来,历时5年,经过13次正式谈判达成的结果。这一协定包括了投资定义、适用范围、国民待遇、一般例外和争议解决等国际投资协定通常包含的所有重要内容。

该协定的签署是中日韩三国第一个促进和保护三国之间投资法律文件,它不仅为投资人提供更加稳定的投资环境带来了保障,也将为激发投资者的投资热情创造条件,更为重要的是为推进中日韩三国FTA 建设的重要一步。因此可以说这一协定对中日韩三国的经济合作具有极为重要的里程碑意义。另外,2012年5月13日第五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中日韩三国正式签署投资协定,并就年内启动中日韩FTA谈判达成了共识。

(二)中日韩 FTA 谈判不仅符合三国利益,更有利于日韩两国经济复苏

众所周知,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尚未结束,国际经济环境给日本、韩国等出口主导型国家经济造成的打击空前深重。2012年第二季度日本经济只增长了0.3%,第三季度剔除物价变动因素实际GDP较上一季度下降0.9%,按年率计算萎缩3.5%,是3个季度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就出口而论,2012年9月,日本出口下降了5个百分点。其中对欧盟出口同比下滑21%,对中国的出口减少14%,[4]3个季度以来首现负增长,对美国出口也呈疲软势头 。

主要原因是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和日元汇率长期居高不下导致日本外需全面萎缩。从发展趋势看,由于环保车补贴政策9月初即将到期,灾后建筑重建带来的公共投资增长未来几个月将持续减少,欧债危机以及全球经济放缓导致需求不断下滑,以及日元持续走强继续打击出口,能源价格反弹也令灾后关闭核能增加石油进口的成本攀升,中日钓鱼岛之争将使其失去中国市场等因素影响。

日本经济增长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可能加速下滑,甚至全年经济增长很可能出现“零增长”状态。韩国经济尽管没有出现大幅度下滑,但由于半岛局势不稳,外部环境没有改观,韩国经济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因素。

而亚太市场相对于欧美对日韩两国均有相当大的吸引力。

中日韩三国恰恰就具有彼此互为增长的出口市场的潜力。中日韩三国间贸易额仅占三国对外贸易的10%-20%不等,相互间投资额也仅是三国对外投资的10%左右,这对于三个经济互补性极强的国家而言,说明蕴藏着无限商机。

启动中日韩自贸区建设,不但可以抵消外部环境恶化对中日韩出口的负面影响,也可以减少三国之间难以避免的贸易摩擦。

(三)中日韩合作成果显著,但尚有很大发展空间需要开拓

中日韩合作尚有很大发展空间。一是在可再生能源开发与利用方面的合作

目前,中日韩三国均制定了本国发展新能源的战略目标和具体规划,日本制定了能源结构调整方案,并设定了可再生能源所占比从目前的3.2%上升到10%的发展目标;韩国政府把绿色发展确定为国家的一个战略方向,计划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所占比从目前的2.4%上升到11%;中国也为自己设定了2020年可再生能源所占比例要从目前的11.9%上升到15%的发展目标。

要实现这一目标三国均存在不少挑战和困难,为此,在这方面中日韩三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有较大的合作空间。二是核能合作。在此方面,三国领导人已经达成共识。

三国一致认为,核能仍然是许多国家的重要选择,日本“3·11”大地震出现的核泄漏提醒人们,自然灾害仍然是核安全的严重威胁。中日韩三国在加强核能开发、利用的同时还需要在核安全法规、应急准备和应对措施及其他核安全相关领域展开合作不可或缺。三是投资和金融领域的合作。2012年初中日韩三国已经签署投资保护,它将为三国扩大投资领域的合作和创造稳定、公平、便利的投资环境带来更大的机遇。

目前,三国之间在金融领域的合作已经有了良好开端,并在东亚地区产生了很好的影响,随着欧债危机的不断发酵,东亚国家的外部经济环境短期内难以改观,国际贸易环境也将日益恶化,在此背景下,中日韩三国间贸易将不断扩大本币结算的范围,降低贸易成本,在促进三边经贸关系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将为东亚地区的金融合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中日韩合作对推进亚太地区一体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中日韩是东北亚地区三个重要国家,三国拥有15亿人口,2011年三国的GDP总额已占世界GDP总额的20%左右,中日韩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三国之间的贸易额约占全球份贸易总额的1/3。就中日韩三国的经济实力来看,本应在地区合作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但由于各种敏感的历史、经济和政治上的原因,中日韩三国要建成经济共同体的难度要远远超过其他地区。

值得注意的是,2012年11月在金边举行的第21届东盟系列峰会期间,中日韩三国在金边举行部长级会谈后宣布,三国即将开始举行有关自由贸易协定问题谈判。

在中日之间因钓鱼岛问题陷入僵局的背景下,中日韩三方能信守承诺,按时启动谈判,说明三方均已认识到FTA对中日韩三国的重要利益和对区域一体化进程的深远意义。

因此相信随着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发展和全球经济转型的加速,中日韩三国必将成为东亚乃至亚太区域合作的核心力量。

四、中国在积极参与亚太区域合作的同时,更需加速结构调整的脚步

中日韩三国必将成为东亚乃至亚太区域合作的核心力。

中国历来实行“安邻、富邻”、稳定周边的亚洲外交政策,在亚太区域合作问题上,始终坚持凡是对地区经济发展有利的合作框架都予以积极参与的一贯立场。

首先应该承认,TPP作为美国重返亚洲的对外经济战略无疑将对亚太经贸格局和地区合作进程带来重要影响。 但由于TPP本身是高水平的FTA,而现有11个成员国之间经济水平参差不齐,其运作起来也不会顺风顺水。

中国作为亚太地区重要国家和世界经济规模第二位的大国,其作为未来世界上最大的产品“吸收器”的脚步正在加速,从这个意义上说,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如果离开了中国的参与将很难体现出亚太地区合作的最佳经济效果。

要看到TPP的长远发展思路具有符合国际贸易自由化趋势的一面,也要看到美国、日本试图通过TPP主导亚太区域合作进程、制约中国的一面。

中国必须准确定位自身的发展,认清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地位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认清自身在工业化进程中所处的地位,目前我国既没有参与

TPP谈判的可能,也没有参与谈判的必要。

第二,中国作为亚太区域合作进程中积极的倡导者和推动者,在“10+1”、“10+3”等东亚区域合作进程中均发挥不可低估的作用,而且这些合作框架也都取得了丰硕成果。

我国应在继续推动构建两个合作框架的同时,积极参与并推进RCEP的进程,该合作框架目标既高于现有的FTA,又低于TPP,对现有成员国而言比较适中可行 ,

对繁荣地区经济,深化区域内合作具有意义。此外,中日韩是与我经济利益最为直接的合作框架。三国在东亚区域合作中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12年中日韩合作在投资保护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之后,三国首脑已经决定启动FTA谈判。这样不仅有利于三国的利益,也对推动东亚地区其他合作框架向纵深发展起到助推作用。此外,对刚刚启动的RCEP给予足够的重视和跟进,继续支持东盟国家的主导地位,以扩大我国在亚太区域合作中的运作空间。

第三,对中国而言,当务之急是苦练“内功”,目前,首要工作是加速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模式的转变,为未来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奠定基础。无论是美国精心打造的TPP,还是东盟国家刚刚启动的 RCEP,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新世纪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

尤其是劳工标准、绿色环境标准等议题,都将对我国产生严重冲击。为此,中国应尽早制定相应措施,加速调整本国产业结构,在国际劳工标准和绿色环境标准的制定中发挥作用,不断提升环保产业在我国产业布局中的分量,提升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为可能到来的区域合作新框架提供坚实的产业基础和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展望[EB/OL],.http://www.imf.org/external/chinese/pubs/ft/weo/2012/01/pdf/textc.pdf.2012-04-17.

[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展望[EB/OL].http://www.imf.org/external/chinese/pubs/ft/weo/2012/02/pdf/textc.pdf.

[3]〔日〕赤松范隆.亚洲何时重返鼎盛期?[EB/OL].日经中文网,.http://cn.nikkei.com/columnviewpoint/viewpoint/553-20111115.html.

[4]〔日〕内阁府报告,http://www.esri.cao.go.jp/index.html.2012-11-12.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合作  合作词条  亚太  亚太词条  变化  变化词条  区域  区域词条  日韩  日韩词条  
智库

 “一带一路”促全球化转型发展

关于全球化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关于全球化发展给不同国家、地区和广大人民都带来了巨大好处等,人们看法基本一致。全球化发展的历史趋势不可扭转,有人会反对全球化,主要原...(展开)

智库

 制度之制度层面的变革最重要

人类历史上有众多的社会变革,但从大的方面来看,似都不外乎以下三个层次。1.技术层面的变革(technology)这是后进国家最容易做到的,可以通过学习或者模仿来...(展开)

智库

 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新机遇

在新一轮信息技术浪潮中,我们国家赶上了互联网产业发展的脚步。数字经济成为经济发展新引擎,正在深度改变中国传统经济结构,互联网和数字化推动传统经济向互联网经济转型...(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