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借自贸区释放中国经济红利

自贸区不仅是未来经济改革的试验田,也是中国未来融入世界经济的一个契机,尽管今年4月份美国表示欢迎中国在一定前提下加入TPP,但目前根据TPP协定,中国在政府管制、知识产权、货币兑换、劳工标准上均暂时不完全达到要求,上海自贸区的建立将成为中国加入TPP前的一个重要示范区域,借助自贸区的建设管理,可以结合中国实际,逐步提升中国贸易产品和服务的品质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于2013年9月29日在上海正式挂牌成立,这是中国在21世纪经济转型期下新的区域发展战略部署。自贸区内的金融创新、离岸金融、港口贸易和航运物流等方面均程度不同地与国内现行体系存在突破和差异,将承载上海打造国际金融贸易中心的目标。自贸区对经济形成的利好并不局限于上海和长三角地区,自贸区“可复制”、“可推广”的目标一旦实现能使其成为其他区域效仿的榜样,并使得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理念得以进一步的落实。自贸区中国未来的经济转型先行尝试与不断探索,会对未来的中国经济红利的释放产生深远影响。

融入国际经贸环境

2013年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上海自贸区范围涵盖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总面积为28.78平方公里,形成“四区三港”的自贸区格局。自贸区涉及到境内和境外的对接,是中国下一阶段重要的经济引擎。自贸区这一概念在中国的推出以及发展有其国内和国际的宏观大背景。从国内的环境来看,中国宏观经济目前面临着潜在增速下降、人口红利消失和投资占经济体量过大等各种问题,迫切需要新一轮的经济体制改革。从上海自贸区推进的速度和力度可以看出新一届政府对于理顺自身定位,深化改革开放的决心,而探索建立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则减少了寻租机会,提高了经济效率,也为建立小政府、大市场的经济体制提供了宝贵的试验田;而国际背景又有着WTO“多哈会谈”陷入僵局的现状。对于WTO成员来说,“多哈发展议程”谈判陷于僵局,WTO体制很可能因为这一局面持续下去并进一步恶化而变成“僵尸”。同时美国又在大力推进TPP会谈,以实现其重返亚洲的战略。

自贸区将成为中国经济新的试验田,实行政府职能转变、金融制度、贸易服务、外商投资和税收政策等多项改革措施,并将大力推动上海转口贸易、离岸金融的发展。然而,自贸区的作用并不局限于上海,随着金融、贸易的发展,整个长三角地区都会因为配套设施的需求提高而有所收益。上海自贸区会在较短时间内产生巨大的虹吸效应,也会产生溢出效应,令长三角的分工更加精细。不仅如此,国家主席习近平曾强调自贸区制度需要“可复制”和“可推广”,意味着自贸区未来能够成为其他区域效仿的榜样,这将使得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理念得以进一步在中国得以落实。

从国内的环境来看,中国宏观经济目前面临着潜在增速下降、人口红利逐步消失和投资占经济体量过大等各种问题,迫切需要新一轮的经济体制改革。2013年3月2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考察外高桥保税区时,鼓励和肯定现有综合保税区的基础上,研究建立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8月22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9月27日,国务院印发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包括金融服务、航运服务、商贸服务、专业服务、文化服务和社会服务。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并随后发布了负面清单。

从国际环境来看,自贸区目前将探索建立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这一模式与目前美国主导的泛太平洋合作伙伴(TPP)和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TTIP)谈判的原则相一致,有可能是未来中国更加深入融入国际经济和贸易环境的窗口。2009年以来,美国一直在大力推动TPP的谈判,并在2013年7月启动了TTIP的谈判。2011年11月和 2013年9月,日本和韩国分别宣布加入TPP谈判;中国成为亚太主要经济体中惟一没有加入TPP谈判的国家。TPP和TTIP力主推动服务贸易自由化和投资自由化,除了货物贸易外,包括了房地产规则、动植物检验检疫、贸易救济和技术障碍、电子商务交易、政府采购、知识产权保护和竞争政策等其他领域。TPP号称具有“高标准的21世纪”自由贸易协议,主要特征如下:首先,TPP的协议内容具有约束性。APEC长久以来的非约束性“协调单边主义”合作方式,使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无法实现共同推进贸易自由化的目标。TPP为走在前面的APEC成员国加快自有贸易机制化的步伐,实现本国或本地区的福利增长,提供了必要的政治性设计。其次,TPP的发展具有“弹性次序,多轨多速”的贸易自由化特征。前者是指减让项目无固定顺序,后者是指对减让时间和速度不做硬性规定,进一步延续了APEC曾经推行的部门自愿提前自由化手段而不是一篮子协议实施,如新加坡在“P4协议”生效当年即废除对其他缔约国的全部关税,新西兰和文莱则在2015年、智利在2017年分别实现,有效考虑了成员国的多样性。在TPP的框架下,准入前国民待遇原则和负面清单是核心原则,在某种程度上是对WTO规则在服务贸易和投资领域的一种实际替代。准入前国民待遇原则比WTO框架下的国民待遇原则更为宽泛;而负面清单除了所列的不开放的行业和受限制的商业活动外,其他行业皆可经营,管制更加宽松。

三大领域直接利好

自贸区的全称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二字体现了自贸区的国家战略高度,对内将改变政府职能,深化金融、法律以及体制改革,对外将适应新的国际竞争格局,增强国际竞争力,具有重大国内意义和国际影响。在具体行业上,预计将对中国的金融改革、港口贸易以及社会服务等领域打开创新成长空间,将对这些行业以及未来中国经济、金融格局产生一系列深远影响。尤其对金融、航空以及航运三个领域的影响将更为直接。

金融:离岸金融迎来发展良机。按照规划,自贸区内将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对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人民币跨境使用等方面创造条件进行先行先试。建立与自由贸易试验区相适应的外汇管理体制,全面实现贸易投资便利化。

离岸金融业务是自由贸易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与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一脉相承的。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也看好上海的离岸金融中心,人民币汇率价格发行机制能使外流资金更好地周转,提高人民币使用的效率。自贸区建设将带动上海金融中心建设,由此可能对香港金融业务产生部分替代。预计自贸区内跨境业务金融机构将大量增加,外币同业存放业务发展,外汇结算量快速增长,金融产品尤其是衍生品期权期货的种类也将更加丰富。相比较香港金融机构,港币业务约占其业务总量的一半左右,离岸外汇资金在香港金融机构业务占比超过了50%的贡献,而目前上海地区的离岸金融业务基本为零,发展空间广阔。

总体方案除了在民营、外资设立金融机构方面放松管制以外,还明确提出“允许试验区内符合条件的中资银行开办离岸业务”,并明确了“经过两至三年的改革试验,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投资贸易便利、货币兑换自由、监管高效便捷、法制环境规范的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总体任务。自由贸易区将逐渐开始资本项目下人民币自由兑换,以及利率市场化方面的试点,并对未来全国范围内的深层次金融改革,包括民营金融机构、利率市场化、人民币资本项下可自由兑换等,提供良好的经验。

从2009年起步的人民币跨境使用至今,中国离岸人民币存量已接近1万亿,其中香港市场人民币存款7000亿,相比境内人民币存量规模尚小,贸易需求释放的人民币在全球货币总量中比例依然很小。上海自贸区建设可以拓展人民币在贸易结算中的应用,建立更大的资产蓄水池,完善人民币的全球循环路径,并最终在风险可控的条件下打开资本账户,调节人民币汇率形成,进行双向投资,相互渗透,实现金融资源的全球优化配置,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

航运:货物吞吐和港口物流进一步提升。自由贸易区的建设首先将带来港口货量的提升。由于通关手续更为便捷,将吸引中国内陆贸易商从上海港申报出口,高附加值的本港货有望得到提升。上海港作为世界货物、集装箱吞吐量第一的港口,在上海自贸区建成之后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和重要地位,自贸区内的货物装卸、货物储存、货物商业性加工和货物转运将更加便捷。目前上海港口的集装箱的年吞吐量已经超过3000万箱,在自贸区的带动下,预计未来会有进一步的快速提升。

此外自贸区的建设还将促进港口物流服务业务的发展。随着自贸区各项优惠条件的落实,保税区功能将从简单的“保税仓储、初级加工、转口贸易”进一步拓展到“商品储存和转运,以及相关工业、贸易、运输、金融及旅游多位一体业务”等。

航空:国际航空枢纽地位进一步加强。上海自由贸易区的设立有利于吸引中转旅客,打造客运和货运的航空枢纽。自由贸易区内将有望成为贸易和购物零关税的自由港,叠加过境免签政策,上海机场对于国内外货物和旅客中转的吸引力将加强,从而有利于上海机场打造航空客运的中转枢纽港,从而给机场带来更多的国内国际航空流量。

上海机场目前中转货物占比仅5%左右,远低于其他竞争对手。自贸区对转口贸易的政策扶持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提升上海机场的中转货物占比:第一,吸引物流运营商进驻;第二,航班频次和网络带来的便捷性将吸引大量国际中转货物,进一步强化浦东机场的全球航空货运枢纽地位;第三,依托上海的腹地市场以及上海港强大的货运吞吐能力,发展海空联运,吸引众多国际顶级企业将产品通过上海机场进行贸易中转。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习近平主席强调,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为推进新形势下改革开放提出的一项重大举措。要牢牢把握国际通行规则,加快形成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基本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既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要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尽快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制度,加快在促进投资贸易便利、监管高效便捷、法制环境规范等方面先试出首批管用、有效的成果。要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引进国际先进经验,提高服务业能级和水平。在自由贸易试验区要做点压力测试,把各方面可能发生的风险控制好,切实防范系统性风险特别是金融风险。

近年来,决策层着重提出了若干个区域经济的概念,比如“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等、不难看出区域经济是中国经济转型释放红利的关键,也是这届领导班子管理理念的重中之重。自贸区的一个重要目标不仅是带动长三角地区经济,其要为更广阔的区域释放增长红利;而且自贸区的建立和形成已走在了许多区域经济概念的前面,可以作为后来者的榜样和参照,这也是为什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自贸区的制度需要“可复制”和“可推广”。

事实上,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自贸区的形成都指向了“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战略思想。对内部而言,自贸区的建立能够进一步强化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和地理优势,并带动长江中上游地区过渡带和内河航运的作用。自贸区对整个中国经济也具有重要的杠杆作用,尤其在重构区域经济结构方面,包括浙江、江苏甚至长江上游的重庆等地,其产业发展都将受到影响。而自贸区经验一旦获得进展则可以使得全国更多的区域进行效仿,进一步推动国内区域协同发展的进程。对外部而言,它能够推动中国和贸易伙伴之间的互动,并弥补中国在对外区域合作上的不足之处。它能对中国加入TPP谈判形成有利的环境,便于同其他国家在贸易、金融领域形成合作,共同发展。某种程度上可以称得上是形成了与贸易伙伴之间进一步互惠互利、协同发展的区域战略平台。去年9月在习近平主席出访中亚时曾经表示,各国可以就经济发展战略和对策进行充分交流,本着求同存异原则,协商制定推进区域合作的规划和措施,在政策和法律上为区域经济融合“开绿灯”。由此可见,和邻国之间深度合作,形成更广义的“区域经济”也同样是决策层的目标之一,而自贸区则正是达成这一目标的重要通道。

释放经济增长潜力

自贸区不仅是未来经济改革的试验田,也是中国未来融入世界经济的一个契机,尽管今年4月份美国表示欢迎中国在一定前提下加入TPP,但目前根据TPP协定,中国在政府管制、知识产权、货币兑换、劳工标准上均暂时不完全达到要求,上海自贸区的建立将成为中国加入TPP前的一个重要示范区域,借助自贸区的建设管理,可以结合中国实际,逐步提升中国贸易产品和服务的品质,如中国应在国际劳工标准和绿色环境标准制定中发挥作用;不断提升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为贸易自由化奠定坚实的国内产业基础,配合自贸区的深远意义,应以开放的心态和迎接机会的眼光看待TPP发展,并且甚至可以在自贸区成熟后,在适当的时机加入TPP,中国有望未来在参与TPP谈判中取得话语权与规则的制定权,不被世界经济组织边缘化。

自贸区的建立将对中国的港口贸易、金融改革以及社会服务等领域打开创新成长空间,将对这些行业以及未来中国经济、金融格局产生一系列深远影响。更重要的是,他能够推动中国和贸易伙伴之间的互动,并弥补中国在对外区域合作上的不足之处。而自贸区经验一旦获得进展则可以使得全国更多的区域进行效仿,进一步推动国内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进程。

过去十年中国在外需扩张、地产和基建投资的拉动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进入了中等发达国家行列。然而,过去拉动经济的几大引擎正在逐渐转弱。外需开始动力不足、物价上涨、劳动工资水平上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滑等方方面面的现象都显示了中国经济已经处于经济转型期之中。展望未来,我们坚信中国的经济增长仍有相当巨大的红利空间可以释放。自贸区的设立,以及相关的区域经济发展理念的实施将会是下阶段释放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的重要战略思想。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借自贸区释放中国经济红利  自贸区  自贸区词条  红利  红利词条  中国经济  中国经济词条  释放  释放词条  
智库

 东南亚民主进程暂时受挫

在印度尼西亚、缅甸和泰国的精英集团及其他利益集团的压力下,东南亚的民主状况似乎正在倒退。这种挫折应当被视为暂时现象。从长远来看,强大的民主力量不会被阻挡。事实上...(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