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新兴市场化解制造业过剩

近来,在中国领导人出访日程中,一个新增内容引人关注,那就是推动中国基础设施建设队伍走出去,并大力推销中国装备。这些努力对中国经济和产业结构现状而言,可谓对症下药。

目前,在外需回暖仍存在不确定性的背景下,政策层面可以通过推动开展海外承包建设工程项目并对承包项目接受国及项目相关的装备出口提供融资支持,一方面短期稳外需为稳增长服务,另一方面通过产能过剩产业的境外转移促进调结构进程。亚洲等新兴市场仍存在巨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美国QE退出造成的融资条件紧缩也是中国扩大人民币境外贷款及直接投资的良机。

扣除去年高基数影响,今年一季度我国出口同比增长3.8%,较去年四季度同口径出口增速8.9%明显放缓。外需尚未随美欧复苏回暖的同时,国内需求仍然偏弱,工业部门产能过剩、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超过两年保持在负数区间、房地产拖累投资增长乏力,显示整体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不足。

在当前的情况下,尽管总体外部需求总量是我们所无法控制的,但仍可以考虑如何主动争取更多外需份额,一方面有助于短期内稳增长,另一方面有助于通过消化国内过剩产能有利于长期调结构。从主动争取外需的角度出发,我们认为现阶段成套设备、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承包相关设备出口是能够将现阶段新兴市场的需求与我国国内制造业产能过剩结合起来的领域。未来政策层面可以通过搭建更好的发展平台,以及为相关行业领域企业提供相应的金融支持。

美联储退出数量宽松政策对于亚洲等新兴市场资本流动以及货币汇率波动的影响客观上为我国加大区域性基础设施资本输出以及装备出口带来了时间窗口。

亚洲对于海外融资的依赖尽管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有所下降,但仍占总融资较高比重。自去年6月伯南克提出美联储计划退出QE,新兴市场已先后经历了两轮资本流出及货币贬值的冲击。亚洲货币中,印度卢比及印尼盾受影响最大,去年6月以来兑美元汇率贬值幅度一度达到超过20%。年初以来拉美货币中智利比索和哥伦比亚比索都跌了近5%,墨西哥比索和巴西雷亚尔跌了2%。尽管这一状况在近期有所改善,而且日本央行政策宽松带来的流动性供给可能部分缓解美联储QE退出的负面冲击,但QE退出节奏和持续时间的可能调整仍将在未来一段时间继续影响亚洲及其他新兴市场的资本流动及币值波动。

以今年年初的情况来看,包括亚洲在内,拉美以及新兴市场欧洲都经历了资本外流和货币贬值,个别国家如印度和印尼汇率贬值幅度甚至可以与亚洲金融危机时期相提并论。以印度为例,去年6-8月间外资直接投资流出总量达到百亿美元,带来的紧缩影响迫使各国央行紧急干预注入流动性。

到目前为止亚洲各国的信贷增速仍相对平稳,但不良贷款水平已经开始上升,而且上升的速度明显高于全球范围内的其他新兴市场国家。投资对于信贷的高度依赖是亚洲各国的共同特点。GDP的信贷强度在金融危机之后明显加大(图2)。资本流入的放缓对于国内投资的负面影响可能在未来一段时间逐渐显现。

我行预测认为美联储QE退出大约在今年年末结束,且明年三季度之前不会加息。未来几年,QE退出以及美联储货币政策转而紧缩可能造成的资金流出会使亚洲在内的新兴市场寻求新的国际资金供给,而新兴市场货币由于面临流出压力而贬值无疑为中国输出人民币计价的资本创造了一个机会窗口和良好时机。

政府搭建平台,通过为装备产品出口企业或对外工程承包项目提供开发性金融贷款的方式来给予支持。

实际上,通过国家开发银行以及进出口银行进行的政策性贷款对于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等出口的支持在过去若干年已经保持了比较快的增速。2013年我国政策性金融机构为新兴市场国家政府和企业所提供的贷款总额已经超过了世界银行(2013财年为526亿美元),2013年比2011年增加了60%。其中与亚洲以及非洲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占主导。开发银行的中非基金目前为止所安排的投资项目带动企业对非洲投资超过百亿美元。

基础设施投资由于项目所需资金规模大、周期长、且具有较强的正外部性,因而国际经验显示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中往往占据主导地位。资金来源方面,成本相对低廉的长期融资是关键。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对未来加大对外投资力度提出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通互联建设,以及之后提出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都是意在将直接投资、政策性贷款以及国内产能过剩行业出口与周边国家基建设施融资需求衔接起来的解决方案。

具体可以通过开发性金融机构,从政府间合作层面协调,为出口商或项目输出国政府或企业提供有条件的人民币计价贷款,以促进配套工程基建项目承包,引导更多的装备出口。同时有助于人民币的跨境使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国内企业在承揽BOT、PPP等特许经营类模式项目之外,与开发性金融机构合作开展F+EPC等带资承包模式,充分发挥我国企业在传统的电力、水利、工业领域以及近年兴起的高铁、电信、风电、核电等领域的工程承包优势。

2000-2011年间机械及交通运输设备出口增速相对强劲拉动对外工程承包项目快速增长

机械及交通运输设备占我国整体出口比重近50%,进口近40%。其出口同比增速自00-07年间经历了高增长,年平均增速接近30%,高于同期总体出口增速的23%。由于机械设备大量原配件需要进口,相关机械进口的表现也相当强劲,在00-07年间平均增速超过20%。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机械及交通运输设备出口也经历了大幅收缩,在2011年之后,相关产品出口增速回落至10上下,低于同期整体出口增速。

机械设备相关产品出口的强劲增长所反映的是国内企业技术及成套设备制造方面竞争力的增强。以水电建设行业为例,我国水电勘测、设计、施工、安装和设备制造目前已经达到国际水平,并形成了完备行业体系。在过去的十余年兴建了一批世界级的水电工程,我国水电总装机容量已突破2.8亿千瓦,建坝数约占全世界总数的51%,装机规模、建坝数均居世界第一位。轨道交通装备行业也是如此,2013包括铁路车辆和铁路建设项目在内的签约金额98.1亿美元,同比增长22.6%。水电行业以及轨道交通运输行业之外,能源甚至电子、钢铁、水泥等行业的国际比较优势也已经比较明显。根据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的统计,2013年我国电信、电力、石化、轨道交通、建材、冶金等重点成套行业海外签约额约1200亿美元,同比增长20%。

相关装备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增强也客观上促进了对外承包工程的发展。2001-2008年间,对外承包工程签约金额与机械及交通运输设备出口变动趋势显示出相对紧密的关联关系,对外承包工程金额在此期间保持了20%以上的增速,反过来又带动了装备行业出口。分地区来看,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主要集中在亚洲和非洲地区,占比分别为47%和35%。其次是拉美地区,占比近10%(图4、5)。其中又以新兴市场工程项目承包占主导。如亚洲地区印度、沙特、印尼、越南为最主要的对外承包工程合作国家。

从装备相关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来看,通用机械设备、特殊机械设备、电气设备等行业的投资增速在05-10年大部分时间高于制造业整体投资增速。投资增速(图6)在出口回落的07-10期间仍保持了高速增长的原因就在于机械设备的进口替代以及国内刺激政策拉动影响。国内装备行业生产增长在这一阶段也相对平稳。

2011年之后,装备行业出口、投资及生产增速均有明显回落。显示内外部需求均有所走弱。

成套设备关联上下游众多行业,也是未来实现“出口升级”的关键。

经历过去一轮基础设施建设的高峰,国内相关工程承包的产品、技术、流程系统解决方案等都相对成熟,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体系,且成本相对有竞争力,因而具备独到优势。

大型主机制造企业的上下游关联企业众多,如零部件、元器件制造产业。此外,包括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科研技术、商务贸易、现代物流等在内的生产性服务业对于资金密集,产业链长的装备制造业也很重要。成套装备“走出去”对于推动在今年两会政府报告中提出的“出口升级”意义重大。目前我国在部分沿海省份已经基本形成了装备出口的产业集群,以广东为首,江苏其次,辽宁等省份近几年也发展较快。

近期装备行业发展相对快的沿海省市对于产业关联的关注有所提升。比如大连去年年末确定了首批扶持38家装备制造业企业的支持计划,估计可带动上下游产业链3000到5000家企业,如果再考虑波及效应,受益的企业将会更多。以重工/起重设备生产为例,目前为其配套的中小企业就达到800多家。

尽管中西部地区仍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国内基建高峰期已过。但亚洲新兴市场的基建缺口巨大。

亚洲开发银行报告对于亚洲地区基础设施需求的估计认为2010-2020年间,亚洲各国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需求总额约为8万亿美元。除此之外,亚洲交通和能源管线等具体部门基础设施项目投资需求估计约为2900亿美元。在这些地区项目中,有若干优先项目将于2015年之前付诸实施,成本约为150亿美元。亚行认为这20余个优先项目的实施会给相关区域带来广泛收益,并推动区域基础设施联网进一步加强。2020年之前,亚洲地区基础设施投资总需求约为每年7500亿美元。

以公路为例,亚洲地区公路里程数尽管略好于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但较世界平均水平仍偏低,南亚地区和中西亚地区相对差距更大(图7)

我行基于城镇化人口的增长数量估算中国、印度及印尼为主的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在2030年之前将达到11.5万亿美元之多。基础设施投资需求主要集中在公路、水处理、港口、电信、铁路几个行业领域,与我国装备行业的比较优势相匹配。其中公路建设需求方面,亚洲各国差异较大,印尼、越南以及菲律宾是主要潜在市场。能源基础设施方面,亚洲各国普遍水平相对低下,其中又以印度、印尼、越南特别突出。对于包括印度、印尼、泰国、越南、菲律宾各国在内的这一组国家,由于之前政府债务占GDP比重偏高(2000年约在70%左右),基建投资主要通过PPP模式,项目集中于能源基础设施。其中印度的基础设施从我行编制的亚洲基础设施指标(AIM)角度来看,自2000年以来基本没有明显改善。从资金来源的角度来看,对于外部融资的依赖在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几个国家更为突出。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政府和市场联合起来促进出口的过程中,应避免政府主导的误区。政府应主要聚焦在提供跨境投资及承包项目合作平台,为企业创造机会。具体的项目投标以及管理、操作、建设层面仍应以企业为主。

此外,2013年年中以来国内对影子银行加强监管以及融资成本上升对于海外项目融资的流动性也是一个紧缩的影响。在人民币汇率相对新兴市场货币升值的基本格局未变的背景之下,海外市场的人民币融资成本相对而言仍然是昂贵的。

政策建议

1.充分利用政府间双边及多边经贸合作关系影响为开展对外承包工程打造平台,创造条件。亚洲、非洲、中东等地区是我国传统的直接投资及海外项目承包工程优势地区,具备较好的合作基础,同时这些地区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潜力巨大。通过加强政府谈判的力度,为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排除障碍。

2.开发性金融机构通过为项目输入国政府或“走出去”企业提供有条件人民币计价贷款及融资支持拉动海外项目承包工程增长,并尽量带动国内成套技术设备、材料、产品、标准、服务的出口

3.充分利用境内金融机构在过去几年“走出去”过程中已初步建立的海外分支网络,支持走出去的企业通过BOT/PPP等融资模式开展项目,发挥我国企业近年在高铁、电信、风电、核电等领域的工程承包优势,同时实现部分过剩产能产业向境外转移。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新兴市场化解制造业过剩  新兴  新兴词条  过剩  过剩词条  化解  化解词条  制造业  制造业词条  市场  市场词条  
智库

 人工智能时代的政务智慧转型

当前,伴随着人类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在经历过网络、大数据所带来的巨大冲击后,又迎来了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和逐渐全面应用。网络技术普及于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