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劳动力市场面临着高失业与劳动力短缺的问题。2014年6月份按计划毕业的大学生达727万人,比2013年增加了2.8万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14)。继史上最艰难求职年——2013年后,2014年的就业形势似乎更加严峻。针对劳动力短缺与失业渐高并存的中国劳动力市场,本文提供了几个解读视角。
1、劳动力短缺中的高失业
尽管一项全国性的劳动调查不包含失业率,我们将使用其中的就业服务数据考察中国的劳动力市场。根据最新的招聘与求职数据,2014年一季度,在102个主要城市中,有129.3万去年甚至更早毕业的年轻求职者仍通过职业介绍所找工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14)。考虑到这些主要城市的人口约占中国大中城市总人口数的46.7%,我们据此估计,已毕业但还未找到工作的年轻求职者共计200万人以上。
使用该调查的数据,我根据国际劳动组织设置的国际标准,运用主要城市的就业人口数和尚未找到工作的求职者人数(刚毕业尚未找到工作的人及农民工求职者),试着估计了这102个主要城市的失业率(见图1)。
2014年一季度,包括农民工在内的主要城市失业率达8.7%,扣除农民工则为6.9%,2014年一季度前的失业率也接近这些数字,表明高失业率仍在持续。
失业率高并非因为失业者没有工作能力。看看这102个主要城市所有求职者的年龄分布(其中96%的人失业),45岁及以下者占失业人数的89.9%,表明有大量年轻劳动力。此外,54.7%的求职者持有专家或职业资格证。再看职业类型,44.1%的求职者在寻找技术类工作,25.8%寻找市场、销售或服务类工作。可见,中国劳动力市场仍拥有充裕的高质量劳动力。
2、供给的岗位仍在增加
高失业率并非源于疲乏的岗位供给。尽管经济增速有所减缓,企业供给的岗位数量仍在增加。如图2所示,2014年一季度供给岗位与求职者的比例为1.1,表明供给的岗位仍多于求职者。
相较增多的岗位供给而言,我在最近的书中(Liu,2013a)阐释道,劳动生产率在所有影响中国供给岗位与求职者比例的要素中最具说服力。正如搜寻理论显示,一个岗位的收入越高,企业创造这一岗位而获得的收益率越高,因而将提供更多岗位。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的生产率不仅能通过技术创新提高,还能在其追赶发达国家的努力中实现提升,预计中国的生产率将以更快的速度增长。因此,即便经济有所减缓,为了实现更高的生产率,岗位的供给仍可能继续增加。
3、劳动力短缺与高失业并存的原因
那么,为什么中国出现了劳动力短缺与高失业并存的现象?我在书中对此进行了分析。具体而言,我基于搜寻和匹配理论,估计了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上招聘者与求职者之间的匹配函数,由此考察了劳动力市场的匹配效率。
图3的纵轴表示匹配效率。由图可见,中国的匹配效率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到21世纪初期间显著下降。
·匹配效率骤降的一个可能原因是劳动力进出企业的流动量增加,这反映了经济与企业改革后新企业的建立及旧有国企的消失与缩减规模,由此引发了劳动力市场摩擦。这一骤降也可归因于招聘者与求职者之间的信息不完备。
·我也发现,生产率上升对匹配效率具有显著的负作用,表明失业者与寻找高技能劳动力的企业之间存在错配。
·最后,尽管我的书中没有采用量化分析的手段,技术错配和地理错配也与此现象有关。
比如,安全维护人员的供给岗位与求职者比例在南京惊人地高,达到4.0,而在上海只有0.2。
提高匹配效率的一个方式是借助职业介绍所,我发现,拥有很多职业介绍所的地区匹配效率非常高。职业介绍所是为招聘者和求职者提供信息的组织,能矫正信息不完备的现象,有助于提高匹配效率。尽管短期内大量增加职业介绍所十分困难,对企业而言,为了引入更多求职者以保证劳动力充裕,在招聘活动中更加努力能使它们获益。
劳动力短缺与高失业看似矛盾,其实不仅仅存在于中国。尽管在真实经济体中无法消除信息不完备,仍然存在对其改进的空间。匹配效率提高可能同时降低劳动力短缺和失业率。
4、日本企业在中国发展的有利条件
日本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的主要原因,已经从廉价的劳动力转向产品的当地需求了。日本经济贸易产业省的“海外业务活动调查”(2014)表明,强调廉价劳动力的日本企业比例降至 21.4%,而重视子公司所在国产品需求的企业比例达66.7%,重视子公司所在国及其三个邻国产品需求的企业比例为27.4%。尽管劳动力短缺,中国的劳动力市场拥有充裕的大学毕业生,似乎为日本企业创造了有利条件——强调了投资目的地中人力资本和创新的质量。
注:本文原题名为“The Chinese labour market:High unemployment coexisting with a labour shortage”。本文作者为日本经济产业研究所研究员。本文于2014年7月19日刊于VOX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