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大崩溃?

本月是一战爆发一百周年纪念,也是深刻思考大风险的良机。正如迈克尔·斯宾塞(Michael Spence)最近所警告的,国际秩序的安全赤字日益扩大,这反映出我们所具备的全球治理正在日益衰落,这一问题正在快速成为世界经济所面临的最大风险。一个世纪以前也是如此。

1914年7月30日,在斐迪南大公于萨拉热窝遇刺五周后,奥地利军舰开始炮轰贝尔格莱德。到8月中旬,全世界都卷入了战争。四年后,当停战协议最终达成时,已有2,000万人失去了生命,而在短暂的停战期后爆发了更加恐怖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在1914年8月之前的几年中,直到斐迪南大公遇刺之前,全球经济表现相对来说相当出色:贸易在全球扩张,金融市场看起来十分健康,商界对政治问题不太关心,认为即便不是暂时性的也与商业无关。一场政治崩溃把世界经济拖入了可怕的三十年。

市场和经济活动可以战胜大量政治压力和不确定性——直到国际秩序崩溃。比如,如今的经济情绪十分高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2015年世界经济可以增长4%,世界各地的股市也纷纷上涨,道琼斯指数更是创出历史新高。

但是,在过去几个月中,民航班机在东乌克兰被先进的俄罗斯制导弹击落,中国东海和南海的争议岛屿紧张局势升级,中东的乱局也在继续蔓延。以色列-巴勒斯坦冲突进入了几十年来最糟糕的阶段,加沙平民大量伤亡的坏消息有可能鼓励极端反应。恐怖分子也许很快就能获得极难侦测到的武器。

还有其他不那么“政治”的危险。西非正在经历可怕的埃博拉致命病毒大爆发,数千人将因此丧命。埃博拉病毒的爆发目前仍是地区性的,但它提醒我们,在这个数百万人坐着飞机满世界飞的时代,在传染病大爆发面前,没有人是安全的。通过切断国际旅行或交通战胜一种疾病或恐怖威胁会摧毁世界经济。

反思1914年8月可以提醒我们,大灾难可能是逐渐积累起来的。领导人可能成为“梦游者”,无法通过(比如)建立能够协调导致和助长国际冲突的对立利益的机构遏制风险。这种决策者的梦游情况也正是2008年金融崩盘的原因。金融危机的后果不那么致命,尽管大规模失业和经济不安全感的政治影响仍然挥之不去。

这些例子应该刺激世界寻找合作行动的办法。但局面指向了相反的方向。联合国似乎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瘫痪状态。美国国会至今仍未批准2010年达成一致的IMF改革计划,这削弱了最重要的国际机构之一。部分地因为美国让全球金融机构的增资和治理改革变得如此困难,金砖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另起炉灶在上海成立了它们自己的开发银行。

类似地,欧盟没有为二十一世纪超国家合作和主权集中树立积极的榜样,而是仍然在细枝末节的纠缠中裹足不前。欧盟至今仍无法一致通过银行联盟设计方案,甚至还放任其成员国之一匈牙利总理欧尔班(Viktor Orbán)诋毁作为欧盟基石的民主和自由的价值。

前进之路不能开道车,欧洲不能倒退回民族国家互相碰撞的状况。唯有所有致力于自由民主和法治精神的国家展开强有力的合作,杜绝双重标准和各种借口,耐心地强化坚持这些价值并能将它们转化为实践的国际机构,才能保障我们的未来。

每当全球和地区强国与这些价值背道而驰,或与这样的国家建立紧密盟友关系时,本应带来安全和日益繁荣(从某种程度上说也的确如此)的国际秩序就会遭到破坏。全球经济许下了重大的承诺,但这一承诺只有在基于规则、同意、尊重和共同的正义感的国际制度下才能实现。

中东的重大创伤和乌克兰危机都没有波及金融市场,决不能让这一事实导致我们的自满。1914年8月的经验应该提醒我们,世界灾难是如何产生的。从气候变化的例子中,我们知道——也应该知道重大风险必须得到很好地管理,即使糟糕结果出现的概率很低。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大崩溃?  崩溃  崩溃词条  大崩溃?词条  
智库

 德国的全球治理——理念和战略

作为欧洲政治大厦的支柱性国家,德国也是影响世界格局变化和全球治理成效的重要力量。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经济再次复兴,崛起成为欧洲第一大经济体。面对国际社会尤其...(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