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欧俄关系愈发敏感和脆弱。为逼迫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让步,9月3日,欧盟通过了对俄进一步制裁的建议方案,新的制裁措施将涉及金融、武器、军民两用材料、技术等关键领域。法国也决定暂停向俄交付“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9月4日召开的威尔士北约峰会更将俄罗斯视为对手。
欧俄制裁与反制裁措施的升级,导致双方经济利益俱伤、战略互信受损,以贸易、能源、政治和安全合作为主要支撑的欧俄关系受到影响。
迄今包括欧盟在内的西方已对俄罗斯实施多轮制裁,同时遭到俄罗斯不同程度的反击。
欧盟对俄制裁瞻前顾后,缘于两个原因:一是不甘心制裁太重,害人害己,二是不甘心与俄罗斯鹬蚌相争,被美国渔翁得利。
欧盟在乌克兰问题上貌似冲锋在前、有勇无谋,实则反映出其维护自身利益的深谋远虑,其平衡俄美乌之间关系的分寸拿捏要非常到位才行,既不能得罪美国及中其圈套,又要与俄罗斯斗而不破、暗通款曲。
俄罗斯反制裁比较注重策略与时机,以求达到后发制人的效果,在制裁对象、行业等选择上精准有力,同时注重分化瓦解、各个击破,避免打击面过宽而留有余地。显然俄已做好了应对“制裁持久战”的准备。
俄欧经贸关系极为紧密。欧盟是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俄罗斯是欧盟第三大贸易伙伴。相互制裁给欧盟带来挑战,兼备机遇。俄罗斯经济外部风险提升。欧俄相互制裁使“合作为主、冲突为辅”的双边关系向“冲突为主、合作为辅”转变。
9月2日,下任“欧盟外长”莫盖里尼称,欧俄之间不再是战略伙伴关系。欧俄曾经相向而行,提出共建“四个共同空间”乃至能源联盟的目标;如今背道而驰,陷入相互损害经济利益和战略互信的怪圈,“共同空间”的目标早已无人提及,欧盟专家甚至感叹欧俄逐步滑向“异度深渊”。
为应对制裁带来的不利影响,欧盟调整经济战略,拟通过发展替代能源、提高能源效率、进口来源多元化等多种方式减轻对俄罗斯的路径依赖。
一方面,加强国内能源与经济结构调整,统一内部市场,继续推进低碳高效、节能减排的发展方式。另一方面,实行多元化的能源战略,包括就冬季能源供应中断作出风险评估以及应急预案,考虑禁止天然气出口、工业限量用气、确保居民用气。加快对本土页岩油气及北海资源开发,拓展从北美、中亚里海、南美、中东、北非油气的能源进口。
扩大内需、开拓海外市场是欧盟应对俄食品进口禁令的主要思路。除了加大对受损方的补贴与援助,欧委会2014--2020年3869亿欧元的三农预算可能有所增加,共同农业政策(CAP)也将有所调整。本文来源:瞭望观察网
俄罗斯则对“2020年前国家发展战略”、普京“五月命令”进行调整,经济战略逐步由积极融入全球化、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与需求,向升级经济结构、扩大内需、促进民族产业发展与创新、调整能源贸易方向与重点转变;“立足欧亚、转向亚太、团结拉美、联欧制美”为特征的普京地缘强国战略,调整为以欧亚经济联盟为地缘战略依托,进一步转向亚太,联合金砖国家、上合组织等发展中国家阵营以自强,反抗发达国家阵营的霸权与规则垄断,为国内发展营造更好的国际环境。这些战略调整,加上已有的军事、能源优势,使俄罗斯与西方博弈时颇有底气。
俄罗斯的战略调整也是对其发展道路的再平衡。普京说,俄罗斯的反制裁措施,不仅仅是回应西方的制裁,也是支持国内生产商、开拓新市场、寻找新合作伙伴的方式。除了创建欧亚经济联盟统一支付体系、转向中国银联卡、在香港避险与融资、鼓励进口替代促进相关产业补偿增长,俄拟扩大从南美、亚洲等地区进口农产品,继续推进“西稳东进”的能源战略,加强与中国、日本、韩国、印度、伊朗等国的能源合作。9月1日,普京表示可能让中国参与西伯利亚地区油气田的开发。俄罗斯提出,2035年前拟将对亚洲石油天然气出口分别提升至32%、31%。
互为最大的邻邦,欧俄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对彼此都有重要战略意义。可以看到,欧俄没有放弃运用危机管理机制以缓解相互制裁的冲击。尽管制裁范围、力度持续加大,双方都同意就相互制裁措施在经济和能源领域保持沟通,包括经济和能源领域的接触以及双边关系的协调。出于“斗而不破”的默契,欧俄制裁措施执行时也都有变通。如8月20日俄总理梅德韦杰夫签署命令对食品进口禁令进行微调,撤销对西方国家部分受制裁产品的进口限制。9月3日,俄提出了稳定乌克兰东部局势的和平建议。德国经济部表示将批准莱茵集团对俄投资者出售其石油和天然气部门。为保障对欧天然气供应不中断,俄乌欧都同意9月6日就天然气问题进行三方会谈。
西方与俄罗斯之所以缠斗于经济战场,缘于在传统战场暂时难以决出胜负,而经济等非传统领域争斗代价相对可以承受,这也表明当今国际竞争是综合国力的较量。为此欧俄以相互制裁为契机,加强改革与战略调整、提升国力。正如普京所言:无论国外政治、经济局势如何变化,俄现在最重要的是内部事务,是实现俄罗斯人民的目标和任务,实现俄罗斯的强国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