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有一个数字能左右世界经济的命运,那就是每桶石油的价格。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每一次全球衰退前都会出现一次油价至少翻番,并且每一次油价都会腰斩并在低位徘徊六个月左右,然后是全球增长的大提速。
如今,油价从100美元跌至50美元,已徘徊在这一临界水平左右。那么,50美元的价格将成为油价新波动区间的底部还是顶部?
大部分分析师仍认为50美元是底部——甚至是“钻石底”,因为期货市场的状况表明人们预期油价会快速反弹至70或80美元。但经济学和历史学告诉我们,今天的价格或许应该被视为更低的交易区间的顶部,油价可能一路探底,向20美元靠拢。
究其原因,首先来考察一下当今能源经济学的核心思想矛盾。石油市场永远在垄断和竞争之间摇摆。但大部分西方评论者拒绝承认的是,如今最支持竞争的沙特阿拉伯,而热爱自由的德克萨斯州石油商却在日夜期盼欧佩克举起垄断大旗。
现在,让我们把目光转向历史——具体而言,转向1974年欧佩克刚刚成立以来的经通胀调整的油价史。这段历史揭示出两个不同的定价机制。从1974年至1985年,美国基准油价在50至120美元(以今天的价格衡量)之间波动。从1986年到2004年,油价在20至50美元之间波动(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和1998年俄罗斯违约期间有过短暂的偏离)。最后,从2005年到2014年,油价再次回到1974—1985年的价格区间,即50至120美元内波动,只是在2008—2009金融危机期间有过两次短暂的暴跌。
换句话说,过去十年的油价交易区间与欧佩克的第一个十年相近,而1986—2004年这19年则体现出完全不同的机制。看起来这两大机制之间的区别可以用1985年欧佩克实力崩溃来解释。欧佩克实力崩溃是因为北海和阿拉斯加开始开发石油,使得定价从垄断向竞争转变。这段时期结束于2005年中国需求的激增造成全球石油的暂时性短缺,也使欧佩克的价格“纪律”得以重塑。
这一历史记录表明,50美元也许是垄断和竞争机制的分界线。而竞争市场和垄断定价的经济学说明了为何50美元是顶而不是底。
在竞争市场中,价格应该等于边际成本。简言之,价格将反映有效供给者在生产最后一桶石油以满足全球需求时所需要覆盖的成本。相反,在垄断价格机制中,垄断者可以选择大大高于边际成本的价格,然后限制产量以确保供给不超过需求(否则在人为高价下产量会超过需求)。
直到去年夏天前,石油市场一直在垄断价格机制下运行,因为沙特阿拉伯成为“摇摆生产者”,每逢供给超过需求时就限制供给。但这一机制为其他石油生产国制造了强大的大幅增加产能的激励,特别是美国和加拿大。尽管面临更高的生产成本,但拜沙特的价格保证所赐,北美页岩油气生产商仍可以获得巨额利润。
但是,沙特欲维持高油价,只有减少其自身的产出,从而在全球市场中腾出空间消化不断增加的美国产量。去年秋天,沙特领导人显然认为这是个输家战略——正是如此。其逻辑结论将是美国崛起为世界第一大石油生产国,而沙特阿拉伯将变得无关紧要——不仅作为石油出口国是如此,作为美国必须捍卫的国家恐怕也是如此。
中东的石油君主们决心要扭转地位下降之势,他们最近在欧佩克的一举一动就是明证。但欧佩克夺回——甚至捍卫——市场份额的唯一办法是将价格压低至美国生产商大幅削减产出以平衡全球供求的水平。简言之,沙特必须停止充当“摇摆生产者”,而是迫使美国液压致裂法炼油商来充当这一角色。
任何经济学教科书都会推断这一结果。页岩油勘探提炼高昂,因此应该把它们留在地下直到全球所有低成本常规油田都达到最大产出。此外,页岩油生产可以低成本地开启和关闭。
因此,竞争性市场条件决定了沙特阿拉伯和其他低成本生产国将总是保持产能全开,而美国液压致裂法炼油商将经历大宗商品市场的典型枯荣循环,在全球需求萎靡时或来自伊拉克、利比亚、伊朗和俄罗斯的新低成本供给涌出时关门,只能在全球石油需求位于顶峰的全球繁荣期开门营业。
根据这一竞争逻辑,美国页岩油的边际成本将成为全球油价的顶部,而欧佩克和俄罗斯相对偏远和边缘的常规油田的成本将决定底部。目前的情况,估计页岩油生产成本大多在50美元左右,而边缘常规油田总体盈亏平衡点在20美元左右。因此,新的竞争性石油价格交易区间大致应该在20至50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