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大多都在与长期性经济停滞做斗争,这方面,日本是“老前辈”。尽管安倍经济学炒得沸沸扬扬,日本经济依然毫无活力。
安倍经济学结合了潜力巨大的货币和财政刺激,并辅之以广泛的结构性改革,理应结束日本“失去的几十年”,使日本经济从15年的通缩泥淖中解脱出来。
不幸的是,并非三支箭都能飞起来。日本银行的第一支箭射得还不错——采取了它所说的量化和定性宽松(QQE)。相对于GDP而言,日本银行的货币政策头炮可以说打得比美联储还要响。
但其他两支箭射得不大稳。最近,日本首相安倍严重质疑继续进行此前已获立法通过的提高消费税措施的第二阶段,提高消费税一直被视为日本债务重组战略的关键。安倍之所以退缩,是因为经济仍十分疲软,有可能导致通缩卷土重来。与此同时,第三支箭——结构性改革距离目标也相去甚远。
有人也许会下结论,安倍经济学本质上是美国和欧洲所实施的失败政策组合在日本的尝试:中央银行大规模非常规地注入流动性,但基本财政和结构性改革几乎没有。短期货币解决方案的政治手段再次取得了胜利。
如此冒险对日本来说问题尤其严重。日本劳动适龄人口正在老化,数量也在减少,因此重振增长空间有限。日本要么通过提高生产率提升现有劳动力的产出,要么在国内外寻找新的需求源。这意味着增加日本工人数量,要么通过提高女性劳动力参与率,要么通过放松移民限制。不幸的是,这两方面都没什么进步。即使发射第三支箭,任何生产率的提升也极有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会显现。
于是只剩下了外部需求,而这也许代表了安倍经济学中最严重的战略缺陷:它没有考虑全球经济中可能发生的某些大变化。这实为憾事,因为日本有优势利用全球一大趋势——即将到来的中美经济再平衡。
中国似乎比美国更致力于重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给出了支持转型的严密框架。尽管美国目前仍倾向于复兴已经衰竭的增长模式,但有理由相信美国最终也会实现再平衡。
日本绝对不能浪费这些机会。随着中国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从外需转向内需,谁能比日本出口商获得更大的好处?中国已经成为日本最大的出口市场,中国对消费品和服务的需求即将井喷,这意味着日本占据着争夺新增市场份额的有利地位。
类似地,日本可以从其环境修复的技术实力中获益。环境修复是未来几年中国的当务之急。日本拥有大量专业知识,能解决中国面临的一些严峻问题。
日本也可以从姗姗来迟的美国经济再平衡中获益。美国的变化——从过度消费大多外包给低工资发展中国家的商品,转向投资拉动型因素日益重要的经济所需要的资本设备——将有利于日本发挥其最大优势。作为基础设施投资所需要的复杂机械和挖掘机的全球领先者,日本应该能够抓住这些机会。
在寻找外需时,日本不应该忽视其早期成就。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好比无比强大的出口机器,在快速增长的全球经济所带来的需求中如鱼得水。对于怎样吸引外需支持,日本仍然有着很好的组织记忆。是时候重温这一记忆了。否则身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的日本,有可能被世界前两大经济体——中国和美国的转型进一步边缘化。
一个显而易见的重要警示信号是中日关系。拜历史恩怨所赐,两国关系可能阻止日本享受中国经济再平衡带来的经济效益。
经济和政治关系的相互作用是大国兴衰的关键要素。中美可以从自身经济转型中获得巨大好处,而留给日本的时间越来越少。日本已经失去了20年,而且困境仍在继续,这也许是日本最后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