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评估正确,国际社会便可以通过巧妙的安排,既满足伊朗对和平开发核能项目的需求,又阻止其获取核武器。简言之,应当摒弃里根总统之前提出的“信任并核实”的方案,并代之以“怀疑,核实并威慑”策略。
对伊朗而言,从放宽制裁中获得效益也是一种威慑。伊朗百姓和企业都期待放宽制裁后的经济增长,如果最终却迎来新一轮制裁的话,他们也会归罪于政府。
虽然协议仍有许多不完善之处,但最终必须将细节落实到位。如果一再妥协,只会助长伊朗领导人拒不让步的气焰。他们与美国互不信任,在谈判中力保筹码,威慑美方及其联盟,做出违约举动。回顾历史可以发现,伊朗秘密研究铀浓缩是从两伊战争开始的,萨达姆曾用弹道导弹携化学武器攻击伊朗,但美法两国拒绝了伊朗试图通过联合国安理会制止伊拉克行动的相关请求,伊朗领导人这才转而投向研发核武器来保证自身国家不再受到同样威胁。整个90年代,美国方面就一直阻止伊朗开发核项目,同时也力求清除伊拉克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伊朗乐于见到伊拉克受到清查,但也因伊拉克可能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警告而惴惴不安。
直至美国2003年入侵伊拉克,伊朗一直以来对伊拉克方面的威胁的担忧才解除。同年,国际原子能组织也对伊朗进行调查,发现大量违反国际要求的核项目活动。继而美国情报显示:“迫于国际社会的调查及压力,伊朗暂停了核项目”。此后,伊朗核谈判断断续续直到今天。2014年初,伊朗冻结核燃料循环项目。
自始至终,伊朗领导人一直在不懈努力,试图保留大举开发核能项目的余地。只有《核不扩散条约》明令禁止或经济制裁让其不堪其累时,伊朗才会让步。
尽管未经证实,但伊朗在2003年后的表现已表明,在不发展核武器的前提下伊朗的需求可以得到满足。沙特逊尼派一直是抵抗伊朗的领导力量,从意识形态到融资,双方都彼此龃龉。但是只要沙特没有核武器,伊朗就可以占据优势。制造或保有核力量能够减少沙特炮轰的可能性,对伊朗也更有利。而在应对伊斯兰国和其它伊拉克的逊尼派武装力量时,伊朗也无须使用核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