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规划,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做这样一件大事不能没魂,没魂就散架了,没魂的也从来走不远。“十三五”规划的魂,就是要按照问题导向原则,用新型城镇化补短板、增后劲和促均衡,为更长时期的远景发展提供支撑。
—、贯穿新型城镇化这根主线,“十三五”规划应在空间布局上重点指向小城镇,适应和引领新常态。
自1953年开始研究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迄今为止已编制实施了十二个五年计划或规划。认真学习了从“—五”到“十二五”的计划或规划,发现都没有重视小城镇大战略这—基本国情。建议国务院各部委、直属机构参与“十三五”规划的同志,各级地方政府参与“十三五”规划的同志,用心思考怎样体现习近平同志全新的治国之道,弄清楚2016~2020年的国家治理主线到底是什么,想明白用新型城镇化能不能解决增长潜力、增长动力和发展目标问题。
很显然,思路对头,才能事半功倍。“十三五”规划是介于年度短期规划和10年、20年长期规划之间的一个重要规划,需要准确把握近期目标和长期发展的平衡点,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结合点。
建议“十三五”规划应紧扣国计民生,把精力用在以小城镇为指向的新型城镇化上,把功夫放在以小城镇为指向的新型城镇化上,真正发挥拔穷根的作用,适应和引领发展理念、发展理论、发展模式以及发展评价标准新常态。
只有搞好前期调查研究工作,“十三五”规划才会经得起实践推敲。以小城镇为指向的新型城镇化,建议不撒胡椒面,一开始就把摊子铺得过大。
从空间布局上看,“十三五”规划可以考虑优先支持直辖市、省会城市和副省级城市的卫星小城镇;优先支持经济实力较强、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小城镇;优先支持有资源、有特色和有主导产业支撑的小城镇;优先支持经济发达、城镇密集区域的小城镇,形成抓好一个点、带动一个面、影响一大片的效果。
在“十三五”期间,建议中央下决心建设5,000个县城和重点镇,解决饮水安全、道路硬化、垃圾处理和生活能源自给,在全国形成拉动经济增长的大格局。如果这些镇的建成区面积以每平方公里投资1~2亿计算,能带动100多万亿的关联投资,增加5亿人的就业机会。如果把这些镇全部建成新能源示范镇,对解决环境保护、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等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也是实实在在地尽了一个大国责任。内外兼得,为何不为?
二、贯穿新型城镇化这根主线,“十三五”规划应务实研究一批改善农村贫穷状态的重大政策,解决突出矛盾。
最近10多年来,我一直关注小城镇经济、社会和体制等方面的调查研究。发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按1979年的人口分配耕地,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造成了1.8亿多外嫁女在夫家没有土地,2.73亿新生代农民无地可分可种。在农村,贫瘠的土地上还站着8,700多万留守老人、儿童和妇女。针对当代中国农民状况的这个深层纹理,“十三五”规划应直击以大城市扩张为特征的旧型城镇化软肋,终结农民贫穷现象,还农民一个团圆的家庭。
2013年7月22日,习近平同志在湖北考察时指出,“农村绝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 根据了解的情况,在“十三五”规划的编制思路上,仍然存在不顾客观条件,盲目攀比扩大大城市规模的乱象。这些城市经济的三次产业结构中二产占大头,二产中又以钢铁、石化和建材为代表的资源型落后产能占大头。“十三五”期间不解开这个死结,我国经济不仅不能大步推进,而且会更加严重地拖垮全社会的承受力。
从当今动荡国家的情况分析,尖锐的社会冲突有资本和劳动的斗争,也有外国利益与本国利益的斗争,但最终引爆的大多是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之间的斗争。在农村,我耳闻目睹过农民苦涩尴尬的生活,感同身受过农民悲欢离合的故事。“十三五”规划要突出“新”,真正做到耳目一新;要突出“实”,真正做到实用管用,都必须以新型城镇化为主线。只有这样,才能在城乡共同发展中消除矛盾和斗争,从制度上保证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共享发展成果。
新型城镇化在应对经济下行挑战中具有托底作用,“十三五”期间所有的经济政策和制度设计都有必要指向这个落脚点。这是从全局出发提出的战略构想,是梳理基本国情后得出的一个逻辑结论,对于国家未来走向影响深远。现在最需要做的是,通过编制“十三五”规划打破执政本领恐慌,懂得看真贫、扶真贫和真扶贫,改变“先城市、后农村,先市民、后农民,先工业、后农业”的惯性思维,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快改,新问题出来抓紧研究解决。
世界经济增长格局、国际产业分工、全球投资贸易规则、能源资源版图和地缘政治环境,现在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十三五”规划就处在这样一个特殊重要的转折关口。“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在规划性质、规划内容和规划程序等各方面,建议打破常规思维,多听基层呼声,多听民间意见,真正编制一个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好规划,为再创新的30年辉煌凝聚更加广泛宽松的社会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