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中国崛起与共赢格局的建构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提出,坚持开放发展,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可见,建立共赢格局的国际格局,已成为崛起中的中国在当今时代的一大选项。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对世界的贡献和影响也越来越大。据德意志银行2013年的统计,中国对世界GDP成长的贡献高达38%。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有望在不久的将来赶超甚至取代美国,而成为世界头号经济体。中国的经济发展并非孤芳自赏,而是形成了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紧密联系和多向互动。

去年中国的对外投资总额达到1500亿美元,有史以来首次超过海外来华投资总额,中国成为净投资输出国。这个历史转折显示,中国不仅在大量吸引外资、出口产品和服务,还在为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金融杠杆和资本支持。中国与世界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增强,二者相互离不开彼此,已经形成了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的密切联系。

但是,中国日益崛起的经济地位,却同现有的国际格局极不相称。目前,包括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在内的主要国际组织,是二战后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产物,大都由西方国家主导和把持的。无论是国际话语权的分配,还是国际规则的制订,中国在其中的位置和发挥的作用,都与其日趋凸显的经济表现极不相称。

正是在上述背景下,习近平领导下的新一代政府,提出了合作共赢、互利共赢的国际交往理念。这个理念强调国与国之间要寻求互利共赢,实现优势互补,而不是许多西方国家所习惯推崇的弱肉强食的霸权逻辑。正如习近平所言,“合作共赢的理念不仅适用于经济领域,也适用于政治、安全、文化等广泛领域;不仅适用于地区国家之间,也适用于同域外国家开展合作。”这个理念是在亚洲合作与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提出的,但它又不仅限于经济层面和亚洲区域,而是有可能成为引领国际治理格局的崭新理念,我们姑且可以将其概括为“共赢主义”。换言之,共赢主义的提出并非是孤立的,而是习近平总书记上任以来经过深思熟虑而形成的一套崭新指导思想。

共赢主义的提出

2013年习近平访问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分别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即“一带一路”合作倡议。习近平指出,“中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秉持亲诚惠容的理念,不断深化同周边国家的互利合作和互联互通,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周边国家”。通过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旅游、投资、能源、交通、安全等方面的全方位合作,不仅有利于强化中国周边区域的国际环境,也有利于形成一种共赢的区域发展格局。“一带一路”的提出,意味着共赢主义的理念初具雏形。

2014年5月,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简称亚信峰会)在上海举行,习近平在其主旨发言中指出,“应该积极倡导共同安全、综合安全、合作安全、可持续安全的亚洲安全观,创新安全理念,搭建地区安全合作新架构,努力走出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亚洲安全之路”。习近平认为,“亚洲国家在加强自身合作的同时,要坚定致力于同其他地区和国家、国际组织合作,欢迎各方为亚洲安全和合作发挥积极和建设性的作用,努力实现双赢、多赢、共赢”。在亚信峰会发言中,习近平初步总结了共赢主义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特征。

2015年3月28日,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在海南召开,习近平在其主旨演讲中进一步提炼了共赢主义的思想精髓。他认为,“要摒弃零和游戏、你输我赢的旧思维,树立双赢、共赢的新理念,在追求自身利益时兼顾他方利益,在寻求自身发展时促进共同发展”。博鳌论坛讲话是共赢主义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习近平首次全方位地总结了共赢主义的核心思想。

共赢主义的概念与内涵

共赢主义不是一个简单的学理概念,亦非单纯的政治口号,而是一个深具理论价值和重大现实意义的思想体系。实际上,共赢主义是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崭新概念。

共赢主义的第一个核心内涵,就是强调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应该建立在合作共赢的基础上。国际交往不是零和博弈,而是双赢乃至多赢。只有参与者都心甘情愿,才能达成共识并取得共赢。在博鳌论坛上,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共同营造对亚洲、对世界都更为有利的地区秩序,通过迈向亚洲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他强调“迈向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各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坚持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坚持实现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以及坚持不同文明兼容并蓄、交流互鉴。

共赢主义的第二个内涵,是强调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与合作,应该建立在互信、互惠、互利的基础上。以中国发起成立并主导筹建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为例,设立伊始就改变了过去的许多国际组织单边行动和以某些少数国家利益为导向的逻辑。中国政府提出,亚投行是开放的,它兼收并蓄,各国都可以自愿加入。目前共有57个国家获得批准,成为亚投行的意向创始成员国。5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的4个,28个欧盟国家中的14个,以及34个经合组织成员国中的21个,都在截止日期前顺利加入。这些国家都是站在自己的利益和立场上,从互惠互利的角度自愿加入的。中国同时还欢迎其他国家继续加入亚投行,以分享亚洲发展的红利。

共赢主义的第三个内涵,是将国内和国外两个大局有机联系起来,这是习近平的治国理政思想从内政到外交上的延续。外交从来都是内政的延续。习近平提出共赢主义,很大程度上源于其令人耳目一新的内政治理思想。

习近平执政以来,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中国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不断走向“新常态”,并倡导将改革红利惠及全体民众。如果细加分析,就可以发现共赢主义的思想,都可以从习近平在整饬内政和深化改革上的种种提法和措施上找到渊源。

共赢主义的第四个内涵,是它具有一整套的相互关联的理念和机制。许多人都认识到跨国、跨地区的合作与协调至关重要,但是却无法提出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使合作共赢的美好愿景只是难以企及的空中楼阁。习近平阐述了推动和实现共赢主义的许多措施,使合作共赢不再只是人们所期许而难以实现的理想,从而为共赢主义的落地和得到认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体来看,实现共赢主义的道路至少有两条。其一是改造现有的国际交往渠道和对话平台,使之能够进一步支持国际治理的新形势和新需求。比如,中国政府积极推动亚信的发展,使之成为覆盖全亚洲的安全对话合作平台,而不再只是过去轮流召开的常规性多边会议。其二是建立新的国际交往渠道和沟通平台,以打开新的国际交流和合作局面。当既有的国际组织和游戏规则无法满足共赢主义的需求时,就需要提出替代性的制度框架和政策工具。

共赢主义的基本特征

同合作、互利、共赢等有关的概念和理念有许多,但是习近平所倡导的共赢主义却与它们有重要的区别。概括来说,共赢主义有三个基本特征。

第一,延续性。共赢主义不是另起炉灶或推倒重来,而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政策的自然延续。从邓小平提出“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善于守拙、决不当头、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28字论断,到江泽民“强调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全方位外交”,再到胡锦涛提出“和谐世界”的外交思想,可以看到习近平的共赢主义,在思想脉络与政策思路上,都同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政策保持一致和前后连贯。换句话说,共赢主义既有其崭新的一面,也有其历史连续的一面,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领导人外交理念的集体智慧结晶。

第二,总体性。共赢主义不单纯是经济意义上的,而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总体战略。共赢主义也不止是单方面的具体举措,而是多管齐下的综合国家战略。无论是在各地兴办的孔子学院,还是广泛接受海外留学生到中国留学,亦或是积极举办体育赛事、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主动开展国际交流,中国将软实力与硬实力相结合,采取多种方式全方位、立体化地推动共赢主义。“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2015年4月21日,习近平在巴基斯坦议会发表演讲,指出“只有相互合作、互利共赢,才能做大共同利益蛋糕,走向共同繁荣。”树立“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的合作互利意识,开展各领域和全方面的沟通、交流、合作、共享、互助和协调,这些理念和行动充分反映了共赢主义的核心精髓。

第三,共赢主义体现了习近平的治国理政思想,具有鲜明的个人色彩。共赢主义既是中国领导人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习近平个人思想的集中体现。习近平有着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其足迹遍及中国大江南北。从陕西到河北,从福建到浙江,从上海到北京,习近平的足迹踏遍了中国各个主要地区。他在福建主政的时间最长,与台湾、香港等地广泛沟通,密切接触外部世界,使他逐渐形成了利益共享和互惠互利的发展思路。可以说,习近平的地方工作经验对其治理理念的形成产生了很大影响。共赢主义的提出并非想当然的,而是习近平对其长期工作经验的提炼和总结,因此自然而然烙上了其鲜明的个人特质。

第四,蕴含着深厚的哲学思想,充分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仁政、实用、有序、和谐等理念。习近平在多次讲话中都援引儒家经典语句,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2014年9月,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讲话,指出“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是“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习近平提出的共赢主义,强调世界各国平等交往,有序参与,共同发展和分享收益。在共赢主义的世界里,大国推行仁政而不是霸权,讲求各国关系的和谐,是一个令人向往的未来愿景。共赢主义也并非空中楼阁或水中之月,而是从中国实际和各国的共同诉求的角度而提出的,因此具有很强的实用主义色彩。就此而言,如果没有中国文化的深厚积淀,没有对中国传统思想精髓的透彻领悟,就无法提出共赢主义并将其贯彻落实。也正因为共赢主义所蕴含的深厚哲理,它才能够得到其他国家的认同和支持,并在未来产生更大更深远的影响。

共赢主义的未来影响

尽管共赢主义的提出时间较短,预测其影响仍然为时尚早。但是,作为一个崭新的对外交往理念,共赢主义却可能产生显著的国内外影响。诚然,由于现有的国际格局积习已久,共赢主义的提出很难对其形成实质性的撼动。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共赢主义将同现有的国际格局并存,在成为对现有国际秩序的有力补充和修正的同时,会得到更广泛的支持和认可,从而在国际关系格局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以美国为首的霸权格局主导者,从来不提及共赢的概念。中国倡导的共赢主义,是首次以大国的名义提出的国际格局新构想。共赢主义虽然无法在短期内取代现有的国际关系格局,它却可能对目前的国际格局造成必要的修正乃至猛烈的冲击。我们认为,共赢主义的影响会是渐进性的过程,即当越来越多的国家不断接受它、认可它乃至拥抱它时,它就会持续不断地产生重要的影响。

总体来说,共赢主义的影响可能会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共赢主义的影响体现在抽象的理念层面。即作为一个崛起的大国的领导人,习近平所倡导的共赢主义将为其赢得更加正面和积极的国际形象,并有助于中国的国际地位的提升。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除了其国力外,更为重要的是国家领导人的理念。以弹丸岛国新加坡为例,尽管国家很小,但已故建国总理李光耀,却通过其所提出和践行的许多先进理念而蜚声世界,并为其国家赢得国际美誉。以共赢主义为核心理念,习近平和中国都将从理念上更持久地影响世界。

其次,共赢主义会在机制层面产生影响。从亚投行的事例可见,在共赢主义理念的影响下,中国提出的许多新机制和新方法,会日益为其他国家所接受和认可,并逐步成为补充乃至更新国际交往格局的替代性选择。如前所述,共赢主义的提出立基于许多行之有效的具体机制和政策措施。这些机制和措施既有此前未必重视和充分利用的,也有此前从未被付诸实践的。它们的提出和推行,为其他国家解决类似的国际问题提供了借镜和启迪,也为中国打开国际格局新局面提供了密钥。

最后,共赢主义的影响立基于切切实实为其他国家所带来的现实效益。只有给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民众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共赢主义才能真正说服人们。光凭好听的承诺、悦耳的语言,无法真正说服其他国家的认同乃至追随。只有通过切实的行动,产生实质性的收益,才能赢得其他国家的心悦诚服。基于共赢主义的理念和机制,产生现实的收益并为其他国家所共享和共有,就会为共赢主义的持久影响提供可持续性的支持。

推行共赢主义面临的挑战

推行共赢主义并不会一帆风顺,无论是在中国外部,还是在这个内部,都可能会面临不容忽视的挑战。共赢主义面临的最主要挑战来自美国,因为中国的崛起必将撼动美国对世界的主导地位。共赢主义将直接或间接挑战西方霸权所主导的国际游戏规则,特别是美国对全球格局的控制形势。相对来说,英国、欧洲、亚洲国家等的民众对中国崛起的看法更为正面。

美国皮尤调查(Pew Survey)在2014年的一组全球调查结果,可以反映当前美国民众如何看待中国崛起。美国民众对中国的各个方面都有一定了解,但是这些认识并不一定都是正面的。总体来说,越是具有世界主义的美国民众(如民主党派、自由主义、曾经访问中国),越对中国持有积极态度。调查还发现,中国日益凸显其承担国际责任的大国风范,但是美国许多民众却“不买帐”,甚至持有负面抵触的态度。这种负面态度主要源于他们认为中国还未履行其国内义务(如所谓的保护人权和民主化改革),并可能对美国构成挑战。相对来说,对中国文化和知识感兴趣的美国民众,往往持正面态度,表明中国软实力建设的重要性。

此外,台湾大学的朱云汉教授领衔的“亚洲晴雨表”对13个国家的调查也发现了类似结果。多数受调查的亚洲国家都对中国在本区域的影响持积极态度。与中国存在潜在安全冲突的国家和地区往往对中国持怀疑态度,而在领土和文化上接近的国家对中国崛起较为乐观。与中国存在历史遗留问题或政治敏感议题的亚洲国家的民众,很难产生对中国的友善态度。经济上的相互依赖会提升对中国的好感,但也可能因为经济脆弱性问题而产生敌对情绪。与此同时,一些亚洲国家并不认同中国的发展模式,而这同中国在本区域和国际上的地位是极不相称的。

强化共赢主义的关键措施

上述调查研究表明,中国在推行共赢主义的理念和机制时,需要采取借力打力的策略。在某些利益上体现中国的价值元素,才能吸引和赢得其他国家的支持。更为重要的是,中国需要加强自身的国家能力建设,特别是文化软实力的构建。目前,既了解中国文化,又通晓世界规则的全球化人才还较为匮乏。中国特别需要培养具有国际交往能力和全球开阔视野的人才,以支持其日益发展的共赢主义。

此外,强化共赢主义的影响,需要中国采取若干关键举措。

首先,中国需要为世界其他国家创造更多的公共产品,应承担大国所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并赢得其他国家的尊重和支持。以最近发生的也门危机为例,中国不仅营救本国国民,还派出部队积极营救包括新加坡等国家在内的他国公民。再如非洲,中国为许多国家提供无偿性且无附带条件的医疗卫生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援助等,惠及许多当地民众,并赢得人们的交口称赞。通过提供诸如此类的国际公共产品,将有助于中国共赢主义获得越来越广泛国家的认同和支持。

其次,中国应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规则的制订,并站在多数国家的立场上主张权益。共赢主义强调不只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而且兼顾其他国家的利益。换句话说,中国应该站在共赢的角度上提出自己的主张。这种大国胸襟和仁政理念,将塑造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正面形象,并为共赢主义的推行提供强有力的共识支持。

最后,实现共赢主义的制度化,是最为关键的举措。中国所倡导的亚投行,可谓引领了一股新风。通过这种制度化的机制设计,亚投行甚至可以视为中国共赢主义的一个试金石。其开放的胸襟、广邀各国自愿参与、主动放弃否决权、透明的决策过程等,必将赢得越来越多国家的赞许和认可。与此同时,亚投行所推行的制度创新,可以与其他国际组织的既有制度相抗衡,而中国作为正面榜样的力量,也会使共赢主义产生更深远的影响。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中国崛起与共赢格局的建构  建构  建构词条  共赢  共赢词条  中国  中国词条  崛起  崛起词条  格局  格局词条  
智库

 谁是洞悉中国的真正敌人?

针对中国的布局与陷阱,并非都像美国在亚洲的军事部署那样有目共睹,无可争议。这些陷阱极具隐蔽性,然而一旦成功实施将具有极大的灾难性。笔者只是在浩瀚如海的事件中发现...(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