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一些经济学家提倡供给管理政策,现在已转化为政府政策,也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们可以把这一思想上溯到美国里根政府时代,供给经济学曾昙花一现,后消失无形,新古典经济理论占据了欧美经济学界主流地位。国内60岁左右的这一代经济学家,那时正在学校读书,容易接受这些当时时髦一时的新理论。因此,这一理论对我们这代人来说,并不陌生。
笔者在1991年出版了《通货膨胀机理与预期》一书,书中第10章第6节标题为《总供给管理政策》,大致反映了现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些思想。由于现在经济发展阶段与那时完全不同了,要适应现在的经济阶段,文中有两个词要做改动。其一是,基础工业可以改为现在的高端产业。那时经济短板是基础工业,现在经济短板是高端产业。另一个要改动的词是,将加工工业改为低端产业。那时加工工业是长线,现在低端产业成为了长线,如低端的纺织行业等。每个行业都有高端和低端的问题。钢铁行业粗钢过剩,特种钢还需进口,就是一例。不要轻易给一个行业扣上夕阳行业的帽子,对那些决定国民经济的关键行业,就更是如此。笔者把这节内容完整摘录在下面,一字不改。
“总供给管理政策的基本理论依据是,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加工工业比例过大,基础工业比例过小。因此,有效供给受到结构因素的制约而削弱,出现一方面某些产品严重短缺,而另一方面某些产品又严重过剩的情况。
总供给管理政策就是要调整经济结构,具体说就是要加强基础工业的投资,要关、停、并、转加工工业部门中的一些技术落后、管理落后、产品积压的企业。然而,调整结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并且调整结构本身也需新的投资,这与总需求管理政策又相矛盾。因此,可行的做法是先压缩总需求,待经济进入谷底后,再用调整结构的方法来启动经济,让结构调整来带动经济走出谷底。根据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论,资本主义每经历一次经济危机,都普遍出现一次技术的更新改造,由固定资产更新带动经济走出谷底。资本主义经济中存在技术更新改造的内在机制。在社会主义国家,技术更新改造的内在机制的能力较弱,我们应该重视国家调节经济能力强于资本主义国家的这一特点,采用国家干预手段,从宏观上调整经济结构,从而既起到带动经济走出谷底,又起到技术更新、结构调整的作用。”
我们可以结合现在中国经济情况,对上面摘录内容的观点做一些点评。
中国现阶段仍然存在某些产品严重短缺,某些产品严重过剩的情况。比如我们低端消费品严重过剩,高端消费品又严重不足。这是供给侧的问题。因此,我们现在需要关停并转一些僵尸企业。这些僵尸企业消耗能源,占用贷款和资源,生产的产品又卖不出去。我们要让供给结构的变化跟上需求结构的变化。在新技术刚出现时,会出现一段时期内这一新技术供给引领需求的情况。因此,供需结构要互相适应,但以需求引领为主导。没有需求的供给,是无效的供给。
调整产业结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能耗比GDP(即单位GDP能耗)是评价宏观经济效率的一个重要指标。这是一个技术指标(新技术带来的节能),也可用于评价经济结构调整的效果,是新克强指数的三个指标之一。近几年这个指标持续下降,2014年下降了4.8%。这不仅反映技术进步,也反映了结构调整的因素(如第三产业比重在提高),还反映了经济增长减速的影响。2013年该指标是世界平均水平2.5倍,是我们可以挖掘GDP增长潜力的地方。我们可用这个指标综合评价供给侧改革一个方面的效果。
调整结构本身也需要新的投资,我们要重视投资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和推进技术更新改造的作用。投资与结构调整是相辅相成的,而不是互相对立的。我们要注意的是投资的方向和领域,即投资到新技术方向和短缺的领域,不要搞大水漫灌式投资。
先压缩总需求,再让结构调整带动经济走出谷底,这是我们现在正在实行的政策策略。因此,经济在一段时间内下滑是调整结构所必须的。在经济过热时,难以调整结构。只是,我们不能让经济继续下滑,不能让通货紧缩预期自我实现,更不能让经济掉入流动性陷阱。
中国现在技术更新改造的内在机制能力仍然较弱,应该重视国家调节经济能力强这一特点,采用国家干预手段,从宏观上调整经济结构。我们还要继续加大市场改革的力度,培育技术更新改造的内在机制能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为市场经济改革扫清障碍,充分发挥市场的功能。
摘录中没有说到减税。现在企业普遍经营困难融资难,银行不敢贷款,对刺激经济走出谷底,减税是一种办法。减税是供给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也是最被人攻击的内容。当经济形势好转时,我们再增税。现在的时髦理论是,让财政政策进行逆周期调节(IMF(2013))。哈佛大学Frankel (2013)发表文章称,发达国家财政政策是逆周期的,而新兴市场国家的财政政策是顺周期的。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后,经济理论发生重大变化。新古典经济学派失去了主流地位,新凯恩斯经济学派卷土重来。供给经济学是死灰复燃,还是浴火重生,我们拭目以待。不管怎样,我们不宜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与供给经济学划等号。毕竟,时过境迁,我们的理论应推陈出新,跟上当前经济理论发展潮流,适应经济形势的变化。引领新常态,探索新实践,解决新问题,才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