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京津冀汽车产业协调创新的思路和建议

现有基础

1、京津冀汽车产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从产量来看,2013年北京、天津、河北汽车产量分别为212.4万辆、84.6万辆、103.7万辆,分别占全国汽车总产量2211.7万辆的9.6%、3.8%、4.7%,合计占全国汽车总产量的18.1%;从产值来看,2013年北京、天津、河北汽车工业产值分别为2467.7亿元、1852亿元、729.2亿元,分别占全国汽车总产值39225.4亿元的6.3%、4.7%、1.8%,合计占总产值的12.8%;从增加值来看,2013年北京、天津、河北汽车工业增加值分别为333.6亿元、377.6亿元、202.8亿元,分别占全国汽车总增加值8606.2亿元的3.9%、4.4%、2.4%,合计占总增加值的10.7%;从营业利润来看,2013年北京、天津、河北的汽车工业营业利润总额分别为105.1亿元、136.9亿元、43.2亿元,分别占全国汽车工业营业利润总额 2672..9亿元的3.9%、5.1%、1.6%,合计占利润总额的10.6%。以上数据表明,京津冀三地汽车产业既是本地的优势产业,同时在全国也占有重要地位。

2、京津冀汽车产业各具比较优势。北京的北汽集团按整车产销量排名在上汽、二汽、一汽和长安汽车之后位列第五,进入汽车整车企业第一阵营。其下属的北京现代、北汽福田、北汽奔驰等汽车企业具有较强的品牌优势和市场地位;天津市已经形成包括以一汽夏利、一汽丰田等整车企业为核心,以经济型、中高级型轿车、轻型车在内较为齐全的汽车工业体系,构建了包括汽车发动机、汽车电子、汽车模具在内的较完整的汽车配套产业链;河北除了拥有近几年快速崛起的民营汽车企业——长城汽车公司外,在特种专用车辆、发动机和变速器等汽车关键零部件发展上也独具特色。

3、建立创新集群,打通产业链和创新链,有利于提高京津冀汽车产业整体竞争力。尽管京津冀汽车产业在全国占有一定的地位,但三地汽车产量、产值、增加值、利润总和占全国比重依次降低的情况表明,京津冀地区汽车产业的全国竞争力并不强。特别是,京津冀地区拥有全国性的汽车工业协会、汽车工程学会、内燃机协会等相关行业协会,拥有包括北京汽研所、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天津内燃机研究所、清华大学汽车学院等在内的国内汽车顶级科研院所和全国性的汽车认证检测及标准制定中心,拥有汽车技术和产业领域的一流专家,上述资源得到高效整合和利用,结合产业基础和市场优势,京津冀汽车产业竞争力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主要问题

1、京津冀汽车产业协同发展程度不高

京津冀三地汽车企业尽管已经出现跨区域投资和产能布局,但受合资主体差异、国有与民营的差异,以及行政区划导致的地方保护主义制约,总体上协同发展的程度并不高。一是整车企业的外方合资主体不同,相应的零部件配套体系不同,导致不同生产体系之间缺乏兼容,产业资源不能共享;二是国有汽车企业与民营汽车企业体制上的差异,使双方的合作缺乏深度;三是行政区划导致的地方利益至上,使京津冀三地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上缺乏统一规划,公共领域新能源汽车的采购上不能相互开放。

2、区域创新体系尚未形成,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京津冀三地汽车企业近几年投入巨大资金建立了技术研发基地和研发中心,例如北京汽车2009年投资19亿元,在顺义区建立研发基地;天津继一汽丰田技术研发中心、清源电动车研究院在滨海新区落户后,又在开发区投资建立了天津一汽夏利研究院。尽管企业研究机构相继建立,但包括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不同层次、整车和零部件相互衔接、产学研合作的京津冀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形成,产业的研发投入比重偏低,新车正向开发能力欠缺,整车技术创新能力对自主品牌支撑不足,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对汽车产业的支撑能力不强,企业创新联盟的合作机制不健全,科研院所的技术创新成果转化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

3、产业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滞后,创新资源整合度、开放度不高

京津冀三地包括汽车技术基础研究、汽车检测、汽车产品认证、汽车技术咨询服务在内的科研院所众多,创新资源丰富。但总体来看,京津冀汽车产业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滞后,创新资源尚未围绕产业链整合成创新链。主要原因:一是缺乏区域层面的统一规划,科研资源的分布按主管部门的不同存在体制性分割,相互之间无法整合;二是跨领域的融合不足。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是电动化、轻量化和智能化,需要传统汽车内燃机技术和制造技术与新能源、新材料、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技术交叉融合,而我国综合不同技术的创新服务平台和服务能力建设严重滞后;三是创新平台和创新资源的开放度不高,需要进一步面向企业开放,成为企业创新技术和信息的重要来源。

发展思路、目标和重点任务

1、主要思路

以产业发展为基础,技术创新为先导,组织创新为载体,商业模式创新为手段,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建立以区域创新体系为方向的京津冀汽车产业创新集群,通过“两端(竞争前共性技术研发端与创新成果推广应用端)着力、中间(产业关键应用技术创新联盟)推进、四基(基础零部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支撑”形成“资源共享、政策互通、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京津冀汽车产业发展新格局。

2、发展目标(到2020年)

京津冀汽车产业空间布局显著优化,产业集中度和集群化程度显著提高,整车和零部件配套体系进一步完善,汽车产业整体上实现转型升级,对区域经济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

京津冀汽车产业区域创新体系初步形成,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在汽车电动化、智能化、轻量化发展上保持与世界汽车产业发展同步;

京津冀自主品牌汽车占据市场主导地位,销量占市场份额达到50%以上,其中中国品牌轿车市场份额提高到40%以上;

京津冀新能源汽车发展取得显著进展,新能源汽车在区域汽车市场产销量占比达到5%;

国际化程度大幅提高,京津冀汽车在海外销售(包括生产)占汽车总销量15%以上,成为我国重要的汽车出口基地;

京津冀汽车产业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创新集群,区域内2-3家汽车企业进入全国汽车前十强,1-2家企业进入世界汽车前十强。

3、重点任务

一是汽车产业布局上,北京定位为汽车产业共性技术开发中心、汽车设计中心、汽车金融服务中心、中高级乘用车和商用车制造中心;天津定位为汽车整车和关键零部件研发中心,汽车物流和进出口中心,经济型和大众型汽车制造中心;河北定位为汽车多种零部件研发中心,京津冀汽车产业零部件和原材料配套基地,乘用车、商用车和特种专用车辆的制造基地。北京顺义、天津滨海新区、河北保定设立汽车科技创新园区和先进制造基地;北京大兴、天津清源、河北定州设立新能源汽车科技园和产业发展基地。

二是创新体系建设上,围绕汽车节能与安全的技术方向和电动化、轻量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北京依托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汽车研究所、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建立新能源汽车创新联盟、汽车轻量化创新联盟、车联网创新联盟,开展前瞻性和共性技术研究;天津围绕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天津内燃机研究所、尾气催化净化中心、天津18所等机构建立高效发动机联盟、动力电池联盟、汽车先进制造联盟,开展应用性技术研究开发;河北依托发达的原材料工业体系,建立汽车新材料创新联盟、车身先进设计制造联盟,开展基础材料和工艺性汽车制造技术研究。

三是创新能力建设上,集中全行业科技资源,依托骨干企业,围绕“四基”(基础零部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建设京津冀汽车产业的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北京围绕新能源汽车和智能化汽车和数字化制造,重点开发电动汽车的电池、电机、电控系统、车用传感器、车载终端系统,开发动力电池的石墨烯材料、电机稀土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用薄硅钢,开发3D打印装备、汽车工业机器人和数字化工厂及智能化制造系统;天津围绕汽车高效动力总成和节能环保汽车,重点开发发动机电控供油系统、可变配气机构、智能增压和排气能量回收系统,开发车用电机、电池批量生产工艺及装备;河北围绕基础车用材料和车身制造,重点开发车用高强度钢和镁铝合金材料,开发车用高性能工程塑料和特种橡胶材料,开发齿轮精加工机床,以及大型铝/镁合金精密压铸、精密锻造技术、高强度薄壁铸铁结构件精密铸造等工艺技术。

四是创新服务体系建设上,围绕创新体系和创新能力建设京津冀协同创新服务平台。北京围绕新能源汽车和智能化汽车和数字化制造,重点建设国家级新能源汽车共性技术研究平台、轻量化技术平台、智能化汽车共性技术研究平台、软件与系统技术研究平台、汽车产业科技创新资源共享平台和产业创新服务平台;天津围绕汽车高效动力总成和节能环保汽车,重点建设动力总成及共性技术平台、测试技术服务平台、汽车质量及标准检验基础平台;河北围绕车用材料和车身制造,重点建设先进商用车共性基础技术平台、汽车制造数值模拟公共支撑平台,以及汽车结构、性能、材料、工艺综合技术开发及应用模式平台。

五是创新成果推广应用上,积极响应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新能源汽车为重点,开展创新成果的示范推广。北京以纯电驱动为主要技术路线,以推动个人购买为主要目标,以公用领域充电设施网络服务体系建设为主要措施,以优惠政策创新引导消费,鼓励新能源汽车产品的推广应用;天津重点推进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研制开发和产业化,推广普及非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在公交、环卫、邮政、出租等领域率先推广示范新能源汽车,建设形成满足城际互联、区域间交通及市内各区域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充电服务网络;河北以城市群的方式加入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实施以纯电驱动和天然气等替代燃料汽车并重的技术路线,率先在公交车、环卫车、出租车、长途客运汽车推广新能源汽车

政策建议

一是在京津冀三地经信委设立办公室,作为三地汽车产业创新发展的领导机构和协调机构,负责制定京津冀汽车产业协同发展战略,建立协同工作机制,开展定期工作交流。

二是建立京津冀“十三五”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对接机制,统筹考虑京津冀汽车产业布局和科技项目布局。

三是京津冀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汽车产业创新政策、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政策上进行统筹协调。

四是按比例出资建立京津冀汽车产业创新发展基金,支持产业创新联盟和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促进三地汽车产业资本链、创新链、产业链的融合发展。

五是京津冀三地汽车产业园区和产业基地制定联动发展机制,科技资源和公共服务平台制定相互开放和共享机制。

六是建立京津冀海关通关全流程的一体化管理机制和运作模式,进一步完善汽车物流、金融等服务环境,促进贸易便利化。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京津冀  京津冀词条  思路  思路词条  协调  协调词条  创新  创新词条  建议  建议词条  
智库

 日式援助,公共外交的他山石

在新冠肺炎疫情还在神州肆虐之际,国际社会的理解与同情,不同形式的鼓励与支持,成为中国防控疫情和最终战胜疫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众多力挺中国的声音和行动中,日本官民...(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