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国务院的“一带一路”建设计划纲领中,关于华南部分提到了建立粤港澳大湾区,并要使之成为海上丝路的桥头堡(本栏5月11日)。最近广东就此首次提出了较具体的建设方针,对建设大湾区确应给予更多研究及讨论,使更能切合地区的发展条件及需要,并更能满足国家建设所需。
广东发改委指大湾区建设首重建立粤港澳物流枢纽,而不是贸易等其他枢纽,因这是粤港澳三方均有条件参与的领域,且可促成基建设施的联通及完善化,为贸易、金融等其他方面的合作提供更好支持。深圳香港为全球第三、四大货柜港,而广州以货量计(逾五亿吨)是第六大货运港,故区内港口群乃全球吞吐能力最大者,基本条件很好。
由于广东仍是中国及全球最大的出口基地之一,建设物流枢纽连通国内外供应链乃自然及必然之事,实际上粤港澳之间已具备了此种功能,因此使之进一步完善乃合适的近期政策目标。另一方面,从长远看湾区应有更多及更高层次的发展政策目标,初步构想应有三方面的规划:(一)建立现代化国际化的高端服务业基地。香港在这方面已有良好基础,而广东也将落实全面对港澳服务业开放,广东自贸区各片区均把发展主力放在与港澳合作开发高端服务业上。此外,在国家的发展政策中,还很重视开发服务业外判的潜力。由于湾区的国际化及对外开放程度较高,正应在这事上多作贡献,形成国内外供求互动的现代化服务业出口基地,与原有的製造业出口基地有机结合相辅相成,从而伸延产业链。
(二)建设创意创科产业群集的创新基地。深圳已成为全国以至全球的重要创新中心之一,深港间亦已有多层次多渠道的政府及民间相关合作,进一步深化及广化(扩散至更多珠三角地区)创新业务发展的潜力还很大。
(三)建设高端製造业基地。广东尤其珠三角地区已是全球最重要的加工生产基地,故向上提升至高端製造业基地乃顺藤摸瓜做法,例如可向上游的高端材料及零部件生产伸延,从而收穫延长产业链及成龙配套之利。尤为值得注意者是机器人及自动化设备的生产:珠三角乃受民工荒影响特大的地区之一,以机代人的需求甚殷,正好带动相关的产业发展。由此可得一石二鸟之效:一方面有助加快以机代人的进程和降低其成本,另方面则可形成新的机电产业集群。
上述三方面都是从现有基础再上台阶,符合粤港澳进一步发展的条件及需要,故此可行性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