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深度城市化,冲出中等收入陷阱的主线

一度轰轰烈烈的互联网+和制造业4.0,在经历了成长疲劳、票房刷单、骗补丑闻和泡沫积累之后已经尽显疲态;蓦然回首,原来拉住经济增长的还是老三样——房地产、基建和汽车,但均有新意。房地产讲的是超级城市和超级城市群,有明显分化,涉及未来中国城市布局,有新1亿流动人口落户接盘低端居住库存,其余沿着居住需求和收入能力通过加杠杆渐次升级;基建讲的是新一代基础设施,包括综合交通、管廊、特别公共服务均等化等补短板的投资,还有一个配套的PPP,吸收老乡民间资本;汽车,除了新能源以外还是消费升级的故事,更大、更强,更豪华,加一些电子智能系统增加值。

深度城市化的故事

这其实就是深度城市化的故事,去伪存真,新产业动力目前不过配角,未来5-8年唯有深度城市化才是冲出中等收入陷阱的主线,当然主流投机资本可能不待见他们的收益率,毕竟故事不是最性感,决策者也感觉不够引领国际范,创新驱动有限,但这就现实。

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东中西部划分,我们把中国的区域经济划分为4种类型——沿海发达经济带(3个三角洲)、产业转移十字星区域(中原到湘中,武汉、皖江以及成渝)、能源和地缘经济区(内蒙古、西北和西南延边城市等)和次级经济区(例如东北老工业基地、海南岛等)。东部地区将进入城市管理升级和精细化运作阶段,并带来生产型服务业的蓬勃发展,这里是未来“中国创造”和“中国服务”的大本营;对于产业转移带而言,人口加速集聚并就地吸收中西部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在全球第四次产业大转移过程中实现产业升级,那里将是未来中国制(智)造的基地。至于地缘和能源区,随着中国在亚太周边国家战略性布局的展开,相应的边境贸易、跨国交通和能源通道(包括能源深加工)的大发展也会带来更大的城市化和产业化机遇。再用广义的现代运输网络基础设施连接这几类经济区,包括高铁(含城际铁路、地铁)、重载货运铁路、干线和支线机场(含低空通航)、高速公路网、油气管网、主干电网、水利调配网、光纤数据网等,形成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高效畅通,则一个由20-30个核心城市群构成的城市化核心地带即将有力地在亚洲中部崛起。

核心的制度配套改革是放开二线城市、一线及特大城市周边卫星城镇户籍,确认已经转移至城镇的农民工及其直系亲属的市民身份。初步实现全国范围内的公共服务均等化,特别是开放关键的农民工职业培训、子女教育和基本住房保障。数据显示,一般农民工在城市的时间平均为8-9年,一旦解决户籍瓶颈,则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这对他们自身发展和城市进步都有很大帮助。当然,基于目前特大城市的资源分布状况,恐怕现阶段也不能将户籍改革妖魔化和完美化,户籍改革只是取消制度障碍,外来人口都可以均等地获得城市的基本公共资源。要进一步长久定居并且成就事业,也还必须通过自身努力来实现,类似美国的投资移民、技术移民,亦需要证明自身的价值创造能力,积分入户应该是一种现实的手段。户籍改革是一种反哺,一开始肯定是个分蛋糕的过程,它不大可能完全由市场自发的进行,需要高度的政府主动性强制实施才能操作。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中央政府转移支付的机制设计,转移支付(还有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等)应当依据当地的常住人口而非户籍人口规模进行分配,这将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地方政府在纯公共财政支出方面的压力,也有利于缓解原住民与新增居民之间的利益冲突。

创新城市管理模式

重点是建立“扁平化”的财政层级框架,合理划分中央、省、市县三级事权和支出责任;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和财政预算制度。《预算法》需要升级为《公共财政法案》,强化人大对全口径预算的监督,包括三公经费、预算内、预算外、土地财政和国有资本资产,这也是借鉴英国百年“光荣革命”的最重要成果。一旦公共收支开始在阳光下运行,则地方政府完全可以正大光明地进行加杠杆和举债操作,并受到市场机构的监督和市场纪律的制约。同时推进财权事权合理划分,上收部分事权,特别是那些基础性的、外部性强、跨区域的和地方政府有动力扭曲操作的事权,例如食品安全、流域环境保护、基本社会福利等。为了扩大地方财源,同时强化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意识,还需要推出累进式存量房产税、赠与和遗产税。当下中国需要更多的是针对财产存量而非收入流量的税收调节,这反映出资本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的两极分化的必然趋势,改变目前亲资本仇劳动的税制性质,将有利于收入分配改革的真正展开。

合理划分大城市群管理层次,创新城市管理模式,这包括两个主要方面:一是城市群管理机制创新,都市圈内各城市的协调合作需要一个相对独立的组织进行统筹,长三角城市群市长联席会议可以是一种选择,也有很大的改良和升级空间;二是行政区划调整,中国的行政区划是与等级化城市管理体制相联系的。改革开放以来,快速转型的经济体制与相对缓慢的行政管理体制转变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导致区域间非规范竞争和城镇化进程滞后。为了强化中心城市的竞争力,促进区域的同步发展,行政区划调整也就成为了重要的手段。

一旦实现更高密度的人口聚集,则特别需要缓解特大城市中心城区压力,强化中小城市产业功能,增强卫星小城镇的公共服务和居住功能,推进通信、供电、供排水等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和网络化发展,这就要求城市必须建立起高度智能的城市信息管理系统,以及与之紧密相连的居民信息管理系统、城市交通系统、水电网络系统、楼宇安防系统等一系列智能系统,全面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各关键领域的“智慧城市”将极有可能成为解决城市精细化管理问题的最关键切入点,这必将大大提升城市的承载能力和自身运营管理能力。同时为了营造更为集约和更具可持续性的城市生活方式,需要绿色技术的大力支持,“美丽中国”战略更将环保的重要性推向空前的高度,可以设想未来污染治理、资源再生、生态修复、环保高效材料等,将成为城市新的产业热点和投资方向。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城市化  城市化词条  主线  主线词条  冲出  冲出词条  中等  中等词条  陷阱  陷阱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