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短期来看,生产率并不是我们所关注的首要目标,但是从长期来看,生产率却是最重要的因素,因为它几乎关系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比如在近几十年东南亚国家的发展模式中,我们可以看到,劳动力直接决定了生产率的发展状况。1994年曾有学者指出东南亚的这种发展模式会引起金融危机,果不其然,三年之后,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因此,深入观察和分析我国目前的生产率状况是非常重要的。
全要素生产率未来增速可期
有的研究数据显示,中国的全要素增长并非很快,情况比较悲观。我们每年对于制造业的研究数据表明,新世纪以来一直到08年以前,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非常快。同样的经济发展状况,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论?因为收集数据的数据库有测量的偏差,此外,我们在进行全要素生产率测量的时候,还会有OP、LP、ACF等不同的测量方式。谈到高附加值增长,中国有2.7%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整体增长中国则有7%。综合看来,中国的GDP增长在2000年之后基本保持在8%。中国的经济为什么有如此高速的增长,结合这两个数据并不难理解。中国的经济总量虽然没有美国高,但是现在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比美国要快,未来很有可能达到像OECD经合组织国家的经济水平。如何实现可持续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有几个可能的结论,比如技术增长、贸易增长和人力资源增长。
中国政府希望能够进行全民创业,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需要考量两种研发的发展。一种是工艺研发,这种研发更多关注传统行业,比如服装行业;另外一种则是技术研发。中国目前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早期研发大多是从产品本身的工艺创新开始,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正在经历一个弯道超车的过程,很多企业采用了最先进的技术,很有可能会跳过发达国家经历的发展过程。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这意味着他们将直接进入到更先进的技术领域。比如说华为是中国IT行业在研发方面投入最大的一个企业,其研发投入达到了110亿美金。
此外,还可以看一下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中国是一个WTO国家,如果可以让自己的产品销售到更多的国家,就会收获相当大的经济效益。比如中国的汽车制造商奇瑞,它的发展带来了与其他的汽车厂商之间的竞争,在生产率比较高的情况下,竞争的优势就会逐渐地显现出来。假如汽车轮胎的生产商在生产过程中通过一些方式来降低成本,那么在贸易过程中,就会因为轮胎的“半成品”性质导致其在贸易中所占的价值份额下降。这种情况下,其能够创造的附加值跟汽车生产商创造的附加值相比显然是更小的。所以产品的附加值与之前所说的全要素生产率关系非常紧密。如果看一下中国的数据,同样会看到这些数据之中与全要素生产率相关的数据起到的作用更大。
老龄化将是未来中国社会的现实问题
随着老龄化的增长,我们的储蓄会过剩,而财富回报则会随之下降。目前,中国老年人的人数在不断地增长,在总人口中所占的份额也在增长,将来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会占到总人口的16%,如此看来,老龄化将会是一个我们需要面对的很现实的问题。老龄化意味着中国不再是一个劳动力廉价、劳动密集型的国家。这首先体现在我们的劳动力本身的供应在下降,其次是我们在各个地区的最低工资水平不断上升,比如说现在广东和东莞的蓝领工人每月的收入已经超过了同类地区的白领的工资水平。如今的中国与非洲国家甚至是与东南亚国家相比,蓝领工人的工资已经没有优势,所以在中国,劳动密集型和劳动力廉价的优势已经不存在了。如果仔细计算一下我们的工资水平以及制造业工人在劳动力当中的占比,我们就会发现中国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工作人员也在减少。那么我国未来的发展情况是怎么样的?我想答案应该是不会向着东南亚国家发展,因为中国开始从一个劳动密集型国家转向一个拥有更加先进生产状况的国家。
从东南亚国家的发展状况中,我们会看到劳动力的成本同样在不断上升,所以现在把生产的基地从中国转到东南亚国家的企业,在一两年之后就会发现劳动力成本的优势又不复存在了,到时候又要面临再一次的搬迁。中国国内的员工或者是劳动力如何?我认为他们大多会从劳动密集型行业转到以服务业为重心的行业。通常说来,经合组织国家从事服务行业的人占到所有劳动力的75%,甚至是80%,与之相比,现在的中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北京大学的学生曾经发起过一个项目——OFO单车项目,其新兴的经济模式非常成功,因为这种经济模式创造的附加值是很明显的。苹果公司的手机等产品附加值非常高,而它在中国进行生产的时候经由中国工人产生的附加值相对比较低,所以类似这样的产品以后在中国的存在会越来越少。21世纪,需求侧和供给侧之间的平衡架构也会发生变化,将来全要素生产率也会不断地增长,但是它的增长率和它的增长持续时间也会决定我们的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