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财政透明度下一个准确定义并不容易,在任何时期任何一个一定政治制度的国家,无论社会经济发展到什么程度,财政信息都不是全部公开,都只是一定程度的公开。财政透明度是依据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的需要,社会公众对财政信息渴望了解的程度,根据治理国家的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进程向社会披露财政信息的程度。也可以这样来理解财政透明度,假定在一定条件下,实际公开的财政信息占应当公开财政信息的比例。这里说的应当公开的财政信息,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国家治理的现代化、民主化的进程不断发生变化。这样说来,应当公开的财政信息,就是在现在的法律制度框架下,应该向社会公开的财政信息。
信息公开历程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在封建社会,由于都没有正常的政府预算,根本就谈不上财政信息的公开。到了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国家政府财政信息公开的理由最初源自议会对政府行为的监督,要求政府编制预算,须向议会报告并由议会审查通过,这是财政信息对外公开的初始形态。到了现代社会,尤其是在现代的资本主义国家,实行“三权分立”制度,即立法、行政和司法三种国家权力分别由不同机关掌握,各自独立行使、相互制约制衡。在这种政治架构下,立法机构要对政府行为约束和监督,就要求政府公开财政信息,置政府的行为于监督之中。随着社会的进步,要求公开政府财政信息的呼声越来越高,不仅政府内部形成了财政信息公开的制度框架,而且外部对政府财政信息的公开也形成法律或制度约束。财政信息公开成为西方国家现代财政制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中国财政信息的公开经历了两种体制的变迁: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在计划体制下,政府的财政信息只向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公开,向社会公开的也只是简要的预算和决算的信息。改革以后,先是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到1992年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国家法治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也在不断完善,财政信息的广度在扩大,程度在加深。
除了沿袭计划经济体制下向社会公开简要的预算和决算信息外,真正促使我国政府财政信息公开的制度建设是在2008年5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第十条明确规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需公开财政预算、决算报告。所以,我国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公开财政信息的制度建设是从2008年起步的,到今天也不过十来年的时间。尽管过去各级政府部分也通过公开的渠道向社会公开财政预算和决算的信息,但并没有制度约束。这也是2008年以前,有的政府并没有通过便利的渠道向社会公开财政信息的原因。
信息公开的推动力
促使我国政府财政信息公开的动因还在于财政监督的加强,财政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的实施。2000年我国开始实行部门预算改革,实施这一改革的动因就是加强对部门预算的监督管理,过去没有实施部门预算,对部门使用财政资金的情况连政府财政部门都不知晓,更不用说普通大众了。2001年进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2002年颁布政府采购法;2005年前后各级政府成立财政绩效评估机构;2007年我国实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财政定位于治理国家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的高度;2015年颁布新的预算法等等,都是提升财政在治理国家的地位和发挥财政监督管理作用的举措,对财政信息公开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社会公众对“三公消费”的关切是促使财政信息公开的推动力。为满足社会公众对“三公消费”知情权的要求,2011年中央政府部门第一次公布“三公经费”,中央政府部门以后每年都定期公布“三公经费”的情况,而且公布的信息更为深入和仔细。在省级地方政府层面,有北京、上海、陕西等一些省市公布“三公经费”,但很多省级政府都没有公开“三公经费”的情况,至于在地市、县级以至乡级政府“三公经费”的公布,更是任重道远。
当然,我国的财政活动非常复杂,要知晓财政活动的信息并不容易。比如说,在我国政府的预算科目上有“类、款、项、目”四级科目,从预算科目的角度看,财政信息如果只公开到“类”的级别,给人们的印象就是一种很笼统的感觉,似乎对这种信息的公开并不满意,但要公布更为详尽的财政信息,一是会增加政府公开信息的工作量;二是公开的信息是否符合公众的需求。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对各国财政信息公开,相继制定了多个指导性文件,为世界各国公开财政信息提供了行为指南。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如美国、英国、新西兰、新加坡、泰国等,都对财政信息公开都有非常明确的法律和制度要求,财政信息公开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公共治理和政府财政监督管理的基本内容。
世界各国财政信息公开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公开的信息非常全面和广泛。比如美国联邦政府每年向国会提供的财政信息非常丰富,这些信息也向社会公开,而且公开到每一事项的具体内容。世界各国公开财政信息中,信息的准确性是基本要求,因此,都特别强调会计和审计立法,以便对财政信息的准确性进行强有力的监督。随着现代科技和网络的迅猛发展,世界各国利用各种媒介向社会公众公布财政信息,以便公众了解财政信息。
由此看来,社会经济的发展,法治建设的进程,政府治理结构的完善,体制、机制和制度的健全,政治的民主化改革,社会公众对财政信息的不同需求等等,都会影响到财政信息的公开程度。所以,在我国现阶段,财政透明度的提高是一个渐进和动态的过程,不会一蹴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