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召开的香格里拉对话吸引了来自全球的国防官员和专家,与会各国纷纷推出对于亚太地区理想秩序的不同愿景。
其中,会议的主旨演讲者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更是宣告了“印太”时代的来临。在其措辞精妙、充满自信的演讲中,莫迪强调了印度作为一个全球性大国的崛起,而更为关键的是,作为一个横跨广阔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国家,印度将成为印太战场的支柱。他将印度称为地区枢纽国家,致力于推动自由的市场经济和国内政治自由,同时印度还将利用其海军实力在国际海域维护航行自由。
通过强调新德里游走于地缘政治断裂层、超越超级大国竞争的灵活性,莫迪着力鼓吹印度长期奉行的战略不结盟传统。他盛赞美印关系的“非凡广度”,中印关系的“成熟与智慧”,以及印度与莫斯科之间“独特殊荣”的战略伙伴关系。
这位印度领导人推崇这样一种理念,东南亚国家联盟的中型国家——澳大利亚、印度、日本和韩国——在印太地区共同维护一个“自由而开放”的地区秩序。根据莫迪的战略范式,虽然美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有起有落,但得益于志同道合民主伙伴国家的存在,开放与自由等自由派价值观将持续占据主导地位。即便是东盟这样一个大多数成员国是专制国家的联盟,也是基于对话、共识、自由贸易和政治开放等自由派原则而建立的。
因此,世界或许正在步入一个后美国时代,但印太地区未必一定会受制于另一个全球性超级大国——中国。然而, 莫迪这种靠中型国家驱动的共享秩序与共同繁荣理念只是三种主要叙事中的一个,这三种叙事正在印太地区彼此竞争,争夺该地区的政治话语权。
新冷战
虽然科技领域得到了长足发展,但世界贸易的大部分依然通过海路进行。从伊朗到印度到中国等崛起大国都位于欧亚大陆的“边缘地带”,该地带拥有通往印度洋和太平洋的珍贵通路。而正是这个地区(印太地区)正在快速成长为全球增长的未来引擎。
然而,“印太”这一词汇并非仅仅是一个无伤大雅、客观准确的地理描述词。正如澳大利亚战略家罗里·麦德卡夫早在近十年前就不无先见之明地指出,印太地区同时也是一个战略概念,是“在一个广阔海域和广阔地区范围内”“稀释中国影响力”的微妙方法。印太范式中的海洋元素令其成为抗衡中国在欧亚大陆以陆地为基础扩展势力的绝佳方法,中国采取的手段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大力推动的雄心勃勃的“一带一路”倡议”。
在中亚地区,中国将维持其主导大国的地位,而在未来几十年,它也很有可能成为主导西亚和东欧的中心力量,但在印度洋和太平洋地区,美国依然占据主导优势。随着中国在从乌鲁木齐到布达佩斯的广大区域奉行麦金德式的陆权势力,美国在横跨从南海到苏伊士运河的关键海路交通寻求维护其马汉式的海权势力。
对于特朗普政府来说,印太范式的核心是美国领导的四方安全对话机制。该机制由美国、印度、澳大利亚和日本组成,用于抗衡中国。美国前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哈里·哈里斯一直是这一战略的关键推动者。根据这一更为激进的印太概念,中国正在对东盟各国“分而治之”,而主要地区大国应当对此进行干涉,通过交替使用威吓与外交“胡萝卜”,来遏制北京在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修正主义野心,尤其是其在东海和南海的野心。
在近期发布的《国家安全战略》和《国防战略》报告中,特朗普政府开始接受关于印太地区的这种叙事。正如美国政府眼下认为的那样,我们正在步入一场新冷战,而中国正是美国的头号地缘政治对手。
包容范式
在本届香格里拉对话上,美国国防部长詹姆斯·马蒂斯将中国形容为印太地区秩序的主要威胁。他批评中国通过“部署反舰导弹、地对空导弹和电子干扰机,以及最近轰炸机在(西沙群岛的)永兴岛上着陆”,从而将“南海人工地物军事化”。
马蒂斯还重申,美国是维护该地区稳定与繁荣不可或缺的基石,尤其是在太平洋和印度洋地区通过施加美国海军实力,确保“所有国家的航行自由”。
虽然在很多方面存在分歧,但莫迪和特朗普政府对于印太地区的理念拥有一个最为关键的共同点:它们都视中国为“自由开放”地区秩序的威胁。新德里宁愿依靠中型民主国家来确保共同安全,同时在不拒绝与中国进行经济往来的前提下对这个邻国保持警戒。同时,华盛顿也急于组建一个反中国的地区联盟来维护其自身在该地区的海权优势。
然而,印度尼西亚提出了第三种理念,这种理念将东盟置于行动的中心,同时承认中国在印太地区秩序中扮演的支柱性角色。对于印尼这样一个永不结盟的国家而言,东盟的协商、共识、理念和商品的和平交换等价值观应当成为指导地区各国、包括地区大国间关系的原则。
印尼外交部长蕾特诺·马尔苏迪近期提出了一个更具包容性的印太理念,这一理念提倡一个“开放、透明和具有包容性”的秩序,该秩序基于“对话的传统,推动合作与友谊,奉行国际法”。对于印尼以及大部分东盟国家而言,中国真的是太过庞大与重要,以至于任何地区秩序都无法将其拒之门外。
只有时间能够证明这三种理念中的哪一种会主导印太地区。但可以明确的是,在围绕印太地区的现有探讨中,中国的战略姿态将依然并继续占据至关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