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疏浚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金融之源

《中国农村金融》消息,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未来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为新时代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指明了前进道路和发展方向。2018年9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实施乡村振兴离不开强有力的金融支持,金融作为经济的血脉,对实体经济的振兴至关重要。新时代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复杂庞大的系统性社会工程,需要各个金融行业和金融机构统筹协调、形成合力,做好持久战准备,并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实现金融业自身的转型升级,以金融改革创新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奋力谱写新时代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新篇章。

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要义

2018年9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健全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满足乡村振兴的多样化金融需求。《规划》指出,要健全金融支农组织体系、创新金融支农产品和服务、完善金融支农激励政策,为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做好顶层设计。

金融助力农业变强。在新时代“三农”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农业农村融资难、融资贵、风险大等难题日益成为制约瓶颈,农业对于金融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是助力农业变强、实现产业兴旺的关键环节,要通过疏通金融供给传导机制、丰富金融扶贫工具和金融供给产品、增强金融服务可得性,打造供应链金融和产业链金融体系;通过金融科技手段搭建农业现代化服务平台,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需求,合理配置金融资源,实现精准扶贫,为乡村经济建设和产业振兴注入“源泉活水”,营造金融与农业的互惠共赢局面。

金融扶持农村变美。伴随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农业也从追求高产量阶段转为追求绿色发展可持续阶段。新时期要努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科学论断,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格局。要积极发展绿色金融,研发推广提质增效的农业生产技术,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推进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带动绿色经济及相关产业发展。要大力发展文化金融,努力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实现社会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提升。要将“生态旅游、绿色农业、美丽乡村、休闲农业、健康产业”打造成全链条式的乡村新产业,推动农业、牧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将美丽农村新蓝图变为现实。

金融引领农民致富。“共享富农,着力增进民生福祉”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一脉相承。金融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撑力量,应着力构建农村新型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填充基础金融服务空白,补齐融资增信短板,串聚各类金融业态,并联城乡金融市场,激发农村金融活力,吸引各方优质资源,不断降低农村普惠成本,提高农村普惠效率。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金融科技创新农村扶贫金融模式,依托贫困地区的资源禀赋和产业特色,精准对接农民金融需求,确定精准帮扶措施,将扶贫、扶智和扶志相结合,实现“输血+造血”的双向联动,形成可持续的扶贫长效机制,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引领农民致富凝聚力量。

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面临新挑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国家重大战略决策,从顶层设计高度为新时代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新使命、新任务,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新挑战与突出问题,需要各方凝聚共识、集结力量、奋力攻坚。

多元化市场需求带来新挑战。近年来,在国家定向政策鼓励下,我国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已有很大改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也趋于完善,初步形成了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共同发展的格局,覆盖度和便利性相比以往有了较大提升。但是,当前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还无法适应农村经济的市场变化,不能有效满足“三农”的金融需求。农业和农村经济具有区域性和阶段性差异,目前,基于“三农”特色打造的金融产品体系还未形成,金融机构在创新设计多样化金融工具和产品方面还做得不够,较难应对供需错配带来的新挑战。乡村振兴战略提出要培育现代农业,强调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信息化和网络化,而传统金融机构很难为现代农业市场主体提供专业性、多元化、一站式的金融服务。金融机构的服务质量落后于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由此面临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的新挑战。

农村金融风险累积汇聚。金融风险具有隐蔽性、复杂性、突发性和传染性,各方必须高度重视金融风险防控,维护金融安全。合理管控农村金融风险是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前提保障。当前,由于农村合格抵押品较少、信用担保和保险机制缺失,农村金融机构承受着较高的风险压力,风险难以管控成为金融机构打开农村市场的主要障碍。农业长期以来是高风险、低收益的弱势产业,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又缺乏风险分担和防范化解机制,造成涉农金融机构“惧贷”,农业产业融资难、融资贵。此外,农村信用制度建设落后,农民个人征信系统尚未建立,金融信用违约风险难以控制,加之不同风险间的关联交叉使得农村金融风险不断累积放大,影响金融支农惠农的力度与成效。

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建设尚未健全。尽管当前农村普惠金融工作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与乡村振兴战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突出表现在:农村普惠金融参与主体认识不同、理念差异较大,中央与地方工作推进参差不齐,农村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统一规划;支付环境较差,信用信息体系建设滞后,单一静态管理,互联网应用基础较差,数字鸿沟现象突出;农村普惠金融科技应用水平较低,由数字技术带来的新型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组合普及率低,未能有效解决传统农村金融服务成本高、风险大、商业不可持续等难题;农村普惠金融激励约束政策不到位,农村金融机构在分层管理、市场准入和激励政策等方面受到不同程度的不公待遇,导致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后劲不足。

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对策建议

创新金融服务产品体系。一是立足“三农”需求,设计开发针对“三农”客户的精准化、个性化信贷融资、支付结算、银行理财和资产管理等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落实金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以供给带动需求,在满足存量市场的同时开发增量市场,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畅通金融生态渠道,努力缩小城乡金融发展差距。二是加强产业链金融和供应链金融发展,推动农村产业金融化和资化,助力乡村产业以链条式发展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为新型农村市场主体有效解决资金和资源需求,实现全方位精准帮扶,促进农业变强、农村变美、农民致富。三是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和文化金融,推出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支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立足生态环境保护和乡村文明建设,推动文旅产业和健康产业发展,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和信贷投放渠道,助力乡村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健全农村金融风险防控机制。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应综合施策,以妥善化解金融风险为目标,以建立信贷担保机制为手段,健全农村金融风险防控机制,实现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稳妥可持续发展。地方政府财政出资建立农业风险共担补偿基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现有和潜在的不良贷款进行风险补偿,降低农村经营主体的风险溢价,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避免输血式扶贫。金融机构要建立和完善风控体系,精准把握机构杠杆率和资产负债率,将个人征信、抵押物评估、贷后管理等重要数据对接到智能化风险管理平台上,从而实现风险的自动识别和控制。

加强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建设。积极探索市场主导和商业可持续的普惠金融发展模式。各级政府以及所有利益相关者应充分理解并践行普惠金融理念,通过不断完善征信体系平台等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农村金融机构和服务网点覆盖面,提升大规模、常规性支付活动的数字化程度,建立跨机构、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的信息共享、资源交换和交易结算机制,打通农村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奠定农村普惠金融服务基础。放宽农村普惠金融市场准入,吸收各方优质资源,明确职责分工和考核激励机制。应鼓励合格主体(包括互联网金融公司等)进入农村金融市场,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完善农村普惠金融体系。

强化金融科技的引领作用。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的发展为扩大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和实现金融精准扶贫创造了有利条件和有效工具。金融科技的跨界化、去中介、分布式、智能化有助于推动农村金融机构的综合化经营,降低金融服务风险,促进农村金融体系的要素整合和效率提升。一方面,将线下业务“线上化”,充分利用线上渠道积极开发新型终端平台,解决金融机构物理网点成本高的问题,增强线上服务的可信度和便捷性。另一方面,借助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科技,深入研发综合性金融服务平台,串联金融市场和产业市场,联结农村市场和城市市场,以科技手段实现城乡经济的规模效应和统筹发展。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疏浚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金融之源  之源  之源词条  疏浚  疏浚词条  新时代  新时代词条  振兴  振兴词条  乡村  乡村词条  
智库

 “一带一路”最大的痛点

一、“一带一路”的大脑,嘴巴和身体相互配合不容易“一带一路”有四大主体资源:企业(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政府(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两者如车之两轮,需要同步驱动...(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