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特朗普政府的“印太战略”及其进展

美国对华战略转变的背景下,从2017年开始陆续公布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美国国防战略》等报告,凸显出特朗普政府对印太地区的重视。自特朗普首次亚太之行提出“自由开放的印太”构想以来,美国在印太地区的战略从构想层面向有所进展的方向转变。《印太战略报告》的出台,更加印证了美国在巩固盟友与深化伙伴国关系、充实印太地区军备、推动以私人投资为主导的发展模式等方面的具体进展。特朗普政府的“印太战略”有很强的制衡中国崛起的意图,中国如何理性地认清美国“印太战略”的发展与对华冲击,以及如何在相应层面作出审慎应对,值得我们认真研究与思考。

“印太”概念在美国的发展演变,并不是特朗普上台后才出现,它在奥巴马执政时期就已经被提出,只不过在“亚太再平衡”战略主旋律下,印度次大陆和印度洋的地缘战略价值并未特别凸显。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世界范围内的权力转移,中国崛起与美国实力相对衰落的态势明显,美国国内展开的对华战略大辩论,得到了特朗普政府的官方回应。特朗普政府的首份《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把中国称为“竞争者” “对手”和“修正主义国家”。特朗普政府废弃“亚太再平衡”战略,开始采用“印太” — —一种超越“亚太”范围的地缘政治框架来制约中国的崛起,倚重盟国和印度等伙伴国的力量共同制衡中国不断扩大的影响力。

(一)“印太”概念上升为“印太战略”。2017年11月,特朗普在亚太之行访问日本时提到了“印太”概念, 并得到了日本政府的积极回应。在美日首脑会谈纪要中,两国就实现“自由开放的印太”构想达成一致:“两国领导人强调印太地区的重要性,认为基于自由开放的海洋秩序是国际社会稳定和繁荣的基础,两国确认将与任何同意此构想的国家构建多层次的合作关系。”同时期,特朗普在亚太经合组织商界领袖峰会上发表演讲,着重提及“印太”概念,阐释美国“自由开放的印太”构想。由此,特朗普政府的“印太”构想引发广泛关注。

就在特朗普提出“印太”概念后一个月,《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出台。《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是美国政府报告中位阶最高、影响力最大的报告,诸如《美国国防战略》《核态势评估》和《导弹防御评估》等报告都会围绕其核心内容制定。政府报告的陆续出台,体现了特朗普政府战略转变的一致性,尤其是对华战略上,转变态势愈发明显。2017年《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的出台标志着特朗普政府“印太”构想上升到战略层面,其中关于“印太”的阐述为我们理解和分析特朗普政府的新战略提供了文本支持。

(二)“印太战略”的内涵。根据2017年《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美国在印太地区有三个层面的优先行动:政治上,美国扩大深化与联盟和伙伴国的关系,构建共同价值观的印太愿景;经济上,美国主张在所谓的“公平互惠”的基础上寻求双边贸易协定,提倡“透明的”基础设施融资以及以和平方式解决投资争端;军事安全上,美国寻求“保持自由和开放”的航道,保持一支在必要时击败任何对手的前沿军事力量,并与盟友和伙伴国建立起强大的防御网络。这三个层面的阐释作为特朗普政府“印太战略”的官方文本,为理解“印太战略”的内涵提供了重要参考。

同时,美国官员对“印太战略”的内涵作了进一步的补充。美国助理国务卿帮办黄之瀚(Alex N.Wong)等官员对“印太战略”中特别强调的“自由和开放”作了解释:“自由”就是印太国家不受胁迫,国家以维护主权的方式追求它们自己选择的道路,使印太国家在善政、基本权利、透明度和反腐败方面逐步变得更加自由;“开放”则是强调海上通信线路和航线的开放,特别是强调南海航线对贸易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推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更开放的投资与贸易。2018年5月15日,美国国防部印太安全事务助理部长薛瑞福(Randall Schriver)在听证会上对“自由开放的印太”作了类似的解释,并声称美国正在制定实施“印太战略”的细则。因此,特朗普政府的“印太战略”可归为一种规则秩序战略,印太地区的规则秩序要符合美国的价值追求。

2019年6月1日,美国国防部发布了《印太战略报告》,该报告介绍了实施“印太战略”以来的具体进展,并从充实军备、深化伙伴关系以及地区互联等三个层面揭示“印太战略”的未来趋向。通过阐述印太地区对美国持续稳定、安全和繁荣的重要性,为美国发展并实现在印太地区的目标增强说服力。根据这份报告,特朗普政府的“印太战略”不再停留在构想层面,已成为事实上的战略,只不过在实施之初,美国军方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美国版的“印太战略”一出现就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很多学者试图依据国际关系主流理论来分析并预测特朗普政府的“印太战略”。诸多文章的分析视角各有侧重:从特朗普重视贸易竞争和地缘政治博弈上看,美国回归传统现实主义;美国为巩固盟友与深化伙伴关系,需要制度性机制作保障;美国倡导的“自由和开放”的印太愿景,需要印太地区文化观念上的认同。学者贺凯用一种建立在现实主义理论框架下的中层理论 — —制度制衡理论来解释“印太战略”。特朗普政府外交政策学说被官方称为“有原则的现实主义”,正确理解该学说的内涵将有助于分析特朗普的“印太战略”。《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对该学说作出如下解释:这是一种以结果为导向、突出美国利益且非意识形态的策略。从特朗普上台的施政结果看,本届政府开始回归到现实主义轨道, “有原则”则可以理解为行动与言辞的差别,在实际行动中基于不断权衡风险和回报,显现出一定的克制。这表明特朗普政府实施外交政策具有不确定性。

当前,一些学者仍以战略实施细则不透明、战略时间表及实施方式不明确为由,对美国的“印太战略”成型存疑。其实早在2017年特朗普宣布“南亚新战略”时就表示,美国的新战略不再设置时间表,不再公开军队数量等重要信息,以一种不透明的方式取得美国的“胜利”。2019年1月20日,白宫公布了特朗普执政两年的成绩单,在成绩简报中有关美国在印太地区的进展表述为:特朗普政府正在通过投资和深化伙伴关系,努力推动建立一个自由和开放的印太地区。本文研究认为,特朗普政府“印太战略”在巩固盟友与深化伙伴国关系、充实印太地区军备力量和推动以私人投资为主导的发展模式等方面,取得了政治、军事和经济投资等层面的进展。正如美国学者约翰·伊肯伯里所言:美国的权力(军事、政治和经济权力)是建立和维持以美国为主导世界秩序的明显手段。美国实力的相对衰落不影响它仍是当今国际体系的主导国,美国实施大战略必然会从重要的权力资源上推动,只不过当前要倚重抓手的力量集中推动。

(一)巩固盟友与深化伙伴国关系。2017年底,美日印澳四边安全对话机制重新启动。“四边机制”(Quad)自创立起,就是一个备受争议的创意。2007年,美日印澳四国举行第一次非正式会议,其后举行的四国联合演习遭到中国的反对,澳大利亚为维护澳中关系退出了四国联合演习。澳洲战略政策学会(ASPI)在2019年发表的一份题为《新视角审视2.0版的“四边机制”》的报告中提出,2007年的“四边机制”可称为概念quad 1.0,而quad 1.0已经陷入困境,2017年开始兴起的quad 2.0获得重生。这份报告将“四边机制”的基本原理阐释为:以规则为基础,保障航行和飞越自由、尊重国际法和海上安全的秩序。新概念quad 2.0不仅得到了澳大利亚的支持,也得到了特朗普政府的积极响应,因此可从新战略视角对其重新加以审视。

特朗普政府实施“印太战略”试图依靠“四边机制”框架扩大同盟共识,推行符合美国利益的规则秩序战略。2019年《导弹防御评估》报告阐释了美国与印太地区的新关系:美国在印太地区安全与外交的基石是与日本、韩国和澳大利亚建立起强大的双边联盟,以及与印度等其他国家形成新的安全关系。在“四边机制”框架下,美国力求与日澳等传统盟友建立起现代化联盟, 《印太战略报告》称美日同盟是印太和平繁荣的基石,美国和澳大利亚共同致力于建立武装部队的互操作性,合作确保未来印太区域的安全,并寻求新的方法应对新的威胁。

从当前进展看,印度是“四边机制”中的短板,面对印度的摇摆,美国仍努力扩大、深化与印度的伙伴关系。2018年9月,美印举行部长级“2+2”对话,两国签署了《通信、兼容与安全协议》,双方互相承认对方为战略伙伴,美国承认印度是主要防务伙伴,这为两国在印太地区加强国防和安全合作奠定了基础。另外,美印商定将在2019年下半年进行首次三军演习,这会继续加强两国在海上安全、领域意识等其他跨国问题上的合作。

澳大利亚学者拉维娜·李(Lavina Lee)从三方面分析印度不接受“四边机制”将会受到损失:首先,美日澳在印太地区有着最强大的海军力量,三国在军事技术等领域可以弥补印度的弱势;其次,印度在“四边机制”下的合作将有助于填补对印度洋领域的认识空白,与其他三国合作能实现实时数据共享;第三,该报告还强调印度最大的长期挑战和威胁是中国在印度洋的利益。因此,美国会在巩固与传统盟友关系的基础上,继续扩大、深化与印度的关系,以双边联盟影响印太国家,为推进新战略寻找更有效的伙伴国。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国在倡议沿线地区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尤其是美国关注的东南亚地区。在地缘上,东南亚作为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关键枢纽,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自然吸引“印太战略”倡导国的重视。在东亚峰会期间,美日印澳等国强调加强与东盟国家联系的重要性。美日印澳四国对东南亚地区的地位界定有较一致的认同:地处印度洋和太平洋交汇的东南亚是其“印太战略”的中心,东盟的地位至关重要。澳洲战略政策学会关于东南亚外交和国防政策界对“四边机制”看法的定量调查研究显示,东南亚国家基于务实的角度和现实的考量,整体上对美国的“印太战略”缺乏统一的认知共识。能否确保东南亚国家在统一认知下参与“印太战略”成为美国与盟友实施战略的下一步挑战。

2019年第34届东盟峰会召开前夕,美国国防部印太安全事务助理部长薛瑞福公开敦促东南亚国家在美中两国之间作出选择,美方认为东南亚国家的印太愿景应建立在持久的原则之上。面对中美两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力,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新加坡举行的2019年香格里拉对话会上表示,不要强迫东南亚国家在美中两国间选边站。据东盟峰会发布的《东盟印太愿景》,东盟国家的印太愿景是加强以东盟为中心的区域架构倡议,目的不是建立新机制或取代现有机制,而是一个旨在推进东盟区域建设并加强现有东盟主导机制的新动力,抓住当前和未来区域机遇以更好地应对挑战。

美方认为,《东盟印太愿景》所确立的包容、开放、法治等原则,符合美国倡导的“自由开放的印太愿景”。美国积极参与东亚峰会,以增加在该地区的存在感,换取东南亚国家对美国“印太战略”的认同。2019年8月,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参加东盟外长会议时宣布,美国支持湄公河下游倡议,为发展本地区电网,美国初步承诺提供2950万美元与日本发起“美国—日本湄公河电力伙伴关系”;同时,为帮助湄公河流域国家打击跨国犯罪和人口贩运,美国将提供1400万美元的援助。未来一段时间,随着美国“印太战略”的持续推进,美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参与力度仍会很大。

(二)充实印太地区军备力量。2018年 5月 30日,时任美国国防部长马蒂斯(Jim Mattis)在美国太平洋司令部交接仪式上正式宣布将太平洋司令部更名为印太司令部,这一名称的更改说明了美国调整军力部署以顺应“印太战略”的实施,也反映出特朗普政府“印太战略”的实施得益于军方的推动。马蒂斯声称:名称改动反映了印度洋在美国战略思维中的地位提升,印度洋与太平洋的联系正在增强。紧接着6月2日,马蒂斯在2018香格里拉对话会上作了“自由开放的印太”主题演讲,重点强调了美国为维持“印太愿景”的四种手段:首先,帮助区域内合作伙伴建立海军实力和执法能力来改善对海上秩序和利益的保护与监督;其次,确保美国与盟国及合作伙伴之间硬软件的交流与融合,提升安全合作;再次,加强法治、公民社会和透明治理,增进整个地区武装部队的互动,强化防务;第四,推动私人经济为主的发展模式,美国将加大对该地区基础设施的投资与关注,并向该地区传授美国经验与专门技术。在“印太战略”框架下,美国倡导践行符合自身利益的海洋规则与秩序,通过加强与印太地区的投资与合作,制衡崛起国在海洋方向上的发展,从而巩固美国在印太地区的统治力。

《亚洲再保障倡议法》于2018年12月获得美国参众两院通过,特朗普在12月31日签署生效。该法是美国向区域内盟友和伙伴兑现“自由开放的印太”承诺的保障性法律,以巩固美国在印太地区的领导地位。为发展与印太地区的关系,该法建议美国政府连续五年要配置15亿美元的预算。该法由于含有较多的对华负面认知,其中第209条款支持美国对台湾进行政治、经济和安全层面的合作,一出台便遭到了中国的强烈反对。《亚洲再保障倡议法》对美国在印太地区的行动具有指导作用,美国针对台湾的新举动势必对台海局势产生不利影响。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美国军舰通过台湾海峡达7次之多,美国高频率地在这一敏感海域航行,只能给台湾岛内传递错误信息,影响中美两国关系的发展。特朗普刚上台时,在台湾问题上就试图挑战一中原则,以商人交易思维拿台湾牌处理中美关系,给中美两国关系和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带来负面影响。

特朗普政府执政以来,频频指责前任政府在南海问题上对华软弱,一改软弱为强硬,并加强了前沿军事力量的自主性。2017 年以来,以维护所谓的“航行自由”为由,美国军舰频繁驶入南海,严重威胁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安全。据统计,美国军舰在南海的航行行动已超13次,其频率远超奥巴马执政时期。特朗普政府以维护“航行自由”为名,行扰乱破坏和平安定之实,通过加大军事介入力度,以规制中国海上力量,制衡中国崛起。

2019年6月1日,时任美国代理国防部长沙纳汉(Patrick M. Shanahan)在2019年香格里拉对话会上发表演讲,重申美国对印太地区的持久承诺,以及维护该地区安全与繁荣、自由与开放的价值观。沙纳汉在演讲中提及并介绍了美国国防部刚出台的《印太战略报告》及其主要内容。《印太战略报告》对美国在印太地区的军备力量作了具体阐明:在印太地区,美国目前拥有2000多架飞机,200多艘军舰和潜艇,超过37万名军队人员,还在关岛设置了为美军提供关键行动和后勤支持的战略枢纽。美国在印太地区公布具体军备力量,既显示出印太地区是美国的战略重点,还增强了美国“印太战略”的吸引力,试图以盟友和伙伴国参与所产生的协同效应,共同维护“自由开放”的印太安全网络。

(三)推动以私人投资为主导的发展模式。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国在倡议沿线地区的影响力显著提升,中国提供的经济方案越来越受到地区国家的认可和欢迎。特朗普上台后,美国为制衡中国的影响力,愈加反对中国利用经济手段推进战略利益的方式。2018年11月,在巴布亚新几内亚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首次出现了30年未达成共识的情况。上述分歧凸显了中美两国贸易主张的分歧和经济投资模式的不同。

美国为削弱“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一方面极力劝阻盟国参与“一带一路”,另一方面竭力巩固、更新和改革美国式的投资发展模式。美国认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国家指导投资,称这种“不透明”的投资方式不符合“自由开放”的印太原则,还会使受援国陷入“债务陷阱”之中。美国则认为以私人投资为主导的发展模式能更好地为印太地区提供高质量的基础设施建设。据报道,2017 年 12月,美国海外私人投资公司(OPIC)与日本国际协力银行和澳大利亚外交贸易部签署协议,为印太地区提供基础设施融资支持。2018年10月,特朗普签署了一项名为《更优利用投资引导开发》(BUILD)法案,该法案旨在提高美国政府发展融资职能的效率,通过支持私人资本进入新兴市场实现更大的投资效益。《更优利用投资引导开发》法案决定将海外私人投资公司和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进行整合,并以法律的形式创建美国国际发展金融公司(IDFC),新公司将于2019年10月开始运营。②即将退出历史舞台的海外私人投资公司成立于 1971 年,是美国根据 1961 年修订的《外国援助法》成立的政府公司。它是美国政府的发展金融机构,法定资本由国库拨款,鼓励私人资本通过提供直接贷款、贷款担保和政治风险保障等方式帮助应对关键性挑战,帮助美国私人企业站稳新兴市场,保障私人企业的利润、就业和发展,是有效推进美国外交政策的工具。海外私人投资公司2018年年度报告显示,该公司2018年约有230亿美元的投资项目,并承诺为新项目投资33亿美元。当前,海外私人投资公司在印太地区的工作主要涉及再就业、支持妇女就业和医疗保障等方面。海外私人投资公司为创造就业机会的东南亚小企业拓宽金融服务渠道;增加对印度妇女的小额信贷,以帮助印度工业银行有限公司向女企业家提供小额贷款,使妇女有能力开办企业;海外私人投资公司还帮助巴基斯坦改善农村地区的医疗条件,提高农村医院的医护保障水平。

海外私人投资公司2018年度报告和《更优利用投资引导开发》法案内容显示,美国国际发展金融公司的职能有了重大调整与升级:一是股权管理方面,除债务融资外,新公司可进行股权投资,这是一种广泛用于发展融资的工具;二是有更高的投资上限,新公司总投资限额为600亿美元,是海外私人投资公司投资上限的两倍多;三是可独立进行技术援助和可行性研究,在全球发展需求上有更高的自主性;四是加强与国务院合作,新公司还将得到诸如外交政策等部门的支持;五是重点关注中低收入国家,促进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经济的包容性增长;六是新公司坚持依靠私人投资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可替代以国家为指导的投资模式。海外私人投资公司的调整与升级,打破了原有条件的限制与束缚,顺应了特朗普政府制衡中国投资发展模式的新要求。2019年8月,美国副国务卿约翰·沙利文(John Sullivan)在印度参加印度—美国论坛时发表讲话,质疑中国在印太地区的真实意图;强调美印合作是印太地区极其重要的因素;重申即将启动的美国国际发展金融公司坚持依靠私人资本在全球新兴市场投资,帮助受援国避免陷入“债务陷阱”;表示将协助蓬佩奥主持美国国际发展金融公司董事会的工作。因此,美国国际发展金融公司的新进展需要引起中国的高度关注。

在世界正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时,特朗普政府在巩固盟友与深化伙伴国关系、充实印太地区军备力量、推动以私人投资为主导的发展模式等方面着力实施新战略。美国为实现持续发展,不断提升在印太地区的影响力,《印太战略报告》的出台透露出美国在未来推进“印太战略”的三大趋向。

一是军备力量将进一步充实。美国逐年增长的国防预算保障了武装力量的现代化改造,为满足高端竞争的需求,美国将加强自身武器的改装升级,增强战略威慑;同时也将增加与盟国和伙伴联合演习的频率,提升联合作战的互操作性,为应对竞争对手的潜在威胁作好战备姿态。二是美国将继续扩大深化伙伴国关系。根据《印太战略报告》,美国试图构建包括亚太地区的传统盟友、太平洋地区伙伴国、印度洋地区伙伴国和太平洋岛国,以及英国、法国和加拿大的“四层”安全联盟。值得注意的是,蒙古国在美国战略价值中的地位凸显,被蓬佩奥国务卿称为“小岛屿是自由的大堡垒”的太平洋岛国地缘战略价值亦愈发重要,这显示出美国实施“印太战略”的关注范围不断扩大。三是地区互联网络将不断加强。三方伙伴关系作为印太地区重要的合作机制,美国将优先考虑如美日印、美日澳和美日韩等联合演习的三边机制。东南亚在“印太战略”的中心地位将得到巩固,美国还会继续加大对东南亚地区的参与力度,扩大深化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美国国际发展金融公司运营后,以私人投资为主导的发展模式作为美国在印太地区的经济举措,将成为美国实施“印太战略”的动力引擎。

特朗普政府的“印太战略”有很强的制衡中国的意图,在重点区域制衡中国成为特朗普政府的战略选择,其主张构建的所谓“自由开放”的海洋秩序,与南海问题形成鲜明对冲,以私人投资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应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面对特朗普政府“印太战略”的指向性,中国既要予以重视也应审慎应对,主动作好准备,努力弱化其对华影响。

(一)保持定力,精准发力。中国发展的成就是战略机遇期的馈赠,更是中国主动实施稳定战略的结果。任凭国际局势波谲云诡,中国只有保持大国战略定力,才能自信应对各种复杂挑战。面对特朗普政府“印太战略”的进展,中国仍要保持定力,看清形势、谋定后动。同时,在“印太战略”影响下,中国如果一味对该战略采取视而不见的态度,很容易造成局势被动,还会使中国失去在印太地区的话语权。因此,中国要精准发力、积极作为,主动破解美国制衡中国的企图。

中国应确保国内经济发展,并重视发展好与大国、周边国家的关系,努力以主动作为带动整体态势的扭转。首先,中国应按照既定节奏坚持深化改革,确保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中国做好国内的事是对美国“印太战略”的最有力回应。其次,中国发展大国关系要坚持经济引领,以中日第三国市场合作平台的经验为借鉴,努力拓展中国与印度、澳大利亚等国的合作空间,为大国关系的改善提供动力,从而破解美国“印太战略”在经济层面对中国的冲击。同时,中国的稳定发展,能更好地为周边国家和太平洋岛国提供投资和援助,努力弱化周边地区对中国造成实质性困扰。当前,东南亚地区因重要的地缘位置成为特朗普政府“印太战略”的中心。2019年6月,第34届东盟峰会主席声明着重提到东盟在 2019 年达成《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的承诺,并呼吁有关伙伴优先考虑RCEP的谈判。 因此,中国应把握住历史机遇,支持东盟在推动RCEP协议中的重要作用,以经济带动中国—东盟发展更高水平的伙伴关系。

(二)坚持发展,创新驱动。“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是中国顺应全球化深入发展的需要,也是应对反全球化逆流的举措。“一带一路”倡议在实施的6年里逐步走出国门,走向世界。2019年4月,意大利宣布加入“一带一路”倡议,成为加入该倡议的首个七国集团国家,这表明“一带一路”倡议走进了重要的工业化国家和发达经济体。“一带一路”倡议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部分国家反对、不参与的情况。为使得该倡议更受欢迎,求得倡议更加完善,中国应理性看待反对的声音,采纳外界对倡议的合理化建议,竭力消除外界的误解。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前夕,布鲁金斯学会召集了七位学者讨论“一带一路”倡议问题,并对该倡议的未来发展及战略影响作出评估。学者们认为, “一带一路”倡议开始于中国的“走出去”战略,初衷聚焦于经济,随着倡议的发展,中国愈加关注战略安全利益。比如,中国在瓜达尔港投资建设战略性港口,在吉布提建立海外军事补给基地。这些都会引起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关注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属性产生质疑。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在 2019年 4月编写了一份题为《“一带一路”与全球化竞争》的报告。报告认为, “一带一路”是一个系统化项目,它更像是“战略计划”;“一带一路”是中国重塑全球治理、倡导新型全球化的载体;在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上,中美两国倡导的是两种具有竞争性的发展模式,这势必造成两国战略规划与实施的对冲。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国的海外利益不断延伸,安全利益理应受到中国重视。但是,中国坚持发展“一带一路”倡议,应坚持经济的初衷目的,要突出该倡议的经济属性,同时也要增强“一带一路”的创新驱动,这样才能促使“一带一路”倡议行稳致远。面对中美两国具有竞争性的投资发展模式,中国在发展中既要坚定维护国家利益,也要理性对待美国的私人投资模式。为寻找中美双方合作的契合点,中国应深入研究特朗普政府的《更优利用投资引导开发》法案内容,提前掌握美国国际发展金融公司的运营、目的及影响;同时深入了解美国海外私人投资公司的工作流程及基础设施建设案例,在研究分析中要找出该公司的运营优势,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发展提供借鉴。在建设高质量基础设施网络的共同目标下,中美两国应借鉴中日第三国市场合作平台的经验,努力促使中美在第三国或新平台开展合作,减少两国投资发展模式的对冲。

(三)重视安全,缓释压力。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对安全世界的追求。中国崛起需要有利的内外部安全环境,安全问题是中国崛起必然要面对的大问题。面对特朗普政府“印太战略”在安全上对中国的冲击,中国应倡导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中国崛起奠定安全保障。在总体国家安全观下,解决好国内安全问题是更好应对外部安全的前提。

新安全形势下,南海局势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扰。2016年“南海仲裁案”所产生的负面效应,使中国承受了巨大的外部压力,加之美国等域外势力在南海问题上的干涉进一步加剧了南海的紧张局势。纵使局势复杂,中国仍展现出了大国定力,以主动挽回时局的被动。当前,南海紧张局势得到有效控制。2019年两会期间,王毅部长答记者问谈到“南海行为准则”时表示,南海局势事关地区稳定,南海的和平稳定需要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共同维护,中国主动提出在2021年之前达成准则目标,展现出大国的诚意与担当。面对“印太战略”对中国南海局势的冲击,中国应主动展现出与域内国家合作的姿态,以岛礁建设为域内国家提供国际公共产品,发挥《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机制作用,推动构建南海海洋安全秩序 — —“南海行为准则”的成型。中国应积极推进与周边国家的安全合作,以积极合作换取周边国家信任,缓和周边紧张局势,缓释特朗普政府“印太战略”对中国周边安全造成的压力。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特朗普  特朗普词条  进展  进展词条  及其  及其词条  战略  战略词条  政府  政府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