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数字乡村战略推进的逻辑

据第43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中国农村网民规模为2.22亿,占整体网民的26.7%,年增长率为6.2%。在数字经济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面临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经济环境。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实施数字乡村战略”,擘画了数字乡村建设的蓝图。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明确提出“实施数字乡村战略”,要求“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业’,扩大农业物联网示范应用”。推动数字乡村建设,需全面掌握数字时代的新技术、新理念、新业态,促进现代数字技术与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的全面深度融合。

数字乡村战略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抓手

自20世纪80年代个人电脑大规模普及应用以来,人类步入信息化时代,先后经历了以单机应用为主要特征和以互联网应用为主要特征的两次数字化高速发展浪潮。如今,信息化时代的第三次浪潮正处于“下半场”,数字资源已成为基础性战略资源,数字经济在工业化城镇化中发挥了互联、高效的作用。数字乡村是以数字技术和产业引领的农业农村现代化综合体,数字乡村战略的实施,将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建设数字乡村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内在要求。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的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提升5.77亿农村居民获取、应用数字技术的能力,不仅可以让农村居民更便捷地获得生产生活服务,还能够满足城镇居民对多样化、个性化、可信赖的优质安全农产品和生态产品的需求。

建设数字乡村是促进城乡融合的重要基础。建设数字乡村能够有效“填平”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推动城乡信息流、商流、物流自由流动,进而促进城乡资源要素平等交换,更好地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

建设数字乡村是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环节。数字乡村以生产智能化为基础,能够有效解决目前乡村劳动力供给不足、防灾减灾机制缺乏等问题,以农业农村经营网络化为引领,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数字化改造,推动土地资本劳动力等传统要素发挥新活力,释放大数据等新要素资源作用,让农民充分享受数字化带来的生活便捷,尤其是放大数字资源乘数效应,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内生动力。

建设数字乡村是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农业生产经营、农村生态环境、农民日常生活产生的数据资源极为丰富,如果加以聚类分析、机器学习等应用,可以提高农业农村科学化管理水平,推动决策基础从少量个案和有限样本数据向掌握海量、高质量大数据转变,提升乡村经济管理、社会治理和现代化服务的能力。

实施数字乡村战略要处理好三对关系

处理好人的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在广阔的乡村发展数字化,既要收集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数据,又要收集自然变化的数据;既要以数字化技术贯穿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又要以人工智慧影响自然变化。例如,使用云水资源评估,以人工技术影响天气,应用高精度仪器进行增雨、补水、灭火。这就要建立天空地一体的数字化技术体系、监测体系、应用体系,使数字化业态从种子到食品、从田间到餐桌、从绿水青山到餐饮民宿做到协同配合。

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市场主体基于数字技术、基础设施和电商平台,打通生产流通服务领域,形成高效的乡村商业生态系统。这一过程中,政府不能缺位、越位、错位,而是要“补位”“归位”“正位”。“补位”,即解决数字乡村公共物品供给不足问题,尤其在生态监测、数据安全等方面,加大政府投入,集中力量办大事;“归位”,即增强数据收集的及时性和真实性,更多地运用价格、金融等杠杆,为新的生产力创造环境;“正位”,即增强数字乡村支持政策的针对性和执行性,理顺管理职能,避免政出多门和重复建设。

处理好创新与应用的关系。在推进数字乡村战略的过程中,要优先布局数字化的技术设施、推进技术创新,力争弯道超车和跨越式发展。但是,也要结合农业生产经营、农村管理服务数字化的现实需求,协调推进数字化资源的处理、整合共享和高效应用。

实现数字乡村高质量发展需优化三个布局

优化产业布局。只有产业发展、聚集和兴旺,数字乡村才能发挥规模经济效应与范围经济效应。互联网与农业的融合逐步从农产品流通向产中、产前等领域扩展,2017年全国农村电商零售额已超过1.2万亿,各类数字技术在各个垂直细分领域已经得到应用。未来要运用数字技术实现对节水灌溉、农机装备、粮经饲、畜禽渔、分拣加工、物流仓储、产业链金融等诸环节的贯穿渗透,形成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的“产购销”与“调存加”;通过数字化手段,提高农村居民对教育、就业、养老、医疗等社会服务自动化的可及性。

优化物质装备基础。目前,我国农村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达36.5%,无人机植保面积超过1亿亩次,数字化物质技术装备已经应用于精准耕种、智能灌溉、智能温室、精准饲养等环节。未来要提高传感器、微控单元等的可穿戴和智能化水平,可通过卫星遥感、航空测绘等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的农情检测系统,用自动驾驶耕种,收机械、无人机、机器人等物质装备更好地推动数字田园的建设;通过林火监测、数字花木、生态环境监测等推动林草业智慧化;通过电子识别、精准上料、精准诊断等推动养殖模式变革;通过渔船北斗定位、渔获信息实时监控等打通渔业产供销线上线下产业链。

优化劳动力配置。乡村拥有3.52亿就业人员,第一产业容纳了2.09亿,个体就业1.42亿,其中,很多是季节性、临时性的就业,更多地表现为不充分就业。数字乡村建设,不仅要跨越机器换人、设施增地的半自动化阶段,还要降低农村现代化不充分的水平,尽量缩小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以智慧农业、智慧医疗、远程教育等数字化技术和业态实现农业生产与农村生活的智慧化。

数字乡村战略要在时间和空间上协同推进,成为引领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一方面,分阶段推进。目前以电商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在工业品下行方面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而电商在农产品出村等方面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多数数字农业农村技术只是点状应用。未来要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的数字化水平,以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来改造传统农业,以数字化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保障农民耕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成员权和使用权、集体资产收益分配权,大力服务生活数字化,促进就业、医疗、社会保障、体面居住、公平教育等社会事业更加便利化地服务于农村居民。以“智慧人影”、天空地一体化服务乡村生态,超前布局5G通信、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化新技术和新业态。另一方面,合理确定乡村功能定位。城镇和乡村并不是割裂的空间存在,乡村之间也不是孤立存在的个体村庄,城乡之间、乡村之间存在着广泛经济联系,城乡居民对乡土农耕的亲缘、乡愁以及对绿水青山的向往等,都可以在乡村全面振兴的格局中思考谋划,合理确定乡村功能定位。在以农业生产为主体功能的生产空间,重点布局产业数字化改造;在以乡镇政府驻地为中心、农村居民点为主体的农民生活圈,重点提升生活数字化便利程度;在以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为理念的生态空间,重点发挥人居环境智能监测和天空地农业数字信息系统的作用。

【注:本文系农业农村部软科学课题“农产品电商发展瓶颈及其解决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18027)系列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①江小涓:《大数据时代的政府管理与服务:提升能力及应对挑战》,《中国行政管理》,2018年第9期。

②梅宏:《建设数字中国:把握信息化发展新阶段的机遇》,《人民日报》,2018年8月19日。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数字乡村战略推进的逻辑  乡村  乡村词条  逻辑  逻辑词条  推进  推进词条  战略  战略词条  数字  数字词条  
智库

 邓小平对外开放的收益

邓小平领导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目的是要实行市场经济。他同时提倡“对外开放”,是因为没有对外开放就不能实行市场经济。中国过去三十五年来的经济发展常用“改革开放”四...(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