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安邦智库4月16日战略预测:中国迫切需要确定能源安全基本思路和应对策略

新冠病毒疫情大流行冲击全世界。虽然抗击疫情和拯救经济是国际社会的两大共同主题,但疫情在更广泛的领域里给世界带来了结构性变化——在全球供应链、地缘政治、文化与意识形态、民族与种族等领域,都呈现出暗流汹涌、分歧加大的趋势。

对地缘政治、突发事件和经济波动都十分敏感的国际石油市场,就是这样一个受疫情影响的重要领域。

近期国际石油市场的主要关注点是:主要产油国达成每天减产970万桶的协议后,国际油价能否不再持续下滑?从近几天的石油市场表现来看,减产几乎没什么作用。由于最终减产数量远少于市场预期的1200万至1500万桶,国际油价持续下跌。4月16日晚,美国原油价格再度跌破20美元/桶,布伦特原油跌破28美元/桶。现在,减产无效已经成了全球市场的一致共识。正如高盛分析师的评价:“减得太晚,减得太少!”以安邦咨询(ANBOUND)此前的估计,在当前形势下,全球石油减产至少每天2000万桶起步,减产要到3000万桶才可能有效。

国际市场对OPEC+的减产并不买账,首先是供需形势变化。疫情使全球的石油需求大减,减产托市难以发挥效果。从当前疫情形势看,由于疫情影响将会持续,市场估计石油需求在今年秋天前都难以大幅回升。其次,各主要产油国在减产问题上并不统一,存在明显分歧。尤其是世界最大产油国美国没有强制减产,美国能源部长布鲁耶特表示,至今年底,美国石油日产量将减少近200万桶,但这个减幅实际上已是美国石油产业此刻已有的减幅。

疫情之下的国际油价低迷,背后还有各个国家的博弈,有代表性的是沙特、俄罗斯与美国三方。据中石化前董事长傅成玉分析,沙特和俄罗斯都不能承受长期低油价,他们都清楚当前疫情是影响油价的决定因素,却要做出尽最大诚意的姿态来维持油价。沙特和俄罗斯既有经济诉求,也有自己的政治考虑。在经济上是应对美国的页岩油,在政治目标上各有所求——沙特希望得到美国对沙特王室的保护并保护小萨勒曼顺利接班;俄罗斯则希望以此与美国在委内瑞拉和北溪二号管道制裁上来交换利益。美国总统特朗普则希望俄罗斯和沙特承诺实现有史以来最大的减产协议以保护美国的就业,挽救美国的页岩油公司。

疫情冲击之下的这一出“三国杀”,勾勒出当前国际石油市场的基本格局。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之一,需要面对国际石油市场的最新变化。由于这一轮石油市场的变化与地缘政治因素有密切关系,我们可以称之为“石油地缘政治”。

面对新的“石油地缘政治”形势,中国应该如何适应新的石油市场形势?未来中国的能源安全战略需要如何布局或调整?这对中国已经不是未雨绸缪的问题,而是迫在眉睫需要确定中国的能源安全基本思路和应对策略。从大的方面来看,可能有如下一些重点需要关注:

第一,提升中国对油气资源的“掌控”能力,以及保障国际能源运输通道安全的能力。未来,中国可能在很长时期内都是世界的能源消耗大国和最大的油气资源净进口国。这意味着,中国要在全球框架之下来满足中国的能源安全。这时候,保持对油气资源的“控制”——投资、开采、运输能力,就变得非常重要。必须要意识到,目前只有美国对全球油气资源运输有支配性的控制能力。对此,中国要实现的目标简单说就是:“有资源、采得出、运得回”。

第二,强化中国在油气资源储备方面的能力。建立中国自己的油气资源储备,是保证短期能源安全的重要策略。中国需要快速强化对油气资源的储备能力,包括战略储备、商业储备其他储备形式,尽快形成类似于美国的战略石油储备,既能保障国家在一定时间内的油气安全,又有一定的市场调节能力。

第三,中国要以提高能源自给率作为长期目标。全球化之下的能源安全,已经不同于逆全球化之下的能源安全。最终,只有提高能源自给率,才能从根本上确保中国的能源安全。傅成玉曾建议,中国一定要下决心用10年左右时间达到能源基本自给——即70%以上的能源靠我们自己解决。增量的绝大部分将会来自新能源可再生能源,这对未来的中国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

未来中国的能源安全问题,要在完全不同的逆全球化背景之下展开。面对复杂的“石油地缘政治”形势,中国需要在能源资源供给、储备以及需求管理方面及时进行谋划和调整,才能保障未来中国的能源安全。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安邦  安邦词条  中国  中国词条  迫切  迫切词条  应对  应对词条  思路  思路词条  
智库

 激励干部为民干事的制度考量

任劳任怨、不计个人利益得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征程上,应该得到发扬光大。然而,在社会中每个人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