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SEE·TNC生态奖”后续:“刷票风波”引发的NGO之争(图)

        中国的NGO一直处于一个尴尬的地位。有点默默无闻、有点不被接受,其内部甚至有点规则紊乱。第三届SEE·TNC生态奖评选过程中出现的“刷票风波”,就从侧面反映了这种尴尬。

        但无论如何,中国的NGO,都在前进着。他们开始走出自身的局限,寻求与各方的合作。例如这届大奖的得主“绿色昆明”,他们的成果,除了那份“滇池地下河调查及保护项目”调查报告外,更大的是为NGO组织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可能的模式,这也正是此届活动的主题——“合作共赢”。

 

        过去4天了,陈永松的口气软了一些。除了还在要求主办方给个明确的说法外,他声明自己发这个帖子,是想引发一场良性的争论,让这个奖项将来更好地在一种有序的状态下进行。

        而在4天前的地球日、2009年“SEE·TNC生态奖”颁奖当天,陈永松以云南生态网负责人的身份,在网络上向奖项的主办方发出公开信,请主办方不要“用‘涉嫌、恶意、不诚信’等字眼来侮辱NGO。”此前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秘书长杨鹏表示,此次评奖网络投票的环节,有个别项目存在刷票嫌疑。为此,网络投票达到10万票的5个项目均未入围。

        此前,云南生态网提交的“沼气环保乡村教育”项目,网投投票高达156284,在全部的申请项目中位列第一。

得票第一却未入围

        3月5日,云南生态网上出现一则消息:“云南生态网申请的阿拉善环保生态奖已经入围前60名。在听到消息后,联盟号召全体成员积极参与网上投票。经过大家的努力,目前,‘农村沼气环保乡村教育’申请在网站已名列前茅,云南生态网在此感谢所有参与投票的联盟志愿者们。”

        消息里的“联盟”是一个云南省大中专院校学生社团的联合体,目前在册的理事单位有24个社团。据不完全估计,志愿者达到几万人。云南生态网的负责人陈永松是这个联盟的主席。

        产生于2005年的“SEE生态奖”是中国大陆首个由民间环保团体——阿拉善SEE生态协会(SEE)设立的生态环保奖。该组织是一个由中国近百名知名企业家发起的民间非营利性环境保护组织,万科的王石担任协会会长。

        2009年第三届“SEE·TNC生态奖”由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和大自然保护协会(TNC)共同出资主办,该奖项的简介中称:“‘SEE·TNC生态奖以其广泛的社会参与、严谨的评审程序,以及中国企业家阶层与草根环保组织的密切合作为明显特征,在中国社会尤其是环保界引起了巨大反响,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重要环保奖项。”

        从去年12月开始申报的2009年第三届“SEE·TNC生态奖”,奖金总额为人民币110万元,其中环保项目奖60万元(一等奖奖金为8万元),环境报道奖项20万元,“绿色领导力”培训奖学金30万元。

        此前两届的评选,均有网络投票环节。但今年主办方却赋予了网络投票40%的权重。经过第一轮预审和第二轮的网络投票,截至3月12日,云南生态网参评的“农村沼气环保乡村教育”项目以156284高票名列第一。同时“保护七里海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光伏系统废弃蓄电池治理方案”、“西双版纳地区少数民族环保教育”、“黑嘴鸥环境教育项目”等项目的网民投票,也都达到了10万票以上。

 

        但到3月19日,云南生态网的工作人员发现,在“新浪公益”上组委会发布的获奖项目公示里,30名入围项目中,他们的项目不在其中,另外4个获得10万票以上的项目也未入围。

主办方 高票得主涉嫌刷票

        公示刊登的同时,组委会在奖项评审公告中称:“在网投和评委评审过程中,主办方发现有个别项目存在严重的涉嫌恶意刷票行为,即雇佣投票或利用非法软件进行高频率自动投票。”

        “涉嫌恶意刷票”是指:“根据新浪网提供的投票后台数据,凡有连续1个小时以上,每分钟票数增加超过30票(实际情况有每分钟100票以上的)的情况,被主办方视为涉嫌恶意刷票”。

        公告还称,“因软件刷票在技术上可以不停变换IP地址,无论是主办方还是新浪网都无法查证确切的刷票源头,且不排除第三方恶意刷票的可能。因此主办方未撤销涉嫌恶意刷票项目的参评资格,而是将全部真实资料以及新浪网提供的涉嫌恶意刷票的部分后台数据递交和发送给了全体评委”,因为网投的分数在总分中只占40%的权重,另外60%的权重来自于专家的打分。

 

        参与网络投票的60个项目奖都按照网络排名得到应得的分数,“但评委认为某些项目有恶性刷票嫌疑之后,他们开出的分数往往很无情”。从最后的奖项入围结果看,“严重涉嫌恶性刷票的项目均未能获奖。”云南生态网申请的项目所获的15万张投票,即涉嫌刷票。

        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网站上刊登的消息“刷票”一词,最早来自3月2日一位浙江网友在网络投票的评论中。这位网友声称“发现有些项目在短短5分钟之内有几百票的‘收入’,因此怀疑有人在‘刷票’”,于是呼吁“生态奖应当拒绝‘刷票现象’”。

        3月19日,新浪公益发表的一篇公告中,TNC(大自然保护协会)中国部主任张爽说,按照候选人的习惯,一个项目有望获奖,一般都会呼吁朋友帮助投票,这一过程本身也是生态奖传播的过程,因此,这不应该算是“刷票”。组委会所定义的“恶性刷票”,往往是通过刷票软件,帮助某些候选项目增加海量票数,以提高网投排名。

        而最后获得第一名的绿色昆明申报的“滇池地下河调查及保护项目”,网络投票非常少,组织者梅念蜀“都不知道还有网络投票这回事”。

网友呼吁 直面问题,完善规则

        公告一石激起千重浪,“刷票”一词火了起来,网民也分成两派,挺主办方或挺被认定有“刷票嫌疑”的项目

        公告出来后,一直保持沉默的陈永松在网上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有谁来解释一下,什么是投票造假?”然而,这个问题无人接招。

        4月22日,颁奖典礼当天,陈永松以公开信的方式再次向主办方发难,对主办方用“涉嫌、恶意、不诚信等字眼来侮辱NGO”表达愤慨,并声称“使用者必须清楚如何道德地利用网络,否则,网络也会伤人。阿拉善企图利用网络来宣传自己,但是不懂得制定网络参与规则,反被网络给刷了,怪谁呢?”

        陈永松事后对记者表示,对于公告中所说的,“在此期间,主办方对涉嫌恶意刷票的项目申请方进行过劝告,但往往是劝告当时刷票停止,但之后又重新开始刷票行为”,他们从来没有接到过这样的通知。

        在给阿拉善SEE写的公开信中,陈永松说:“是的,NGO参加这次活动,直接是奔着这点可怜的钱,但他们真正的目的是为了他们身后的无数个困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问题,是为了千千万万个需要环保觉悟的民众。”“那些被无情刷掉的入围NGO,他们绝大多数面临生存的困难,他们参加这次活动,就是为了能到一个舞台上来展示他们的慈善理念,展示他们的道德精神”。

        陈永松不认可投票造假,但坦承生态网的项目投票确实动员了大批的高校志愿者。“这是网络投票的天性,如果你不懂得这个天性,不愿意承担由这个天性带来的各种后果,而把最后的责任直接推给参与者,这是说不过去的。”

        有网友认为:“‘刷票’行为当然是不值得推崇的,因为它损坏了其他NGO同仁的公平竞争环境。但阿拉善SEE的确应该面对‘如何制定网络参与规则,不然反被网络给刷了’的困境。”

        除了要求主办方对事故责任的承担给个说话,陈永松更希望这封公开信能引发大家的良性讨论,“草根NGO都很困难,为了一个几万元的奖,都要不遗余力地争取”,但是“主办方也必须要照顾到程序上的正义,以及道德上的公平。只有这样,奖项和参与者才能和谐地走下去。”

        陈永松的主张被网友概括为“如何改进生态奖的评奖方式和流程的讨论”。目前,SEE方面尚未对这次讨论发表任何看法。

 

 

梅念蜀对合作共赢充满信心。新浪网图

访谈

各方参与才能实现共赢

        4月23日晚八时,结束了北京的活动,梅念蜀回到家第一件事是给四个月大的孩子喂奶,这是她开始尝试的一种新的家庭生活方式。

        在环保方面,发动媒体、市民、政府、企业各方力量加入NGO,让NGO更有力量、更有份量,是梅念蜀和她的伙伴们正在努力实践的新的工作方式。

        2009年4月22日,第三届SEE·TNC生态奖结果揭晓:梅念蜀所在的民间环保机构——“绿色昆明”进行了两年的“滇池地下河调查及保护项目”(以下简称“滇池项目”)获得了该次活动的大奖。这个大奖,除了让更多人了解滇池,以及昆明在治理滇池方面所做的努力外,更重要的是向外界传达了民间环保组织未来的走向——合作共赢。

调查需要专业和理性

        记者:滇池地下河调查及保护项目是在怎么的背景之下出来的?调查经历了多久?

        梅念蜀:2008年,“绿色昆明”接到了滇池周边一位农民的报告——西山风景区有公司要建盖大型洗车场,并私自截断附近地下河作为洗车水源。现场调查以后,我们发现地下水管理竟是个空白,滇池项目应运而生。这个项目最主要的参与者是市民,两年时间里,先后有130名志愿者参与进来。志愿者里,大学生又占到三分之二。志愿者的广泛应用是民间组织的一个重要标志。但我们并不是说有了某个项目才去招募志愿者,我们之间彼此都很熟悉,平时即使没有什么项目,我们也经常聚到一起,就环保问题进行交流。

        记者:在滇池地下水系调查过程,你们碰到了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

        梅念蜀: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和市民志愿者通过实地探访、仪器检测等手段,对滇池水系的各条地下河位置、水文状况、使用和破坏情况进行排查,滇池地下水系的情况逐渐明朗。但我们发现,我们得到的很多资料都带了太多水分。由于滇池地下河关系市民的切身利益,所以市民在讲述的时候,或多或少会带有自己的情绪,有意无意将问题放大来说。我们能够理解他们的心情,但这对调查十分不利。我们希望通过调查能得到一份完整的、理性的、科学的报告,而不是情绪发泄汇集本。随后,我们请了云南省环境科学院的有关专家为我们的调查提供专业的意见,包括一些数据、历史情况等等。

        此外,媒体对我们的活动也起到了很大的宣传和推广作用。我们主动把活动内容、行程告诉媒体,媒体及时跟进报道。

共赢还需要政府参与

        记者:之前有没有想到会获得一等奖?

        梅念蜀:王石开始觉得我们的项目最多也就能得个三等奖,我自己也没想到能拿第一名。我认为把这个奖项给我们,最重要的原因是这个项目有了实质性的效果,也就是得到了昆明市委书记仇和的批示。2008年7月下旬,根据调查结果编写成的《关于滇池地下河管理存在真空的市民信》终于在一次会议上被呈给了仇和书记,书记批示:“要最大限度恢复地下水系,不漏一条河。”他要求昆明市水利局在一个月内查清昆明所有地下水系的情况,并将这项工作列入督办事项。相关部门也因此开始了昆明市地下河的规划、管理条例的编写。

        记者:你对NGO今后的发展方向有什么想法?

        梅念蜀:这些年,政府对于NGO的态度多少也有些改善。一方面,媒体的宣传让政府慢慢了解了我们在做些什么;另一方面,我们自己也在想方设法让政府了解我们。我们会吸收一些政府部门的官员或者工作人员加入志愿者队伍,不在乎他们平时是否有时间参加调查,只是希望通过他们能让政府更多地接纳我们。

        但NGO过去存在的问题,现在依然存在,比如NGO的注册问题。现在能够注册成功的无非有两种,一种是基于国际机构在中国的项目,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由国际机构支持与地方政府部门合作,逐步转型成为本土民间组织的;另一类能够注册成功的组织,则是发起人往往有学术研究方面的成果或是在政府部门工作等相关背景。像“绿色昆明”,是挂靠在昆明科协下注册的,由昆明科协作为担保人。

        记者:你对NGO和社会合作的最大愿望是什么?

        梅念蜀(笑):希望王石能到昆明,给云南的企业做一些关于社会合作的讲解和分享,借此促进地方的合作共赢。这是我的一个预谋,早就想请王石来昆明办讲座了,怕他太忙没时间。我想如果当着那么多人提,王石肯定是不会拒绝的。果然,他答应只要我们这边安排好,他随时可以过来。

        我们这次的滇池项目,最大的不足是没有企业参与,这和我们的观念有关。刚开始组建“绿色昆明”的时候,我们的想法是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就行,没必要整天跑到人家面前说这说那的。但通过这几年的工作后才发现,我们手里的资源太少了,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缺乏资金。我们调查的这个项目,总共花了4000多元,基本是自掏腰包。如果项目需要大数目的资金,以我们目前的筹款能力,就只能干瞪眼了。

        现在我发现,很多企业家对社会工作是很热心的,只是他们没有消息渠道,我们又不懂得去推介自己。今后,我们会不定期的举办一些沙龙,邀请企业、媒体、市民参加,如果可能,希望能邀请政府官员参加,最终实现真正的共赢。

■记者手记

参与者渴望程序合法

        SEE·TNC生态奖,和绝大多数读者没有关系。但这个奖所包含的项目,却和我们很多人都息息相关,比如滇池地下河水流域的调查,比如沼气环保乡村教育,这也是我们如此关注这个奖项的原因。

        延伸开来,这些项目的好坏及被认可程度,关乎这个社会在某一个领域、某一个方面的点滴进步。我们看到,评选设置中关于权重40%的网络投票,最后上演了一出“闹剧”。得票少的成为第一,得票最高的反而出局。这样的结果,从一定层面上看,似乎是主办方强调的“合作共赢”理念得到了彻底贯彻;但从另外一个层面上看,主办方追求程序正义方面的智慧不足也就凸显了出来。

        一个奖项的设置,评选过程在顾及道德公平的同时,也必须要求程序合法。这不是旁观者的要求,而是参与者的渴望,SEE以及其他类似的中国本土NGO奖项,在这个方向上,还应该大有作为。

■相关链接

本土NGO资金匮乏

        据《2007云南本土NGO现状及发展报告》显示,在调查的35家民间机构中,有23家的机构资金来源为国际机构(包括国际机构、基金会、世行、亚行等),占调查总数的66%,其中有15家机构资金来源仅从国际机构获得,没有其它资金渠道。有6家机构资金有部分来自国内机构;有6家机构资金部分来自于社会捐助。有4家机构获得政府部门的部分资金支持。

        在35家机构中,有20家机构的资金来源单一或没有资金来源;有10家机构有两处收入来源;有5家机构有两处以上的收入来源。

        总体而言,在有收入来源的机构当中,大部分机构的资金来源主要依赖于国际机构,即使有国内机构或政府、企业、个人的捐助,也只占其收入较小的一部分。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后续  后续词条  风波  风波词条  生态  生态词条  引发  引发词条  SEE  SEE词条  
公益

 大部分舆论支持 广东放宽NGO新...

 面对日益增多的群体性事件和社会矛盾,处在转型期的中国社会正探索新的社会管理之路。广东省日前提出放宽民间组织登记注册门槛的做法,因体现新的社会管理思维而获得大部...(展开)

公益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最透明

 两年多来饱受争议的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在今天发布的“中国基金会透明指数2012排行榜”上获得满分,和另外16家基金会并列第一名。 该指数由研究...(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