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额信贷在中国已经发展许多年,但多数小额信贷集中于常态的金融服务中,一旦涉及重大自然灾害,小额信贷如何跟进并且服务灾区在我国尚属空白。
中国扶贫基金会灾区小额信贷的尝试,为如何利用小额信贷为灾区服务提供了模板。
对于四川灾区重建,部分专家认为选择小额信贷能够更好地完成灾区“造血”功能,调动灾区人民的积极性,盘活灾区经济。
但从我国现行的小额信贷服务中可以发现,多数小额信贷集中于正常情况下的金融服务中,一旦涉及重大自然灾害,小额信贷如何跟进并且服务灾区在我国尚属空白。
中国扶贫基金会灾区小额信贷在绵竹的此次尝试,无论如何,都为如何利用小额信贷为灾区服务竖起了模板。探讨小额信贷试水绵竹的利弊,将为全国更广泛的地区带来借鉴意义。
生产自救
绵竹市汉旺镇新开村,一家农户的院中满是猪、鸭子、鸽子和奶牛。这是村民汪顺华、唐元芳夫妇的家,他们刚刚因“如新5·12小额信贷”而从震灾中重获新生。
今年35岁的汪顺华,2001年以前在汉旺一家奶牛场打工,和妻子唐元芳相识。学得喂养奶牛的技术后,夫妻俩决定回家自己养殖奶牛。
汪顺华于2001年开始喂养奶牛,当时其从银行贷款25000元,买回了两头奶牛起家。经过不断积累,在汶川地震之前,汪顺华家已经拥有6头产奶牛和6头待产奶牛。
但令所有中国人铭记的“5·12”汶川地震却震碎了汪的“奶牛梦”。
虽然并无人员伤亡,但震后因无水无草无饲料,汪顺华只能将奶牛贱价卖掉,造成直接损失4万余元。
在汪万分窘迫的时候,“如新5·12信贷基金”及时地出现了。
汪顺华向“如新5·12信贷基金”申请小额贷款两万元,成功后购买了3头奶牛,这一切完全在汪的意料之外,让他感到“诧异且高兴”。
当三鹿爆发三聚氰胺事件后,全国对于“毒牛奶”的追问开始持续出现,这也直接影响到了四川奶农的生活,其中当然包括正准备重新起步的汪顺华。
风波并没有持续太久,三聚氰胺风波渐渐平息后,新鲜牛奶的需求量逐步上升,汪顺华的生意也越来越好,新添的奶牛能给汪顺华家增加不低于1500元的收入。相对来说,每月的还款金额——1840元,对汪来说也不是一件难事,他曾自信地表示贷款“不高,还得起”。
每天,汪顺华的父母专门割草,妻子唐元芳早上七点、中午两点、晚上八点挤奶,他自己打扫牛圈和送奶,虽然辛苦,一家人齐心协力,他们相信,日子总会慢慢的好起来的。
其实这样的四川绵竹灾区的农户还有很多,在地震前,汪思斌、彭正蓉夫妇是绵竹遵道镇的养殖大户,其家中几千只鸡每天产下的鸡蛋被批发零售到各地,凭借此,汪、彭夫妇过着小康生活。
可汶川地震把他们的美梦打破了,地震发生后,“汪思斌赶到鸡棚一看,顿时傻眼了,房子垮了,石头瓦片下全是血淋淋的死鸡。后来一清点,有2000多只。”汪思斌的爸爸想起那一幕还心有余悸。汪思斌家直接损失高达17万元。
震后,为了重建家园,汪思斌从绵竹一家国营公司辞职,并申请了“如新5·12小额信贷”基金贷款2万元,用于购买鸡苗和饲料。汪思斌一家人早出晚归,全心投入到这个事业中,经过不懈努力,现在收入开始回升,每月的1840元的还款额已经毫无问题。
今年快六十岁的张明冲是绵竹汉旺镇远近闻名的困难户,曾因不守信用名声扫地。四十岁前的张明冲还有嗜酒习惯,原本家境就贫寒的他因此还欠下一屁股烂债,其前妻生下儿子后不久就偷偷离家出走。
再次结婚的张明冲决心改掉恶习,但突如其来的大地震却彻底破坏了张明冲的家庭,让刚刚盼来希望的张明冲全家人再度陷入了绝望。“当时我们全家人就靠简陋搭建的临时房子住了整整一年。好在从如新5·12小额信贷基金信贷员王智华那里拿到了小额贷款,这才补齐了重修新家的资金空缺。”
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的资金来源一直是各方关切的重大现实话题。
如新中国总经理郑重告诉《公益时报》记者,如新中国在资助灾区的调研期间曾遇到过困难,由于身上背负着捐款人的重托,所以其在项目选择上煞费头脑。“然而我们从2006年诺贝尔奖得主尤努斯的案例中得到启发,觉得小额信贷是个很好的构想,而这个构想正和扶贫基金会的构想契合。想法付诸行动后,小额信贷在成立、招募、选择和培训信贷员上都遇到一些困难,虽然花了一些时间,但是很快就上了轨道。”
2009年1月份,“如新5·12小额信贷基金”在四川绵竹正式设立。
“如新集团是第一家和扶贫基金会提出‘小额信贷下灾区’构想的公司,之前我们和达能、耐克这些公司也有合作,于是就和他们一起做这个事情。”郑重说。
此后,达能、壳牌、耐克等跨国公司也先后和中国扶贫基金会的全资直属公司中和农信项目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和农信)合作开展了“5·12小额信贷”,并在四川灾区试点。
据统计数据显示,截止目前,仅“如新5·12小额信贷基金”已累计发放贷款254万元,已有150户受灾群众从中获益。
对于小额信贷基金发挥的积极作用,基金投资人如新中国倍感欣慰。公司负责人表示,“如新5·12小额信贷基金”主要目的是帮助灾区群众实现灾后重建,“通过这种形式的贷款不仅可以培养和提高农户的自立自强精神,促进农户在当地就业或实现自我就业,避免造成留守儿童及空巢老人带来的社会问题,同时还可以帮助灾民实现生产方式的转型”。
郑重告诉记者说:“现在四川灾民的最大困扰是安居问题,以他们现在的状况,目前很难在一般的信贷机构或者金融机构贷到钱。所以不需要抵押、只需要几个农户联保的小额信贷方式恰好能解决这些问题,其手续简便,在申请后一般三天内就可以送款到家。利用这些资金,村民就可以先把房子盖好,然后再启动生产。可以说,小额信贷弥补了目前金融体系中的一个缺口,尤其针对于灾区中的难题。”
如何推广、延续
这种全球知名的“穷人银行”小额信贷模式,与商业银行的纯商业性信贷方式相比,具有将公益性与市场化相融合的特色和优点。
据中和农信负责人介绍说,中和农信的小额信贷针对四川震区的特殊情况,把以往以扶贫为目的的小额贷款做了创新,“如新5·12小额信贷基金”主要存在以下特点:额度升高,由每人可贷最低两千元、最高1万元,调整为可贷5千元到3万元;更关注还款人的现金流,即每月可支配收入;贷款时无需抵押物,只要寻找一名担保人和一名共同借款人即可放贷;从申请到最终拿到贷款只需3-7天。
“5·12小额信贷”和常规的小额贷款的产品设计有一些不同,之前的扶贫小额贷款,现在叫做创业贷款,主要用于农业、畜牧业的发展。但地震后最重要的是民宅的建设,之后才能考虑生产的发展。
就“新5·12小额信贷”的服务来看,安居贷款除了贷款给农户,信贷员还会给农户提出一些好的建议,比如如何降低耗材、如何减少破坏环境等。在创业贷款中,有提供给农户有用信息的服务,其也能通过当地的农业组织或者培训信贷员提供一些技术上的支持。
关于贷款风险问题,但中国扶贫基金会秘书长王行最却不担心,他介绍说:“对于小额信贷风险管理我们设计了一整套的管理方式,一是贷款的数额并不大,最多为3万元,小额信贷的贷款单品平均额是5千元,是针对特殊群体的信贷服务;二是所有的管理人员都来自本乡本土,熟悉了解当地的文化,尤其是信贷员了解贷款人的信用;三是管理体系很完善,由信贷员监控客户,我们来监控信贷员。综合此,我们控制风险的手段很有效。”
中国扶贫基金会的此次尝试将小额信贷上升到了新的层次,其打造一种信贷产品但不同于传统上的信贷服务,除了放款给农户之外还附加了有价值的服务。
中国扶贫基金会要把四川什邡市的小额信贷也建立起来,据王行最透露:“除了在绵竹、什邡,我们还要延伸到其他重灾区,这个时间有可能是5至10年。我相信如果做的好,‘小额信贷下灾区’这种模式将是永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