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民间组织在抗震救灾中的角色

  青海玉树,如此具有诗意的地名,4月14号一场7.1级的强震摧毁了这座美丽的城市,上千同胞丧失了生命。除了政府的救援队伍,很多民间机构也纷纷奔赴玉树,群众的捐款热情被再次点燃。

  4月20日,由财新传媒与第一财经传媒联合打造的《首席评论》节目对玉树地震进行探讨:在抗震救灾过程中,民间机构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政府和民间机构在抗震救灾的关系上应如何协调?大地无情人有情,但是在灾难面前,群众的热情又该如何发挥?

  希望工程创始人、南都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徐永光介绍,玉树地震发生后,很多民间组织反应特别迅速,如青海民和县某残疾人康复中心,在震后一小时内就发出呼吁,到灾区救灾应注意哪些问题,几小时之后在西宁成立救灾组织协调办公室,并对民间组织救灾提出了25个救灾注意事项。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NGO研究所所长邓国胜也认为,“5?12”以后积累了很多的经验,此次民间组织的反应非常迅速高效。他同时也认为,政府和民间组织应该相互合作、配合,因为政府和民间组织各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尤其在救灾和灾后重建时期,特别需要两者的密切的配合,发挥各自的优势和长处。

  邓国胜认为民间组织的运转,既需要政府的监督,也需要社会的监督。他提出两方面建议,第一方面,基金会可以具有民政部门批准,可以在救灾时募款,民政部门也可以接受社会的捐赠;第二方面,对于公共基金会,政府除要求其公开透明、进行审计检查外,还需通过专项评估告诉公众,善款的使用效果和进度进展。

  邓国胜对于在灾难前群众热情的发挥提出两点建议,第一建议群众有热情,第二建议群众有长情。他认为灾后重建不是两三年就可以完成的,要奉献爱心,不仅现在奉献,更要持久的奉献。

  徐永光认为,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时,捐款人应更加理性,其理性应表现在两方面:第一,捐款要有明确的指向,接受捐款的机构要尊重捐款人的意愿;第二,捐款人要考虑到灾后重建是一个长期、艰苦的一个过程,仍然需要捐款人和公众的长期关心、关注,尤其应该支持为灾区群众和公益组织服务的项目。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民间组织在抗震救灾中的角色  抗震救灾  抗震救灾词条  角色  角色词条  民间  民间词条  组织  组织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