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10平方米的陋室里,积满了灰尘。孙祝舟正在弹电子琴。他已经61岁了,戴一副大框眼镜。13年来,他就这样弹着琴,守着这家“作舟之家书屋”。
其实,书屋早已不盈利。它成了一个“练歌房”,草根歌手的梦想舞台。
从这里,骑三轮卖鸭脖的四川汉子邹居友唱进了全国红歌赛,开小饭馆的湖南人欧世阳唱进了刘三姐艺术团,做过保安的土家族小伙子石建军成了民歌传承人……
每年,每个星期,在这个绍兴城南大桥边的小书屋外,一群群打工者相聚,放歌。不分年龄,不分身份,放下谋生的重担,此时,生活就是一首歌。
卖鸭脖的唱响全国红歌会
不久前,邹居友参加了红歌赛节目录制,周六晚上在东方卫视播出了。一提起音乐,他就难抑兴奋。
47岁的邹居友是四川绵阳市三台县人,2005年,他和妻子一起来到绍兴,在菜场里卖鸭脖子。有时也骑黄包车。
邹居友很喜欢唱歌,时常边做生意边哼曲子。
有一天,在菜场,他遇到了孙祝舟。
老孙正好来买鸭脖子,听到邹居友哼的曲子,就请他来自己的书屋练歌。
那时,老孙退休已经好几年了,租了门面开小书店,常常弹电子琴。日子久了,他的琴声引来了很多打工者。他们常在一起你弹我唱,切磋歌艺。
1997年开始,孙祝舟花了上万元买来音响、电子琴、二胡、琵琶等,把书屋包装成了“练歌房”,专门为民工提供一个唱歌的地方。
这次相遇,邹居友也成了常客。
一开始,邹居友唱不好,老孙和几个内行人就一句一句地教。这一唱就是五年。渐渐地唱出了名气,这几年,他先后获得了“浙江省十大才艺青年奖”、“四川省优秀农民青年歌手”等荣誉。
今年上半年,邹居友在大家的鼓励下,参加了“2010中国红歌会”比赛,成为成都赛区的前30强歌手。
“当时真没想到会有这一天,其实我们打工的人也都有自己的梦,我们需要的是一个舞台。”邹居友说。
开间练歌房,让打工的人少点寂寞
老孙是绍兴人,今年61岁,以前是个音乐老师,业余时间特别喜欢弹琴唱歌,还获得过全省职工业余电子琴大赛一等奖。
10多年前,因为身体不好,老孙提前退休了。他在绍兴城南大桥附近租了一间1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开了个“作舟书店”。
除了卖书,平时老孙就会在书店里弹琴。日子久了,他的琴声引来了很多周边热爱音乐的外来务工者,他们常在一起你弹我唱,切磋歌艺。
从1997年开始,孙祝舟花上万元买来音响、电子琴、二胡、琵琶等,渐渐地把书屋包装成了“练歌房”,为喜欢音乐的外来务工者搭起了一个特别舞台,让他们免费练歌,丰富业余生活。
从2005年开始,老孙还定了个“制度”,每周二和周五晚,大家在一起开“音乐会”,学一学,比一比。
为什么会坚持这么多年?老孙说,外来务工者他们很辛苦,平时也没什么业余生活,歌声可以打动他们,消除他们的寂寞,消除他们的自卑。出于这样的感情,他一直坚持了。
逢年过节,孙祝舟还组织他的“‘作舟之家’演出队”,深入社区、街道、敬老院和部队进行义务慰问演出。去年和前年,他的“练歌房”先后被评为“省级文化示范户”和“绍兴市优秀文化示范角”。
这些年来,老孙的小书店早就不盈利了,好在房东很支持他,免收了他的房租。剩下的开销,老孙掏出了自己的退休工资顶上,“练歌房”才得以一直支撑了下来。
练歌房改变很多打工者的人生
13年来,有多少人来练过歌,老孙已经记不得。“好几万总有了吧。”
“他们的生活很苦,但喜欢音乐,对未来充满了梦想,并在一直努力着。”老孙感慨地说。
36岁的石建军做过建筑工人、保安、服务员等等十多个工作,唯一不变的是对音乐的热爱。只要一唱歌,一天的劳累就没了。
他爱唱歌,但水平不高,都是“吼”。老孙就教他:不要赶时髦,先唱好一首歌。
石建军果真做到了。一年半时间里,他就学唱一首《老家》。有人笑他,他不在意。不断练,不断唱,这首歌成了他的成名曲。
今年初,石建军回家探亲,在小县城里唱了一回,竟然引起不小轰动。当地文化部门找到了他,确定他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传唱当地民歌文化。
像这样的故事还有许多。历经13年,练歌房还是那个练歌房,但很多打工者的人生因此改变。
有的走了,有的新来,不管怎么变,孙祝舟都会继续守着他的琴,他的音乐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