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肖培琳从丰台区地税局卢沟桥所走出来,望着沉浸在平安夜喜悦中的人们,她却无法轻松。为了能够让从事残疾人服务的利智康复中心(以下简称“利智”)申请到免税资格,她已精疲力竭。她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开办的公益机构,在国家有政策的情况下,不仅难以免税,反而被催缴税款。对此,专家表示,政府部门亟须统一口径,理顺政策,主动协助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社会组织完成规范。
>>事件 申请免税时反被追缴
肖培琳的麻烦皆因今年4月份北京市出台的京财税[2010]388号文件,即《关于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认定管理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该文件第四条称,非营利组织免税优惠资格的有效期为五年。
这个文件给了肖培琳莫大的希望,利智成立10年来,一直没有走正规的免税之路。肖培琳以为,残疾人服务机构本就属于免税组织。
年逾花甲的肖培琳很清楚,自己的身体难以再为利智奔波,为了给接班人铺路,使利智更正规是她必须去做的。看到388号文件后,肖培琳在很短的时间内准备好了所有的申请资料,到丰台区地税局卢沟桥所申请免税资格,但事与愿违。“当税管员看了文件后,发现利智以前都没缴过税。说我们早就该缴税了。”肖培琳说。
税务所非但不受理利智的免税申请,反而一下子就把利智的发票停了,一停就是4个月。这可急坏了肖培琳,她开始不停地找税管员、税务所长等人,前后不下50次的奔波往返。今年10月,暂时解决了发票问题,但是依然被要求年底前补缴所有税款。“我们去年还在亏损,若不是政府补贴,我们连年检都过不了,这么多税,我怎么缴啊?”肖培琳说。
12月7日,利智的财务人员发现机构工作人员的个人所得税也无法申报了,一问税务所才知道,因利智拖欠税款,将税号停用了。
12月24日,肖培琳是带着些许安慰走出卢沟桥税务所的,经过税务所领导对此事的进一步了解,不仅恢复了利智的税号,还决定就利智的免税资格再次向上级单位申报请示。面对依旧被追缴的税款,肖培琳一声叹息。
>>疑惑 十年未缴税无人问津
利智于2000年成立后,始终没有缴过税,至于为什么没有缴税,肖培琳坦言并不清楚原因。“当初在创办时,不知道区残联和区民政局是怎么和税务协商的,虽然没有文字手续,但一直没人跟我们要过税。”肖培琳说。丰台区残联是利智的上级主管单位,而民政局是利智的注册登记机关。“当时,我想拿着登记注册证和福利办给的福利证就不用缴税了。”肖培琳说。
据丰台区地税局卢沟桥所相关负责人称,利智本身有报税义务,假如符合免税条件需走正规手续办理,即使手续办下来,也是从办下来后免税,之前的税款依然要追缴。
就10年来税务所为什么没有对利智征税的问题,该负责人也坦言,确实存在“征管漏洞”现象。
>>争议 更改业务范围遇阻力
为了证明自己的机构确属免税范围,肖培琳查找各个条例文件,国务院令第540号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让肖培琳眼前一亮,该条例第八条称,“下列项目免征营业税:(一)托儿所、幼儿园、养老院、残疾人福利机构提供的育养服务,婚姻介绍,殡葬服务”。
肖培琳拿着这份文件到税务所,却再遭拒绝。相关负责人指出,利智的业务范围里没有“育养”内容。肖培琳感到疑惑,利智作为一家智障人士的服务机构,怎么会不属于育养范围?尽管业务范围中写着“面向社区为智障人士提供生活自理能力、简单劳动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康复训练活动”,但是从事的就是残疾人的养育服务。
“我们依据的是国税局条例,法人证书和福利证上没有育养两个字,无法办理。”税务所相关人员称。
无奈之下,肖培琳又找到丰台区民政局民管办说明情况。在民管办指导下,肖培琳找到业务主管单位丰台区残联,通过网上申报等程序,终将法人登记证书等证件上的业务范围修改为“面向社区为智障人士提供各项育养服务。”
然而到了利智的另一个主管单位丰台区福利办时,再次受阻。福利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依据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19号令,业务范围没有问题,没必要更改,“拿着我们的社会福利证到税务部门就应该享受免税”。
“但是民政部的文件,税务部门根本不认,他们只认国家税务总局的文件。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肖培琳说。>>专家
政府部门需理顺政策
就民非单位免税难的问题,清华大学NGO研究所副所长贾西津表示,这对于民非等社会组织而言是普遍现象。“出现争议的责任不在于社会组织,而是民政和税务部门对法律条例解释不一致,继而存在执法程序上的问题。”政府部门亟待理顺程序,促进政府部门间的协调,并统一口径,这都是走向未来规范必须做的事情,而不是为难社会组织。
贾西津说,由于相关政府部门无法将政策理顺,逼迫民非和社会组织等做出模糊行为,不得不走在法律边缘。但是,对既往不规范不完善的政策用在现今规范的政策里是不合理的。非规范行为如何纳入法律还是问题。
她建议政府部门应给予相关书面说明,尽管没有硬性法律条文要求出具书面确认,但是诸如残联、区政府等相关主管单位和部门可帮助民非单位协调,这也是一种主动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