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方面是社工人才需求的大幅增长,另一方面却是毕业生纷纷抛弃这个专业。理想与现实存在多大落差,社会需求与人才教育之间又发生了怎样的错位?
每一年的毕业季,都有许多应届毕业生陷入何去何从的迷茫与焦灼。这个6月还未来临,但陈彩萍在同学眼中已提前得以“解脱”。这位出生于1988年的浙江姑娘,即将从中山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硕士毕业,成为中大社工专业为数不多的回家乡考上公务员的“幸运儿”。很多同学们羡慕陈彩萍,不仅因为公务员考试是“千军万马挤独木桥”,更因今年广东省公务员的招考目录中并没有对社工专业硕士生的招考。
2012年,新一批社工大学生即将踏入社会,在这个政府管理和民++间管理之间的关系正在逐渐重构的时代,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大幅增加,是否会影响到这一批涌入社会的年轻人的就业态度和人生选择?
转行
理想和现实几乎是每个年轻社工毕业生都要面临的纠结。在中山大学等广东6所院校每年毕业的七八百名社工专业学生中,转行是大多数人的选择。
陈彩萍本科就读于东北电力大学社工专业,虽然是稀里糊涂被调剂的,但她还算喜欢这个专业。“真正向往社工的人都会想来南方,内地学校的社工无论在资源还是实习都比较落后。前两年就传说广东是社工的春天。我就考了中大的研究生。”
陈彩萍大部分的本科同学,都因为念了社工专业导致找工难,班上几乎没有人毕业后做社工。考研,既可以换一个环境,也可以给自己一个就业的缓冲时间。
来到南方后,陈彩萍的确感受到了社工春天的强烈气息。读研给她带来的最大影响就是价值观的转变,“老师们谈社会制度变革,谈社工推动社会根本问题的转变,特别有煽动性,有时觉得自己就像救世主。”
但真正面临找工作时,她跟父母商量,总觉得自己专业的就业前景是看“政府脸色”,“政府政策放宽我们就有饭吃,如果哪天改了是不是就什么都没了?”受到媒体报道影响的她开始对社工行业担忧,“内地发展还不完善,而且很多机构财务都不透明。”
最后,陈彩萍没有当社工,而是当了当公务员。她对自己说,“即使没有做社工,但社工的理念也会带到各个工作岗位中。”放弃社工还有一个重要原因:社工很忙,工作和生活很难分开,“我还没谈对象,影响结婚生子啊。”这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社工专业一直以女生居多。陈彩萍班上男女比例接近1:10.在步入工作岗位后,她们也很难接触到适龄的男生。
毕业已经进入倒计时。此时,签合同-论文答辩-毕业合影-散伙饭,每一道程序都像流水线上的作业一样有条不紊,时间已经不允许他们再有浪漫的幻想和片刻的迟疑了。经历过找工的磨砺和挣扎下的他们,内心正被现实和未来的不确定感不断侵蚀。
“因为常常接触的都是社会底层的人,年轻女孩子做社工后都不能打扮,有时候梳马尾都会被人说,有同学只好准备了专门的‘工作服’。年纪轻轻的,多难受啊。”陈彩萍的同学仇焕芳说。她们看到媒体有社工遭到性骚扰的报道,由于社工需要长期和服务对象打交道,女生们担心这些对今后家庭存在隐患。
理想
“社工专业的同学有三类:一类是一定要做社工,一类是找不到别的工作就去做社工,一类是打死都不做。”仇焕芳说。在中山大学2010级社工专业硕士班2011年的一次调查问卷中,全班58名同学,有16人坚持要做社工,3人肯定不会做,剩下的则“摇摆不定”。
“广东的各个社工机构成员大部分来自二本学校和外地的社工系学生。而中山大学社工系每年出国、考研、保研的学生已经占到一半以上,剩下一半中,只有约1/3有意向做社工,这可能也和中大学生的自我期待值有关。”中山大学社工系的郑广怀老师说。
1988年出生的余娟娟,是中大为数不多的选择从事社工行业的学生之一。在她的同学看来,像她这样能把社工当做事业的人,多半有些“理想主义”情怀。
这位河南姑娘外表与大多数“85后”无异:一头齐腰的黑发披在脑后,中间束起一缕,蓝灰色的小背心、米白色开衫搭配热裤,说起话来喜欢配合各种手势。
余娟娟今年4月份就已经在广州启创社会服务中心入职,她的导师是这家机构的发起人之一。去年7月到12月,她曾在该机构实习。除去导师的影响外,启创的平等、相互尊重的工作氛围也深深地吸引了她。更何况,岗位也是她喜欢的——社会组织培育。
虽然各方面都很满意,但在得知工资的那一刻起她仍然郁闷了。“税前才3000元,我很纠结,非要在理想和现实中做一个选择吗?”在中大的一间咖啡馆里,她一边搅动着面前的红枣茶,一边说道。有老师开导她,第一份工作不要太被工资遮蔽了双眼,要看自己是否喜欢,是否符合未来发展方向。
余娟娟最终还是决定遵循自己的内心和理想。她的规划是这样的——先实践两三年再继续深造,转研究岗位,如果能实践几年再回到课堂,效果会很好。
比起余娟娟而言,湛江师范学院的雪雯在工作中的幸福指数更高。2011年毕业的她,目前就职于东莞市普惠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他们班34名同学,有80%选择了社工行业就业。
“社工不像其他行业升职空间大,但找工作不太难。”雪雯对于税前3800元的工资基本满意,“只是希望福利能有所提高,目前社工的四险一金都是全市最低标准。”
与同学比较后,她发现,“东莞、深圳的福利待遇比广州好,跟各个地区政府购买的服务费相挂钩。但服务费不是直接给到社工,而是要扣税、扣管理费和一些活动经费,所以深圳购买的服务费高,但社工拿到手的工资却不如东莞。”
虽然改行的理由五花八门,但归根到底,大多数人选择该行业都是因为对专业的喜爱。“这种开心不是因为自己在帮助别人,而是看到你帮助的人在努力,在改变。”雪雯说。
社工缺口
一方面是社工人才需求的大幅增长,另一方面却是毕业生纷纷抛弃这个专业。理想与现实存在多大落差,社会需求与人才教育之间又发生了怎样的错位?
2012年,广州将需要8000~10000名社工。到“十二五”时期末,广东要实现每万人有5个以上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工作的人数包括专业社工、志愿者、义工等要达到常住人口的10%以上。届时,按照广东的人口基数,该数字将达到上千万人。
与此同时,从今年开始,广东省各地的社工薪酬待遇都有所提升。广州的专业社工和社工督导的月薪已达3000元~4500元;东莞购买社工服务经费标准高达7.2万元/年·人,十二级助理社工师的月薪平均达4600元/人,督导助理级别的一线社工月薪平均达6000元/人。
尽管如此,广东现在在职的社工数量还有很大缺口。目前广东省专职社工仅3000余人,其中广州仅2100人持有社工证。
社工缺口背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政府与高校在社工定位上存在的许多落差。薪酬水平是大学毕业生寻找工作的重要考核指标,但目前社工行业薪酬水平虽有提升,仍未能满足部分一流高校学生的心理预期。“社工的薪酬至少应该达到社会平均收入水平的中等偏上。因为社工面临的压力和投入的情感会更多,从职业风险排序来看,社工是偏高的,这个风险不是物理风险,而是精神健康和情绪压力。”郑广怀认为。
从薪水的上升空间来看,督导助理比一线社工只高出1000元,与企业相比,上升幅度明显要小得多。这意味着,在毕业两三年后,从事社工行业的收入会跟其他行业逐渐拉开距离。“政府给的起薪不算低,但工作两三年内涨幅不会太大,如果有机会,他们还是会考虑转行。”华南农业大学社工系的苏巧平副教授说。
襁褓中的行业
然而,薪酬水平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目前广州市政府购买服务的标准是一位社工平均十万块,包括税费、服务经费、办公经费。加之社工机构本身不盈利,如果纯粹靠政府购买给的财政,经费仍然紧张。
而在国外,成熟社工机构经费来源要更加多元化,如通过开展收费型项目、基金会以及募捐。但在中国,这些多元化的渠道尚未建立,尤其是在社工发展的初期阶段,社工机构开展收费服务和募款都会遭到公众的质疑, 广东省目前并未出台收费方面的政策指引。
除了薪酬和社会认可的影响外,这个新兴行业的发展空间也是影响就业选择的重要因素。虽然目前各大高校的就业统计还未完成,但由于广东省今年社工需求的增长,有不少社工专业的学生已经拿到好几个社工机构的offer,却仍然徘徊不定,等待新的机会。
“很多社工机构成立才一两年,学生也会考虑,规范程度和前景如何,职业晋升序列会是怎样。学生不知道职业生涯发展是怎样的,他们不知道前途在哪里,也不清楚政府对社工的支持是不是制度化的。这些疑惑让他们对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感。”苏巧平说。
这种不确定源自于社工行业本身的发展规律和外在要求之间的矛盾。苏巧平认为,不同政府部门对社工机构和项目定位不同,很多人都希望能看到成效,但社工的工作业绩不是立竿见影的,社工做的是人的工作,需要一定时间。“在大家普遍不认识社工,场所不健全的情况下,社区从没有听说过你,到信任你,到接受你的工作需要很长时间。”
学院派的价值导向也是令年轻人们纠结的重要原因。“中大会灌输给学生的价值导向是:社工不仅仅是给政府和公民服务,而是推动社会变迁和改变社会制度的重要力量。”郑广怀说。但在提倡稳定、和谐的大背景下,外部制度并不支持这样的学术训练。所以许多学生在内化这种价值观念后,发现要么向体制妥协,要么是挣扎其中。
社工专业的特殊性在于,社工通常都有着很强烈的追求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但很多不公平的社会问题,其根源都是不合理的社会体制造成的。
实际上,社工体制改革背后牵扯着国家福利体制改革和社会体制改革。“比如社工只能给农民工留守儿童提供服务,但如何从根本上消除这种问题,却在于改变户籍制度。”郑广怀说,“社工帮助解决制度产生的问题,某种程度上是帮助维系这个制度的运转,而不是挑战这个制度,这是一个伦理困境。”
新一代社工毕业生的就业,映射着社工在这个时代里的挣扎。无论如何,这种挣扎和不确定性都潜藏着无限的可能和生机,每个人对理想价值观的坚守和脚踏实地的践行,都影响着行业和社会的走向。
职业规划大家谈
ndy:先尽量找到与社工对口的工作,如有需要,会考虑考研。
Candy:自由职业积累,十年之后开餐厅。
小夏:做什么都行,只要不做社工。
航英:在5年内升上经理级别,薪水达到5000左右。
Michelle:先就业一段时间看是否合适自己,再决定是否深造或转行。
Ken:先就业再谈其他。
Andy:社工需求量大,就业形势良好。
阿宇:就业应该不成问题,但流失度应该比较高。
洪磊:中国社工,机遇与困难并存着。还是看政府的态度。社会福利扩大,NGO制度放宽,社工就大有可为,反之则发展困难。
小夏:非常不乐观,中国的土地自然有其规则,几千几百年了,哪能那么容易被一外来小毛头一会就改变了?如果只是到处擦屁股的社工,别指望谁会觉得你是非政府的是第三方,别自我安慰了。社工真的要往政策倡导啊监督方面走,所以就业岗位必然不要那么多。再说,社工行业的发展关键是让社工自个儿变成潜在服务对象,还看不到希望,无论是自己的还是行业的。
Michelle:就业门槛低,但待遇不够高。
Eric:未来发展前景很大,但目前对大学生没有太大的吸引力。
Guest:完美。
若玲:社会需求量大,但国家到地方的支持力度还不够,教育及职业体制不完善,行政化过强,在这样的情况下社工不能很好、稳定地开展工作,可能会不断跳槽甚至转行。
(受访者部分采用化名)
(实习生何丽英、陈玉芬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