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年会”于8月31日在北京举行。上图为“社会现实与责任变革”对话。(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新浪财经讯 “第四届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年会”于8月31日在北京举行。上图为“社会现实与责任变革”对话。
以下为对话实录:
王凯:谢谢于教授,现在我们再次请出李英强,进行一个简短的对话,有请。
两位都是把自己的想法和实践相结合的人,在你们的实践中换得了大家对你们的尊重,对两位我都是非常尊重,但是对英强兄的尊重似乎和于教授不一样,我和英强是同龄人。你很吃惊是吗?你要以为长了头发,留了头发就比我年长。但是有一定是出乎我的意料。这样一个年级的人突然想要办学,而且要办一所大学,对于我来说这种想法从来没有,即便是有也要等头发白了以后。估计这一天没了。
英强,怎么想到办这么一所学校,立人大学在你看来,在社会当中到底会起一个什么样的作用。
李英强:很惭愧,我们叫做立人大学,实际上和传统的大学非常不一样。它没有固定的校舍,甚至是没有固定的老师,他也没有固定的课程。我们之所以叫做立人大学,其实重点在“立人”这两个字上。因为我们希望目前在大学里面很迷茫的青年人,或者是说读完大学还很迷茫的青年人。能够透过与这个社会的长者和老师的互动,能够通过阅读读书,阅读经典这样一件事情能够为自己的发展未来能够理清楚更多的头绪。
所以,这个事情这么做起来就不是很难。而不是说我们要找很多很多钱把楼房盖起来,然后圈一块地。没有那么复杂。
王凯:有人说立人大学挺奇怪的,从你的硬件来说,从上课的方式来说,他是最不像大学的大学。我看到你们在一个小镇的中学,在初中的破破烂烂的教室里面上课,你们有的时候所有人都举一个蜡烛,最不像大学的大学,也有人说立人大学在上课的一瞬间是比中国诸多大学都像大学的大学,你觉得比别的大学像大学的这一点在于哪一点。
李英强:在于大学精神,我们的大学原本是有一个高远的追求的。中国有一本经典就叫做《大学》,先不要说西方的大学,我们说中国的原本大学里面就有一种对真理的追求。对一个人生也好,对社会也好的一个深度的关切。而这种精神在我们目前的主流的大学里面,失落得很厉害,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如果我们谈到追求真理的话,很多人可能会有嗤之以鼻,觉得真理一个很过时的。如果我们没有对真理的追求,对人生的负责任的态度的话,恐怕这个大学也是,无论有多么辉煌,也是虚有其表的。
于建嵘:听说过。
于建嵘:我很同意。我们认识,我们一起得过很多奖。
王凯:是在饭桌上不好跟他说,觉得肉麻的,但是在现场又觉得不说又不吐为快的,有什么?
于建嵘:我认为立人大学最重要的是说把一种开放的社会与开放的时代,以开放的人文精神融合在一起。他对社会的成长,立人大学,立人图书馆所做的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需要的,就是向我们更多的人能够利用到更多的社会资源。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学到会对社会未来的关注,这是很重要的。
王凯:我看到立人大学很多的讲师名单和聘用教授的名单,没有发现于建嵘教授,吃了这么多饭不给他们讲课。
于建嵘:我给官员讲课。
王凯:有没有一天于教授到立人大学讲课,我觉得李英强兄应该抓起这个机会向于建嵘教授提出申请。于建嵘教授在微博上,以及他所做的很多事情上可以看到这一点,可以感受到这一点,于教授一直为弱势群体威权,你经常给官员讲课,现在又有这么多的社会资源,越来越觉得于教授做这件事好,又是你不得不做的一件事情。
但是你能不能告诉我们,其他的没有这个方面的资源的个人,或者是说我们在座的很多企业在想尽到社会责任的时候,尤其是想帮助到你帮助到的这些弱势群体的时候,他们应该怎么做?
于建嵘:我也没有什么资源,因为只是一个普通的学者,而且非常普通的学者。我另外一个问题,我们能做的事情,我一直不认为我能够做许多事情,而且我也不做那些我不能做的事情。所以很多人说你为什么不做这个,为什么不做那个,我说我就是一个普通的教师,我也没有那么大能力做那么多事。所以我一直认为我在做所有人能做的事情,我觉得你能把你能做的事情做好就不错了。
王凯:都是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只要做你能做的事情。其实这和大家接触的越来越多的微公益来说都是很相像的,什么叫做微公益,就是你只要付出自己的举手之劳,对自己没有负担,但是同时又帮了别人。
英强,你怎么看待一个负责任的人,在这个社会上负起责任的人,能尽到社会责任的人,先不说企业,这个责任应该是什么样的。
李英强:可能没有什么定义,我觉得每个人都可以是负责任的,最基本的可以负自己家庭的责任,你可以对你的亲朋好友负起责任,你可以对你的社区负起责任,这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得到的。如果说谈到担当更大的社会责任,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首先是一个孔子说古之学者谓仁,不是那种我一开始一定要做出什么很重大的事情,为这个社会做什么,首先是对自己的生命负责。愿意真的是过一种真实的生活,不分裂的生活。有了这样的一种开始之后,他就能够在他自己的位置上担负起他的社会责任。谢谢。
王凯:好,谢谢二位,谢谢于教授,谢谢英强和我们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