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3日至4日,陕西西乡县遭暴雨袭击……
2012年7月7日至9日,陕西南郑县遭暴雨袭击……
2012年7月26日至27日,陕西佳县遭暴雨袭击……
入夏以来,暴雨似乎特别多。
然而,洪水无情人有情!
尽管,一座座房屋被摧毁,让人不能不感慨自然面前人类之脆弱;但是,一个个家园在废墟上的重建,又让人不得不感慨灾害面前人类之顽强。
每当洪水肆虐时,我们总能看到一群群神情凝重,步履匆匆的人或奔波于路上,或行走于现场。他们的凝重是因为对灾情的叹息,也是对肩负重担的勇于扛起,他们的匆匆则是因为对灾民的担忧,也是对紧急动员的积极回应。
陕西民间公益行动联盟发端于2012年4月壹基金在西安举办的“壹基金联合救灾—陕西洪灾救援筹备会”,在此次筹备会上,经过壹基金和陕西9家民间公益机构的共同商讨,最终达成共识,组建了“壹基金联合救灾——陕西民间公益行动联盟”。
该联盟是由壹基金支持,陕西妇源汇性别发展培训中心、陕西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天主教西安教区社会服务中心、陕西省妈妈环保志愿者协会、陕西省小天鹅艺术团、西部乡土发展中心、陕西知行公益发展中心、陕西省汉中希望公益志愿者协会、西安博爱儿童虐待预防救助中心、兴平志愿者城市应急救援队,共计10家民间公益组织组成的联合行动体,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整合陕西民间公益力量,发挥各家之长,更加有力的回应洪水灾害。
考虑到洪灾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往往分布于生活、交通、通讯等不同领域,若联盟要针对洪灾引起的问题进行全面回应,会降低工作效率和救援效果,最终联盟将自己的救援对象锁定在了洪水中的受灾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并于6月份,很快建立了陕西灾害救援备灾仓库。
由于该联盟的支持机构壹基金,以及联盟的10家成员单位在地缘上存在着一定距离,且洪灾的发生虽然有着时间有一定的密集期,但在具体时间上却有着相当的不定性,所以要做到救灾及时,配合有序,联盟就必须有自己的召集人和调配者。因此,联盟在成立之时就推选出了自己的首任“盟主”——陕西妇源汇性别发展培训中心(以下简称妇源汇)。
联盟之所以推选妇源汇担任召集人,主要是考虑到该机构从2000年回应紫阳洪灾之后的多年里一直将救灾作为其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人员调度,物资调配等当面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且该机构作为陕西本土NGO,在成立的多年间与陕西其他民间机构或多或少都有过工作上的接触,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关系,这些资质都非常有利于联盟救援工作的更好开展。
当然,联盟建立的初衷是为了更好的回应陕西地区的洪水灾害,但他们最希望的则是“无用武之地”,因为这将意味着没有(少有)灾害发生。然而大自然总是变幻的,难以捉摸的。救灾仓库在6月刚刚建成,7月的洪水就一波一波袭来了。
联盟的“行动”有哪些
7月伊始,骄阳依旧,当人们尚且因酷暑而不愿出门时,陕西民间公益行动联盟的工作人员们却已经投入到了紧张的洪灾救援中。
7月4日,汉中市西乡县桑园镇受到洪水严重侵袭,9日南郑县遭受特大暴雨,引发山洪泥石流,7月26日至27日,榆林突降暴雨,佳县受灾严重。一波波的暴雨来袭,一处处的群众受灾,联盟工作人员的心揪的越来越紧,越来越疼!
为了快速有效的对洪水中受灾的儿童实施救援,帮助其尽快恢复正常生活与学习。7月5日、10日、30日,联盟首届联络单位“陕西妇源汇性别发展培训中心”农村社区发展部宫光军老师在分别接到这三次洪灾消息时,都与基金会和联盟其他成员取得了及时有效的沟通,做到了灾情评估及时,救援行动准确,物资调配合理,发挥了联盟联络单位在洪灾救援中的应有功效。
由于灾害往往会带给儿童相较于成人更多的恐惧,使得他们对于关怀、依靠等情感方面的需求往往多于成人,也敏感于成人。所以在抵达每个受灾地区后,救援人员都会与受灾儿童积极沟通,建立信任,通过互动帮助他们消除内心的恐惧,并通过发放温暖包(包括有文具盒、绘图本、彩绘笔、防灾读本、T恤、香皂、指甲刀、洗发水、保温杯、毛巾三件套、书包、橡皮、雨衣、文件夹、牙膏、牙刷、花露水共十七种物品)的形式他们加油。
在“温暖包”发放过程中我们就曾遇到父亲外出打工、母亲离家出走的留守儿童圆圆(化名),相对于其他孩子在取到物资后的欢欣雀跃,小女孩稚嫩的脸上更多的是一种忧伤。当看到其他孩子都背着“温暖包”时,她悄悄告诉奶奶她也要背着。这样的坚持或许是一种坚强,也或许是对得到东西的一种担忧,怕再度失去。东西虽少,但也许在这小小的人儿眼里,也是一种依靠!
截止8月7日,联盟总计完成了完成汉中西乡救援、汉中南郑救援及榆林佳县救援,共计发放温暖包1050个,合计人民币24万元,总计帮助受灾儿童共1050名。
现在的陕西民间公益行动联盟仍在积极地准备中,因为虽然他们希望永远没有灾害发生,却也永远积极准备着,只为能更好的救灾、防灾。
在此,让我们对这些默默的奉献着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联盟救灾之我见
然而,行动让人称颂;总结却并非没有必要。
作为一个救灾的旁观者,笔者同时又是行动联盟联络单位的工作人员,所以其注定又不是一个局外之人。就个人观察以及对机构以往工作的了解而言,笔者认为今年的救灾大不同于往年,这个说法主要基于一下几点:
第一、今年的救灾是一场陕西公益组织的联合行动,相对于往年的各自行动,联合起来更加有利于对NGO资源的整合,使得众多机构能发挥各家之长,同时联合行动更有利于灾情信息的扩大传播,吸引更多后续支持;
第二、回应更加及时、迅速。由于今年的救灾是联合行动的,并有妇源汇作为专门的召集人,所以灾情传递、各方沟通、灾情评估、实际救援每一步都走的及时、扎实;
第三、从资金来源来讲,以往的救灾多依靠国外NGO组织的支持,属于外来资金,而今年的救灾则是由壹基金支持的,属于本土资金;
第四、从妇源汇自身定位来讲,改变了以往行动第一人的定位,将做事和提供服务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在灾情救援前期,积极的为联盟收集准确的灾情通讯,努力协调各方关系,尽量做到救援物资的合理调配,做到即在救援前线奋战,也在灾情后方助理的双重作用;
当然,在看到这些不同往年的特点时,笔者也发现了一些救援行动中的不足。
第一、行动在前,宣传稍显滞后。
由于救援往往在于千钧一发,所以重在行动的理念本身并没有不妥,但是从宣传人员的职责来说,消息滞后则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难题。当然这个问题最终的解决可能还必须归咎于公众以及NGO组织自身对“宣传”的认知和定位。
传统观念中“宣传”有等同于“重名、重利”之嫌,而大众普遍认为NGO组织既然是从事公益事业就该是淡泊名利、无欲无求,一旦有机构重视宣传,就会被贴上“想出名”、“炒作”的标签。而NGO机构又因为项目的实施与推进往往需要行动力来支持,所以会不断的强调“行动”,进而会形成一种类似“我们就是要不断做事,其他都是次要”的心理认知。同时由于宣传(即使是低成本的)总是要有一定费用产生的,NGO机构的费用支出都是有着严格预算的,而宣传被认为是不隶属于任何项目,且是“利己”的,一旦产生费用,不仅无法找到归属,且会被人诟病。所以,久而久之,在NGO领域里宣传的重要性较之其他行业就降低了那么一些。
然而笔者认为,宣传的重要性不应该是因行业而降低,反而NGO的宣传更加重要!及时有效的宣传不仅能为灾区吸引到更多的后续支持,亦能为公益机构吸引能更多资金和人才。所以在后续的工作中笔者会保持更多敏感,希望实现宣传与行动并重。
第二、分享不足。
因为今年的救灾是以联合行动的方式来推进的,所以具体的每一次行动中是否都会有每个联盟的工作人员去前线是不一定的,比如协调单位的工作人员,可能更多精力要投放在信息采集、人员配置和资源分配上。这时候在网站、微博等推介平台上对于灾情和救灾进展的消息推广可能就要依赖于部分有机会前往灾区的工作人员了。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有的人员会将消息单线发往自己的机构,缺乏与联盟成员分享的意识。
第三、共性凸显,“各家之长”发挥不足。
尽管我们强调联盟的成立是为了更好的整合资源,扩大影响,但这并不意味着在联盟存在的时候,个体的形象就必须悄然隐退。联盟的每个成员单位由于宗旨和倾向领域不同,必然在工作中积累出不同的经验和方法。如果联盟成员能在抱团式紧急救援时(后),能将自己以往的经验加入其中,即促了进救援工作的更好开展,又将自己的经验进行了小范围推广,这一点对于联盟以及联盟每一个成员的成长都未尝不是件好事。
总而言之,在7月来袭的一波波洪灾中,陕西民间公益行动联盟的工作是积极地,有效地,值得每一个人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但是这个联盟毕竟只是一个由1个基金会支持,10家本土公益组织参与的联合体,能够调动的资源还是十分有限的,所以我们更希望看到的是因为联盟的积极行动,引起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从而有更多的人了解到了灾情并加入救援队伍,最终使得受灾的群众都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支援和后续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