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国学与公民文化

 

        先谈国学。这些年来,主要是2000年前后,中国的国学的宣传、研究、普及形成了一个高潮,最近几年,大家提到于丹讲《论语》都非常熟悉,我们经常在中央电视台和其他的电视台节目中都看到于丹在讲。国学这么热门和普及有它的历史必然性,大家也都知道在天安门广场曾经摆放了孔子的雕像,非同寻常。我们要问国学在这个时候为什么成为一个热门?

 

  49年以来中国社会的三次转型

 

  1949年,中国是一个很重大的转型。从战争时期转向和平建设时期,我们打了抗战和解放战争,到49年抗争的局面终于结束了,进入到建设时期,这个时候,我们从马上打完天下下马来建设,这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在现在很必然。但是我们看到这次转型是留下了后遗症的,那就是我们整个思想路线还是以阶级斗争为纲领。大家回忆解放初期,一直发展到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是以阶级为纲的思想路线走到一个极端,那个时候在中国,特别是在经济领域中是面临崩溃,走到了边缘。这个时候整个社会需要再一次转型,这个转型发生在1978年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把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路线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那么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中国的物质财富、经济财富是近三十多年创造的。我们物质收入的增加、物质社会提高都应当归结于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开放路线。但是我们认真地分析,1978年这次社会转型也留下了后遗症。当时提出以建设经济为中心的路线,当然今天看来是正确的。它取代了以阶级为纲领的错误路线,但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需要解释的,下面的话还要说的就已经没有了,这就造成了很多地方党委和政府的曲解和错误的路线,很多地方的领导,包括党的领导带头去招商引资,把GDP作为唯一的目标,形成了GDP崇拜,我们的经济指标上去了,但是我们的其他方面没有跟上来。我们在高速发展经济的时候,忽视了另外一些方面,就是我们的社会建设、文化建设、思想道德建设,这些都没有跟上来。

 

  过去我们提社会主义的目标,在很多文件上,很多领导人的口头表示上都是解放发展生产力。但实际上我们社会主义的目标是不是仅仅要解放发展生产力?不是这样。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一个中间性的命题,不是一个终极性的命题,为什么?因为我们对于这样的一个命题是可以发问的。我要问,为什么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会发展,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和人的幸福是整个社会主义的终极目标。这是一个终极性的命题,这是社会主义和各种社会发展的最终极的目标,就是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人的幸福。

 

  但是我们这些年的经济建设中恰好忽视了人,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高速度来说,我们的社会建设、社会保障、社会道德、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都没有跟上。因为社会的发展是两条腿的,第一条是经济、第二条是社会文化,后面那条腿没有跟上,是必然要摔跤。现在社会上出现那么多问题,原因就在这里。在上个世纪90年代,以读书杂志为首,曾经发起了一场讨论中国人精神家园的问题,这是由知识分子和文化人发起的,但是没有什么结果,由于文化大革命的破坏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物质利益的诱惑,整个中国人原来的信仰系统被摧毁了,因此很多人都不明白我们的精神家园在什么地方。

 

  尽管有知识分子在关心这个问题,但是还是被我们不断提升的经济增长的幅度所遮蔽。这样整个社会就出现了不健康和不正常的情况。在这种背景下,社会需要进行另外一次社会转型,这个转型上个世纪90年代,这个在2000年前后就慢慢完成,转型叫做文化转型或者叫做文化转向。在这次转向产生以后,文化建设被一步一步提上了议事日程,大家知道,从去年年底的中央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专门把文化作为全会的主题,并通过一个决议,这在党的历史上从来没有的。

 

  说明什么问题?说明社会的转型成为一种必然。那么我们文化要转型,转到哪里去?大家还比较茫然,在前面我讲国学热,实际上就是在这个背景出现的。为什么是国学,而不是其他的东西呢?经过文革,很多人开始寻找新的东西,但是找出一种什么样的东西还不大清晰。另外我们的道德规范过去是比较完整,经过我们十几年建设,通过文革把它摧毁了。我们新的道德规范没有建立起来,形成一个断裂层,我们用什么东西来取代被摧毁的东西,很多人不知道。

 

  我们很多从事国学研究的,他们就逐步把儒学作为基本内容的国学推出来,当然国学还包括其他方面,包括道家、法家、墨家等等,都被学者们提出来,甚至连国艺也提出来了,包括琴棋书画等等,就形成了一股热潮。从以上说明,我认为就基本上可以解释为什么国学成为一种热门的东西。大家看到在全国各地宣起国学热的时候,上层是实际上是默许了。所以各地了建立了很多国学所、国学中心,不仅在国内。而且在国外建立了孔子学院,已经上升到国家行为。在国外大概有300多所孔子学院,这些孔子学院当然教中文、教中国文化。

 

  我们再来谈谈国学内容,从国学本身来讲,我认为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或者是中国的文化传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中有很多有价值的东西,特别是我们在谈到个人道德修养的时候,很多东西可以借鉴。甚至可以据此弘扬,比如说儒学最核心的内容,仁义道德是我们当代可以继承。儒学所强调的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孟子的养浩然之气,再另外,从儒家来说,对于人是非常关注的。在《论语》里面有一个小故事是马厩失火,孔子只问人不问马,这个很重要,这是对于人的关注。这些内容在今天或者在多少年之后,应该都是人类文明的一些宝贵的财富。

 

  但是我们要看到另外一面,在今天,如果我们当代中国社会继续发展,要把这些东西作为我们的主导思想,显然是不行的。它只能作为中国社会继续发展的一部分。我们要向前发展还需要另外一些东西,这些东西是什么呢?我认为其中就包括法治方面的一些东西。当然,我们传统文化里面有法家,但是那个法家与现代的法治社会,与宪政完全是两码事。很多儒学研究代表人物,他们都认为中国当代社会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在儒学里面都可以找到解决的资源。但是我认为起码在宪政理论这一点,儒学理论是找不到的。在西方,以美国为例,不到三百年的历史成为世界第一强国,靠的是什么?我认为其中最主要是靠一部非常优秀的宪法,搞法治。中国现在缺什么?就是缺法治,我们一直在建设法治社会,是大家看到现在整个社会乱象,比如说乱拆迁、乱收费以及餐桌上有毒食品以及我们很多地方的党政人员的雷人雷语,你就发现我们的法治差很远。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在信仰缺失,法制混乱以及很多社会乱向的情况下,新国学能够解决吗?我觉得不能解决。所以我这里提出一个公民社会建设的问题。树立健康的信仰,首先政府要有公信力,任何一个政府、一个政党都是要监督,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会产生腐败,现在的监督方式和途径很多问题是不能解决。那么如果我们建设起一个公民社会,那么这个监督的问题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有了公民社会和公民文化,有了强大的公民社会的普遍性的监督,这样下来,今后政府说什么,大家都会提出问题。这种公民社会不是原来马克思所说的市民社会,市民社会它一般地来说是资本主义发展初期一个带有市场经济的特性经济型的社会。我这里说的公民社会中国经济实力达到一定程度上广大老百姓在基本安全需求和生存条件下满足后产生的更高一步的要求,也就是说他有自己的社会理想和价值趋向以及真理追求,要求对于社会事物有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等,履行自己的公民责任,这是公民社会

 

  广大老百姓的政治需求与我们原来所说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不一样,这是一种政治文明,政治文明一定是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经济基础有了一定建树后才出现。我觉得现在在中国建立公民社会的条件是比较成熟,中国老百姓可以吃好、穿好,可以去旅游,生活上没有太多顾忌了,那他一定就有进一步的要求,他会考虑政府的预算是否合理?他要知情,这是知情权,政府收了纳税人的钱怎么用?他有监督权,对于政府的活动他要参与,要说几句话,这是参与权、对于整个社会的评论要发表意见,他有表达权。这样一种公民社会和公民的政治文化慢慢地形成。

 

  在广州,公民社会形成的氛围还是比较良好的。其原因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市场经济的影响,虽然我们宣称已经基本建立了全国性的市场经济体系,但是仍然不够。现在有那么多假冒伪劣、坑蒙拐骗,市场经济管不到它。但是在广州,市场经济还是比较走得快,走得比较前面。市场经济第一是道德经济,第二是法治经济,因为市场是讲公平交易。要平等,这里面就不能有欺诈,而且有法律条文的限制,这个是第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第二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广州比邻港澳,受港澳的新闻媒体、公民社会的影响比较大一些。所以我觉得,从沿海地区,比如说从广州开始,慢慢建立一种公民社会和公民文化。我们就对于中国下一步的发展比较有信心。过去我们谈到社会问题的时候,往往就是强调社会没有法律条文,法制不健全,但是大家想到法律条文是人写的,人的水平没有达到,很多法律是写不出来。所以还是要有公民意识的崛起,还是要有公民文化,所以我们不能将所有东西都推到不相关的方面,老是说法制不健全,老是说我们人大代表会干什么去了?我们作为公民,我们应该为这个社会做一点贡献,应该为一为社会健康发展提出建议和做出事情,推动社会发展。

 

  (本文根据“岭南学术论坛第65期·中国现代文化建构理论研讨会”现场速记整理,该论坛由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学术研究杂志社、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承办。)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国学与公民文化  国学  国学词条  公民  公民词条  文化  文化词条  国学与公民文化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