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不成熟市场让“非公基”遭遇成长烦恼

 非公募基金会在业界被称为“非公基”,自从2004年《基金会管理条例》颁布,尤其是2009年民政部在深圳等地试点开放注册以后,非公募基金会成为中国公益最迅猛的增长点,平均每周有4家非公募基金会注册成立。形势一片大好的同时,非公募基金会成长的困局也出现了,过度依赖于基金会发起者的持续支持,公益投资遭遇政策瓶颈等等。11月22日至23日,第四届中国非公募基金会发展论坛2012年会(简称CPFF2012)于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举行,600位非公募基金会业者齐聚广州,讨论如何破解成长困局。

 

    每周约4家非公募基金会成立

 

    会议最大的亮点是香港中文大学和中山大学公益研究课题组联合完成的《非公募基金会课题研究报告》,简称《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指出:自2004年《基金会管理条例》颁布实施以来,我国非公募基金会取得了迅猛的发展。根据基金会中心网的实时统计数据,截至2012年10月15日,全国非公募基金会已经达到1545家,超过公募基金会(1275家)达270家之多。按8年来算,每年大概有200家非公募基金会成立;按周来算,每周成功注册的非公募基金会竟达4家之多。而事实上,早在2010年年底,只经过短短7年发展历程的我国非公募基金会规模,就以1096家首次超过公募基金会的1076家,表现出极其强劲的整体发展趋势。

 

    公募与非公募资产规模趋同

 

    除基金会数量之外,在资产规模方面,非公募基金会与公募基金会之间的差距在不断缩小。根据基金会中心网2011年末发布的《非公募基金会发展趋势分析报告》的数据,全国非公募基金会净资产占我国基金会总体资产的比例从2008年的29%增长到了2010年的39%。

    有预测估计,未来几年内,非公募基金会有望在资产规模上也实现对公募基金会的赶超。可以说,非公募基金会正在逐渐成为我国民间公益资源的重要筹集平台和推动我国民间公益事业发展的核心力量。

 

    “公益资金市场”处于初级阶段

 

    在非公募基金会数量和资产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非公募基金会行业发展过程中也表现出一些隐忧和困境。

    其一,公益资金筹集市场相对封闭,实体性的法人捐赠仍然是当前非公募基金会的主要捐赠来源,且大量非公募基金会过度依赖于基金会发起者的持续支持。

    其二,筹资规模也相对较小。《研究报告》中指出,接近一半的基金会年度总收入和捐赠收入均低于200万元人民币,高收入基金会主要以高校教育类基金会为主。

    其三,当下投资市场的不成熟,反映在只有小部分基金会有开展投资运作,且严重缺乏投资专业人才,现有投资模式也过于单一。

    其四,公益资金的使用相对封闭,大部分基金会以自我运作形式开展公益项目,真正开展针对草根公益组织资助的基金会非常少。

    其五,基金会的社会网络现状也成为影响其“公益资金市场”形成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单个非公募基金会的社会资本对其在公益资金的筹集和使用等各个方面的都有显著影响。

 

    背景    中国非公募    基金会发展论坛

 

    自2008年成立以来,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已连续举办三届。论坛通过举办行业年会、发布非公募基金会发展研究报告以及开展一系列行业交流与能力建设活动等,旨在推动非公募基金会行业的健康发展。三年来,累计有350余家非公募基金会,250多个政府部门、公募基金会公益组织、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130多家媒体参与了论坛举办的年会。

    作为国内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行业盛会,第四届中国非公募基金会发展论坛2012年会的主题为“财劲其用,追求卓越”。此次年会由国内15家非公募基金会共同主办,会议深入交流和探讨作为推动社会建设与创新发展的积极力量,非公募基金会如何有效使用和管理资金以及与此相应的策略、方法和具体实践等议题。年会将搭建平台,来自全国各地的基金会、政府部门、企业、学界、民间公益组织和媒体等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应建立资助方和民间机构的联盟

 

    要让非公募基金会给力的有效方式就是走有效资助道路。

    基金会必须根据自身的资金规模、项目能力和筹资状况,开展多元化的资助方式。在现阶段,没有哪种资助方式更好、哪种是落后的说法,但无论哪种方式都比用资金单独、直接做服务更加符合基金会本身的特质。信任在人与人的沟通中尤其重要,在公益界也是。资助过程中,资助方和被资助方之间的信任建立,非常关键。而这种信任的建立是基于价值认同、有效沟通和项目效果。

    国际的基金会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通过规范程序和参与式方法,建立有公信力的资助流程。基金会切忌用繁文芜杂的程序一开始就阻碍公益组织的有效的沟通。

    资助不仅仅是给钱,也包含着基金会对被资助机构的技术、人脉和品牌的支持。基金会还应有意识地去构建和被资助机构交流、学习和合作的平台,提升基金会的资助能力,建立资助方和民间公益组织之间的联盟。

 

    ——《非公募基金会课题研究报告》

    鼓励更多企业个人参与公益

 

    在数量上,在全国登记的基金会,非公募已经超过公募,非公募基金会由高校、企业人士发起设立,为公益开展大量工作。经历8年发展,非公募基金会已经成为中国公益的重要力量,基金会业界需要不断提升善款使用效率,把资源贡献在需要的方面,另一方面基金会的资产需要保值升值。

    社会发展需要公益组织和人民参与。政府会一如既往地支持、完善登记体制,鼓励更多的企业和个人参与到基金会行业,继续为公益组织提供更多支持,我们也会做好监督管理,督促基金会行业自律,制定完善基金会行业的行为准则,同时增强登记管理机关职能,提高监管,推动监督,推动信息公开,增强募捐财政管理,支持统一网络工作平台建设,加大力度出台扶持政策,鼓励公益模式的创新。

——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副局长 刘忠祥

    公益投资出发点是“义”

 

    商业投资能力是企业必备的行为。企业的公益投资不属于商业投资,出发点是义不是利。是对自身行为的约束,是对社会创新的希望。在公益产业链承上启下,为产业提供资源。中国公益需要理性,持久健康成长。基金会要稳定工作,寻求公益投资的回报率,我们不乏热情缺少的是理性,不缺钱但欠缺把钱花好的能力。

    公益投资需要选择好方向,这个方向要体现基金会的宗旨。一个基金会分散注意力不行,选择好方向才能做深做透。公益投资要注重效率和风险的有机结合,无效投资是耻辱,这不在财务报表上体现,会在社会报表上体现,有效的项目才会产生好的社会影响,有效的项目更易得到社会认可。

 

    ——招商局慈善基金会理事长 胡政    各方声音

    要野蛮成长也要科学成长    ——华民慈善基金会理事长 卢德之

 

    把财富用得最好最有价值,有很多烦恼是做不好的,我想说说非公募基金会“成长的烦恼”。

    一、第一代富人的富有与贫困。我们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批企业家,我们拥有大量财富,但是,有统计说70%的人准备移民了。为什么要移民?我们有几个难处,信仰缺失、保障不力、不公平感增加。富人陷入精神贫困症。

    二、文化的陷阱。传统文化是做公益慈善,但民间仇富,做好事过了头是有问题的,明朝皇帝做了好事还是灭亡,庙堂防大善。

    三、制度的障碍。非公募基金会准生不准长,不让我们长何必让我们生,现在环境具备了,我们要成长。不成长行不行?不行。领导不认可、社会大众不答应、我们自己也不答应。我们不答应的理由:富人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不长起来难以成为大企业家。富人资源稀缺。慈善是现代社会的钥匙,起码道德底线的法律体制。没有慈善,和谐社会成长不起来。我呼吁:国家要加大力度保障富人行善的权利,这个权利不保障,还有什么权利可以保障? 四、基金会需要怎样的成长?我们要野蛮成长,也要科学成长。要有内在精神动力,也要优化外在环境,建立中国特色的现代慈善事业。酒瓶装新酒,有先进理念作指导,按西方模式走不通。政府在法律体制方面要改善,民间也要大力募集。野蛮生长和科学生长要有机结合,未来完全实现科学生长。我们用30年来大力发展,未来基金会会有一个爆发性发展。我提出口号:慈善就是共享、慈善就是创造未来。

 

    脱离实际制度导致信仰流逝    ——国务院法制办政法司处长 朱卫国

 

    制度是最大的公义,人类社会在制度建设中进步。依法治国,制度的自信源于制度质量,源于建设制度的原则。对于制定制度的原则,我有以下的理解: 制度建设把握规律。尊重规律才有政治清明,不尊重就会乱。制度建设者要有探索规律的能力,是制度有理。 制度建设必须平衡利益。制度建设对利益规则失去洞察不行,多数人的利益需要首先维护,但也不漠视少数人利益的保护。关注利益格局的合理性是重中之重,尊重劳动价值和分派的公平。

    制度建设权限。制度建设受到其他制度的制约,了解边界是法律的要求。明确政府权力边界。制度建设涵容自由。个人不受权限制约。制度必须立足实际。不排除普世,但要与中国现实兼容,脱离实际,未必有利于中国发展要求。脱离实际的制度会导致制度信仰的流逝。制度建设保障公开性公信力。决策者对利益相关者、民众负责。

    我们也需要有财富的自觉:公益义务的自觉,财富集中正如权利集中,附带义务。追求卓越的自觉。培育人才的自觉。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离开人才和专业化,慈善难以成就改变的飞跃。做好慈善需要人才培养机制。自信与自觉是相互启发的。

 

    捐赠人有多少种动机    ——万通控股董事长 冯仑

 

    我站在捐赠者角度想说几句,作为基金会,我们要了解捐款人的心态。目前捐赠者有这么几个动机:朴素的情感动机。如地震,擦眼泪掏腰包。我曾参加活动,听到一女士讲故事,她泪眼婆娑地讲述一个没有了四肢的老兵的故事,然后号召大家募款。在特定时候这种动机很有力量,事实证明她的劝募很成功。

    价值观的行动。很多人就是喜欢保护环境,只要地球的事我们就上心。目前,很多草根环保NGO非常执着坚持,信念强大。

    有制度理性,这是另外一种价值观的体现。很多人渴望参与社会的微观改造,尤其是一些曾经在机关工作的人,对社会进步有期待,希望通过参与NGO推动社会进步。

    有一类是偏负面的。说白了就是良心的安慰。财务操作,规避税务问题,一边捐钱避税一边桌下交易。未来,我们要鼓励前面三个理由的捐赠者,就算是仅仅停留在朴素的情感层面也需要鼓励。在我看来,把每个人以前的不幸与幸发掘出来,引起他人掏钱也是值得鼓励的。

 

    草根NGO困难重重    ——民间公益组织代表

    四川省仪陇县乡村发展协会秘书长 高向军

 

    我一生都生活在极度需要帮助的贫困山区。早前偶然帮助了一个很穷的家庭,使我一下子进入了公益圈,一直坚持到了今天。参与此次论坛,希望基金会了解我们草根机构的现状和心声。面对那些贫穷人们的大量需要,不申请项目我们良心不安,申请项目我们举步维艰。执行公益项目又会加剧我们的生存负担,自我生存是我们最大的挑战。项目前期社会调查,项目操作成本压力大,项目执行过程又会面临更多期盼的眼睛,我们在纠结、艰难中前行,并不被人理解,我们不计时间、辛苦、回报,超负荷运转是工作常态。十多年公益之路,把我们培养成卑微的先行者。离开你们的帮助,我们难以维系。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烦恼  烦恼词条  成熟  成熟词条  遭遇  遭遇词条  成长  成长词条  市场  市场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