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公共辩论中成长的公民社会

 

 

 

  漫画/张永文

 

  互联网时代,关注产生力量,围观改变世界。通过微博等网络载体,无数中国人参与到了对公共问题的辩论中来。微博,短短百余字,印证着这一年的社会变迁和国人心态,更包容了现实所有的复杂元素。

  一个健康的社会,离不开富有理性的公民群体。而一个成熟的公民群体,则离不开社会提供的理性辩论平台,以及公民进行自我训练的机会。网络,正在对世界,包括中国产生巨大的影响,通过微博等网络载体,无数中国人参与到了对公共问题的辩论中来。也难怪,新华社前总编辑南振中提出“两个舆论场”的观点,表达了对网络话语的重视。国家主席胡锦涛也曾提出过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也刚刚通过了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启动立法,这对微博的未来走向有着至关重要的风向标意义。观察2012年的中国,离不开对网络生态的种种体察。

  2012年,可能没有人能忽视微博。据《2012中国微博蓝皮书》称,中国微博用户总量超过3亿,微博市场用户规模已基本稳定和成熟。回望2012年,微博越来越紧紧地抓着公众的眼球,从年初的方韩大战,到北京暴雨中包括政务微博在内所共同传递出的正能量,再到公民个体微博高调维权,以及一些人宣布撤离喧嚣的微博。微博,短短百余字,印证着这一年的社会变迁和国人心态,更包容了现实所有的复杂元素。

  1

  两个舆论场的交集

  每一件大事网民都不会缺席,这已经是互联网时代里的一条铁律。但自从有了微博,一直以来隐藏着的公众话语权才真正得以释放,整个社会的信息传输体制发生了巨大变化。有个经典的比方:微博粉丝超过100,就是本内刊;超过1000就是个布告栏;超过1万就是本杂志;超过10万已相当于一份都市报;超过百万堪称全国性报纸;超过千万就相当于电视台的传播率了。而如今,若以粉丝数量论,纵观微博世界,满眼的“杂志”、“都市报”、“电视台”,已然是涵盖了现今几乎所有传统媒体形态的“全媒体”阵容。有人说,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微博是一种“去中心化”的话语模式,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话语中心,这使得草根阶层的话语权得到前所未有的释放,直接后果便是传统的话语模式被颠覆,旧有的舆论格局被打破。今年4月份,人民日报社长张研农在和复旦大学学生交流时,表达了传统主流媒体人的颇具代表性的忧患:人民日报现在发行量是280万份,但他们的“对手”、微博女王姚晨,粉丝有1955万。这意味着她每一次发言的受众,不算转发的,就比人民日报发行量多出近7倍。由草根主导的微博,让主流传统媒体深感不安,却又无可奈何,被动放下身段,纷纷试水微博,和民间话语在同一个平台上共舞。最新的例证是,习近平视察广东的报道,自媒体走在了官媒前面;李克强副总理江西调研,非官媒也首次进行微博播报。

  长期以来,官方和民间两套话语体系相互隔离,进入2012年,大量官方微博开通,让民间和官方两个舆论场有了交集,微博也借此成为一个新的舆论中心。上微博,成为重大事件发生后的获取信息的普遍选择。9月初的钓鱼岛事件中,人民网舆情监测室专门对中央级媒体官方微博发出预警:“作为主流媒体,特别是龙头媒体,当万众沸腾时,不应火上浇油。要保持一份清醒和冷静。今天中国的舆论场,需要定海神针。这个使命,非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国家队’媒体不可。CCTV也请冷静努力。”

  2

  政务微博助推公务透明化

  互联网时代,关注产生力量,围观改变世界。微博是每个人的麦克风,开关就在自己手上,把一些有腐败迹象的官员放在网上烤,是网民的一项创举,今年以来,雷政富不雅视频案、方大国殴打空姐案、“房叔”等等从虚拟世界发酵,并反向作用于现实世界,显示出不可低估的力量。微博成为监督乃至举报贪腐者,揭发社会丑恶中最易用、常用的工具,公开爆料正在形成一种反腐倒逼机制。网民,这一抽象的身份共同体,已然成为反腐大潮中一支真实而强大的力量。

  比如,政务微博遍地开花,助推公务透明化、阳光化,倒逼行政体制改革。据不完全统计,腾讯、新浪政务微博达到15万之多,外交部、商务部、国家发改委等部分中央部委也有官方微博;再比如,于建嵘教授去年春节发起的“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公安部治安管理局通过官方微博今年终于首次发声回应;而郭美美等慈善丑闻,经过微博的持续发酵,倒逼和加速了中国红字会的改革……类似事例,不胜枚举,足见微博不微,实质性地推动着社会变革。

  而站在更高的视角来看,当我们走过30年的改革之路,改革后果的不确定性,可能使得改革者瞻前顾后,但是,我们内心很清楚,改革的步伐不能停,不能乱,因而,寻求外部的推动力已经成为改革再启动、接力民族复兴梦的无可选择的路径。今年全国两会上,温家宝总理说,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需要民众的觉醒和支持。诚哉斯言。

  就说眼下,本已宣布今年要完成的收入分配改革和异地高考问题,眼看又要“爽约”,既得利益集团的掣肘和阻力,则让改革走走停停,甚至每行进一步都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代价,如果说,改革前30年是自发主动而为,那么,改革能否继续前行,某种意义上则更需要“乘势而为”,这个“势”,当然包括民众的觉醒程度,也包括来自民间的压力。

  某种意义上,社会的行进,取决于社会压力集团与既得利益集团的相互角力的结果。因而,改革者,是不应该惧怕压力的,正如此前有高级官员就指出,“网上很多人,拉一拉就是朋友,推一推就是敌人。”更多的权力者都应该有如此的远见和智慧,改革的时代,需要权力者解放思想,能够意识到“压力也是一种生产力”,其实,正确应对压力,恰恰隐含着改革的逻辑和方法论,而事实上,足够的事实可以证明,微博所聚集的网络民意,正是寻求改革共识,推动改革前行的正能量。说到这里,不得不提的是,争取异地高考的女孩占海特高调微博约辩,最近却遭遇了微博噤声,不能不令人感到遗憾。

  3

  在公共辩论中去除社会戾气

  有人的地方,注定有意见,有意见的地方,定会有分歧,但正所谓,宁要万众喧哗,也不要万马齐喑。微博开启了一个言论喧哗的时代,但我们必须要意识到,喧哗,究竟意味着什么?在一个“沉默的大多数”的传统国度里,包括管理者在内的所有人是否真正从心理上适应和接受?

  我们看到,自从有了微博的那一天,网友就有了站队、分化的迹象,走到今年势同水火,极端化表达、暴力化倾向值得警惕。年初的方韩大战,如果说最终走向无谓的口水战,那么,此后的微博约架,一度让微博戾气有余,理性不足。如果说,这些还是相对可控的、低烈度的也并没有产生多大的现实的破坏性,在公共论战中难以避免的话;而在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的“中国公众民粹化倾向调查”,结果发现,近五成受访者具有民粹化特征。这一抽样调查数据的准确性有待进一步考证,但网络民粹化倾向,却是个大问题。这在刚刚过去的一年,是有无法抹去的教训的,那种实实在在的破坏性,的的确确让人忧虑。

  不过,我们更可以看得到,是微博,让国人有了一次公共辩论的训练,一次公民精神、法治意识、责任意识、民主意识的自我启蒙。比如,北京志愿者高速路拦车救狗引发争论中,在警方认定运狗车证照、手续齐全之后,对于志愿者的纠缠不休,有不少人就谴责此举涉嫌侵犯他人合法私产,这种公共反思是很有价值的。于这个正选择向公民社会迈进的民族而言,微博让草根群体话语渠道得到了延伸,公民的知情权、监督权、参与权、表达权得到空前扩张,民意对于社会和权力的影响正在加码,公民正当权利的主张和表达有了更多的现实理性和正向推动力,微博的开放性、公共性,让各种意见自由表达,在意见的交流与交锋中,顺势完成自我公民教育和启蒙,从而将整个社会的公民意识推向更高层次。

  微博,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但“天使”和“魔鬼”是微博的“一体两面”,既需要正视它的优点,还要包容它的一些缺点,进一步说,微博只是一种工具,一看是谁在用,二看咋用,所以效果自然不同。既可以拿来举报贪腐官员、推进“微公益”,也可能揭发普通人的隐私、传播谣言,换言之,用对了地方,就是天使,用错了地方,就是魔鬼,就像菜刀,切菜时就是“建设性”,用来杀人肯定就是“破坏性”。

  当3年前,人们还以为微博不过是推特的克隆体,去年它还有个阴柔的别名叫“围脖”,可是,3年后的今天,它却向世人证明,这一新兴的互联网应用所释放的正能量和负能量,让所有人都刮目相看,它见证着声音的力量,言说的力量,它已经是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012微博大事记(不完全)

  1月15日,麦田以一篇《人造韩寒:一场关于“公民”的闹剧》质疑韩寒造假,随后方舟子加入进来,方韩大战由此爆发。

  3月,新浪、腾讯微博、网易微博、搜狐微博开始实行“前台匿名、后台实名”制度。

  4月,央视主持人赵普一条劝告“不要再吃老酸奶和果冻”的微博,由此揭开“毒胶囊黑幕”。

  7月21日,北京特大暴雨,微博传递正能量,特别是政务微博及时公开信息,媒体赞“暴雨夜,‘官微’赢得‘话语权’”。

  9月,钓鱼岛事件,官方微博发声呼吁理性爱国,围观制约暴力。

  11月,莫言获诺贝尔奖,引发微博巨大争论。

  11月,“雷政富不雅视频案”,创下短短63个小时,一个正厅级干部被微博“秒杀”的记录。

  12月28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

  年度热词

  1.屌丝

  2.高富帅&白富美

  3.逆袭

  4.我能说脏话吗?

  5.你幸福吗?

  6.正能量

  7.XXStyle

  8.元芳,你怎么看?

  9.甄嬛体

  10.世界末日

  年度之最

  年度最忙名人:杜甫、包大人、元芳

  年度新晋亲人:表叔&干爹

  年度最昂贵:切糕

  年度最哲理:绳命,是剁么的回晃;绳命,是入刺的井猜。

  年度最滥情:累了,感觉不会再爱了。

  再也不相信爱情了。我又相信爱情了。(摘编自网络)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公共辩论中成长的公民社会  公民  公民词条  辩论  辩论词条  公共  公共词条  成长  成长词条  社会  社会词条  
公益

 2011年终盘点之民间公益:狂飙...

2011年对于中国民间公益而言,注定是值得记录的一年。狂飙突进,再也没有这四个字更适合来形容2011的民间公益发展。以“免费午餐”、“大爱清尘”为代表的民间公益...(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