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佛山市民政局在网上向社会公示,政府拨款540万元,对38家市级社会组织的项目进行资金支持,每个项目获助10万到30万元不等。而这38家获助组织中,有33家是“学会”或“行业协会”,纯草根N G O很少能分一杯羹。省社科院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丁力教授表示,仔细观察这些拿到政府资金支持的约九成的行业协会和学会,它们几乎都有官背景。
众所周知,眼下制约社会组织发展的一大要因是“缺钱少粮”。原因无他,一是社会组织的非营利性、公益性属性要求,它们没法自己“造钱”;二是公募尚未放开,若未经许可私自到社会上化缘,那就是违规,要被“拿牌子”;三是税收优惠政策近乎阙如,除了个别获得免税资格的幸运儿外,社会组织要像企业一样纳税。一句话,自己整不来钱,花钱的地方还挺多,社会组织能不穷得叮当响吗?
有了上面的这番铺垫,再来看佛山民政部门的“送钱入社”就有了特殊的意义。如果社会是一个大鱼塘的话,540万的投入就是“放水养鱼”之举。现在有个流行的说法,要建设大社会、好社会。如果社会组织这些“鱼”吃不饱,它又怎么成长为“大鱼”,又怎么能称“好”呢?因此,不单佛山,中央、省以及珠三角的众多兄弟城市都在采取不同方式对社会组织予以支持和扶持。
不过,佛山此番资助的38个社会组织,有33个有“官背景”的事实却是一个尴尬。因为本身这些组织的能量就强于纯草根的N G O,这一结果会令政策的初衷大打折扣。并不是否认这次资金申请程序的公开和透明,但9成有官背景这样一个刺眼的事实,还是会令局外人产生瓜田李下之感。经此一遭,说不定还会让公众对政府产生“自己的鞭炮,自然是让自家人点”的成见。
公允而言,这次的“9成”有其客观原因在内。比如,很多草根N G O连这一政策都没有听说过,又遑论提交申请呢?另一方面,与有官背景的协会、学会相比,部分草根N G O能力不强、信息不畅、认可不高、服务不优等也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在较量中败下阵来也可以理解。此外,就是草根N G O对政府的中心工作还不太熟悉,在服务的结合上做得不够,因此导致了评选者对其申请资助的项目不太“感冒”和“来电”。
总体来说,获得资助的社会组织九成有官方背景只是佛山在培育社会组织,壮大社会主体过程中的一个小注脚,是历史和现实的原因造成的。放眼整个社会领域的改革和创新,“九成‘官背景’”亦只是前行中的一个背景,相信它也终会随着改革的加速而远去。